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的设计

时间:2022-08-18 03:18:42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的设计

【摘 要】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本文从研究课堂有效学习个案,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从构建“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出发,对如何优化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提出了四种有效的方法,即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课堂 兴趣能力 有效状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173-01

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搞好教学设计是首要条件。“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一 设计悬念型的问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设置如下情境: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10次后所有纸的高度将超过20层楼的高度。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20层楼的高度约是60m,你相信这种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但又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引出——“有理数的乘方”。学生急于想知道是否真的会超过20层楼,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设计实验型的问题

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课中,先让学生在一般三角形ABC中,画出过点A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在得到它们的概念之后,运用投影变化ABC顶点A的位置进行试验,让学生观察上述三条线段的变化情况并提出问题:当AC=BC时,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创设了上述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地思考问题。

三 设计层次型的问题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使学生易于接受。只有问题的设置坡度舒缓,集“文路”、“教路”与“学路”于一体,才能让学生产生愉悦感,才能兴趣盎然地接受知识训练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在渐次进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作深入而又连贯的思考,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设计开放型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指条件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不确定,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确定的问题,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核心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开放性问题的情境要有实际意义,要突出主题,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意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简练、明确。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调控。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在四边形ABCD中,有如下条件:(1)AB∥CD;(2)AD∥BC;(3)AB=CD;(4)AC=BD,在这些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给出了部分条件和结论,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掌握和应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找两个条件进行判断。

有效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敢尝新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周文龙.提问的合理性设计[J].中学教研,2001(2)

上一篇: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活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