为生命出征

时间:2022-08-18 03:39:49

“李果夫站起来了!”2005年12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总后勤部武汉基地驻涟源某部传开。“奇迹,这真是奇迹呵!”老战友一个接一个地赶来,李果夫家里顿时热闹起来:“老李,你太坚强了!要不是你的坚强,要不是嫂夫人的真诚、执著,你怕是早见了马克思!”战友们盛赞李果夫的坚强与刚毅,同时,也深深地敬佩嫂夫人――廖志芳的真诚付出。

飞来横祸,31岁的军官面临生死考验

1995年10月的一天,当母亲才4个月的廖志芳老师家突然来了两位丈夫部队的军人,他们对廖老师说:“你丈夫被弹药箱砸伤,瘫卧在床上不能动弹了!”

廖老师的丈夫叫李果夫,是位现役少校军官。李果夫所在部队是某部的弹药仓库。他们守备的弹药有的堆放时间太长,需要定期更换引线。一天,李果夫正在带领一个中队的战士作业。突然,一排3米多高、盛满炮弹的弹药箱突然“哗哗”地往下倒,一旦弹药箱大批倒塌,互相碰砸,就有可能引起爆炸,其后果不堪设想。弹药库和正在作业的战士危在旦夕,情况非常危急,李果夫是现场的主官,深知责任重大,他来不及思考,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身子去挡往下掉的弹药箱,几十公斤一个的炸药箱像雨点般向李果夫身上砸去。爆炸是避免了,可当战友们从弹药箱堆里把李果夫扒出来时,他已经失去了知觉。几个小时过去,李果夫才苏醒过来。

醒过来的李果夫没有把挨砸当回事。任务压头,李果夫坐在一旁继续指挥战士干活。李果夫以为只是受了点皮外伤,交代战友:“别张扬,完成任务再说!”他自信,只要休养一段时间,伤就会好的。然而,事实却并非他想像的那么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伤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越来越严重。几天后,李果夫四肢无力并不停颤动,还出现了肌肉萎缩、四肢瘫痪等症状。

战士们赶紧向部队领导汇报了李果夫的情况。部队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将李果夫送到长沙的大医院检查。令人没想到的是,结果竟这样残酷。医生说,李果夫不仅有外伤,还患有“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因查不出致病的原因,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愈的先例,被称为“超级癌症”,医生断定,李果夫最多能活1年。

应李果夫本人的要求,在他负伤、住院检查期间,所有有关他的消息都没有告诉他的妻子和家人。如今,医生查出他有如此严重的病情,部队领导再也不敢遵循李果夫本人的意愿了,部队派专人到李果夫老家,要接他的妻子廖志芳到部队去。

廖志芳,与李果夫是同乡,师范毕业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尚在服役的李果夫。

1992年10月1日,他们结了婚,夫妻俩过起了甜蜜的小日子,然而,廖志芳风调雨顺的生活并没能延续多久,家庭的不幸便接踵而来。自己的生父无缘无故被一辆大卡车撞倒,21根骨头被撞断,肇事司机逃跑;生母干家务时,一脚不慎,从楼上滚了下来,腰脊被摔成骨折,接着又患风湿性心脏病,不到50岁的母亲就只能与床为伴了。兄长没有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双亲的照料全落在廖志芳肩上。然而,正在廖志芳为父母亲伤心痛苦时,一个更大的悲剧从天而降……

逼妻离婚,“爱你就要解放你!”

得知这一噩耗,廖志芳吓愣了。她心里明白,丈夫的瘫痪对她和他们这个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年仅24岁的廖志芳心里顿时空了,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当时,她正在休产假,女儿出生才4个月!同时,还有3位老人卧床,等待着她去照料!

李果夫身子不能动了,但脑子非常清晰。当他从医生口里得知自己患的是世纪性绝症时,说什么也不肯相信这会是真的。然而,医生的回答,竟是那样的肯定和坚决,不容他不相信:死亡正是他必须面对的现实。

见到妻子时,李果夫一脸的惭愧,看着哭成泪人的妻子和小脸粉嘟嘟的女儿,李果夫痛苦不堪,他抚摸着妻子的头,理了理妻子额头的头发,强装笑颜,宽慰地说:“别哭,别哭,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一定是医生搞错了。”廖志芳相信丈夫的话,也不愿意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她要求给丈夫复检。在夫妇俩的强烈要求下,部队又将李果夫送到了武汉和长沙、广州、上海的几家大医院作了复检。然而,结论如出一辙:进行性“运动神经元病,”!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接收,医院要求家属把病人接回家准备后事。

从医院回到家里,李果夫的情绪一落千丈。对生活,他是彻底地失望了,李果夫写好了遗书,交代妻子:“部队已经为我付出很多了。我们要考虑部队的难处,我死后,你不要再去麻烦部队;你还年轻,要趁早改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末了,李果夫提出一个恳求,请求廖志芳说:“我母亲没有儿子,请你尽量照顾好我母亲!”

廖志芳望着昔日活泼健壮、朝气蓬勃、年轻有为的丈夫,变得如此颓废,心痛极了,她经常抱着瘫痪在床的丈夫放声痛哭:“苍天呵!你怎么这样有眼无珠!”廖志芳痛苦过、徘徊过,然而,当她恢复理智时非常明白:“哭有什么用呢?骂又能解决问题吗?”她想:“我应该振作起来,丈夫对生活失望了,如果我还悲观下去,这个家真的没救了。”关键时刻,廖志芳自己给自己打气:“我要和丈夫一起与命运抗争,与绝症搏斗,用我的爱,感动天地击退病魔!”

廖志芳以她柔弱之肩,挑起了哺养女儿、照顾丈夫和婆婆及养父母的全部责任,

丈夫情绪不好,对生活、对治好自己的病失去信心时,廖志芳耐心地开导他,不厌其烦地给他讲斯蒂芬・霍金的故事。斯蒂芬・霍金21岁就得了运动神经元病,丧失了语言能力,全身只有3个指头能动,可是矢志不渝地与疾病斗争、追求真理,最终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廖志芳的执著,渐渐地唤醒了丈夫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为了掌握丈夫的病情,廖志芳白天照料和丈夫、老母,给学生上课,晚上就四处查找资料,收集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信息。不知看了多少关于运动神经元病的医学书籍,她几乎成了运动神经元病方面的专家。为了给丈夫治疗提供方便,更好地护理丈夫,她自学了许多医疗知识,还学会了打针、针灸、按摩,为丈夫服务。

廖志芳的善解人意,更让李果夫想:“这么好的女人,就这么让我拖累着,于心何忍!”怕拖累年轻的廖志芳,李果夫竟然想逼她离婚。李果夫竟一纸诉状递至涟源市人民法院民事庭,要求与妻子离婚。诉状中,他列出的理由是:我受伤致残。在很多方面需要她护理,已成为了她的累赘,我不忍心连累她……

当廖志芳捧读法院退回的离婚诉状时,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但她不仅没有接受丈夫的“好意”,反而更加细心照料丈夫,耐心安慰他。为了不分散丈夫治病、养伤的精力,家中里里外外的应酬和所有家务都由她一人扛着。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要让丈夫摆脱死亡,重新站起来。”

为生命出征:军嫂与丈夫拜访生命之旅感动天地

转眼间,医生断定李果夫必死的一年之期悄悄过去,李果夫不但没有死,而且病情稍有好转。在廖志芳和家人的要求下,李果夫又恢复治疗。不久,战友们想办法又把他送到了军医院。

在长沙163医院住院时,廖志芳要教书、照顾孩子、婆婆和自己的养父母,根本无法去护理丈夫,廖志芳把丈夫送到医院后,只好委托同室的病友和好心的医生帮忙照料。

与李果夫同住一病室的病人中,有一位上校军官,叫刘滋银,来自长沙工程兵学院。他发现李果夫情绪非常低,对治好自己的病没有信心,就推着李果夫到室外去散心,开导他、鼓励他。在这位病友的引导,李果夫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勇气。

一个偶然的机会,病友们从《健康报》上发现一条信息,146医院内二科主任医生王常欣,从1986年起,研究用莨菪类药物对1400多例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治疗,已使94%的患者阻止了病情的继续恶化……

不久,李果夫被战友们送到了山东。

146医院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主任医生王常欣,他对李果夫作了全面系统的检查,王医生给李果夫带来了意外的喜讯:“你患的不是运动神经元病。”

听了王医生的话,李果夫根本无法相信:“这么多医院,这么多医生检查的结果还会有错?”

当他看到王医生说得那么肯定,那么坚决时,李果夫顿时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欢呼。

但是,王医生又给他泼了点冷水,他对李果夫说:“我们医院检查条件有限,为了对你负责,彻底查清你的病情,我介绍你到找一位叫郭述苏的教授确诊,他是全军乃至全国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权威。”

很快,李果夫被战友们送到了郭教授面前。郭教授耐心地为李果夫作了检查,终于确定李果夫患的不是“运动神经元病”,而是“颈椎间盘脱出”和“多发性硬化”。

听了郭教授的确诊结果,李果夫第一个想到的是妻子。他赶紧向家里打了电话。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廖志芳知道后高兴得痛哭了一场。

临走,郭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李果夫说:“这病虽然也很难治,但你这么年轻,相信会治好的。”专家的贴心话,李果夫倍感温暖。

在李果夫受伤的这段日子,正是廖志芳哺乳孩子的关键时候。廖志芳既要忍受自己身体的巨大痛苦,承担繁重的家务,还要坚持上班,没日没夜地护理丈夫。不仅如此,还饱受经济拮据的压力。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不得不四处借贷,省吃俭用。与丈夫结婚多年,她没有当时同龄妇女流行的“金银首饰”,就连手表也没有,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李果夫实在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妻子买件好点的衣服,可廖志芳坚决不同意。她对丈夫说:“现在,最要紧的是给你治病,只要能把你的病治好,我比穿什么名牌时装都高兴……”

十年过去,在廖志芳的精心护理和欧阳珊教授的治疗下,李果夫的病渐渐好转,不仅度过了生命难关,而且站了起来……廖志芳虽然遭遇了命运的一再捉弄,但她并没有被灾难所吓倒,在巨大的家庭压力下,她没有放弃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从教十多年,入了党,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还当上了桥头河镇萼楼联校校长,并当选为桥头河镇人大代表;在娄底市(地级市)组织的“巾帼”建功活动中,廖志芳被评为“十佳优秀女教师”。前不久,又传来喜讯,李果夫一家还被评为湖南省第四届“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廖志芳获得了湖南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

上一篇:用牙咬住的生命 下一篇:谨慎使用水凝胶做填充美容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