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输液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时间:2022-08-04 06:40:09

智能化输液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摘要:本文对输液监控智能系统进行较全面的研究,主要分软件、硬件两部分内容,并详细说明了系统的实现方法。上位机使用了Visual C + +编程语言,主要创建一个可视化、人机对话界面,使操作更加方便。用户可以通过屏幕监视目标滴速、实际的滴速、剩余量的液体及报警等信息。下位机设计了具有CAN总线转换器、接口LCD数据显示、滴速设置键盘、电机控制、液滴红外探测、输液报警等功能的终端监控系统。

关键词:输液监控;Visual C + +;CAN总线;电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 02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研究输液监控技术,并取得了多项专利发明和研究成果。在输液控制系统领域,他们开发的系统主要特点是通过使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集中监控输液患者的输液状态,其主要功能有:键盘输入预先设定的液量数字,系统可以分时显示每个病人的输液过程中状态(滴速太慢,太快,滴完,无滴),如果出现异常,系统能自动报警,系统可以显示在输液过程中输液时间、剩余的液量、滴速、药液余量等信息。虽然在应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监测系统都存在共同的缺点:需要将尖型的金属传感器插入在滴管内,由液滴导电的工作原理所产生的电脉冲,这种情况并不符合在医用方面无菌操作的要求,并且系统只可以对8个输液瓶同时检测,并使用一个公共的电路,观察起来并不方便;系统不具有远程控制功能,也并没有实现监控的网络化。

本文对输液监控智能系统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并从软件,硬件两方面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和实现方法。本设计实现了对输液的准确性、自动控制和无接触式红外线光电传感器进行测量,并通过实验对以下四种不同的液体(5%葡萄糖,0.9%氯化钠,5%葡萄糖+药物,10%葡萄糖)进行观察,由此证明了此液滴计数的方法来确定输液是否正常,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根据对以往设计资料不断研究的前提下,通过对输液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当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各种情况时,系统可以自动及时报警所要达到的控制滴速,以此来确定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需求。我们通过单片机相应的控制技术、CAN无线传输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来确定目前的系统软件,硬件组成。本文还设计了一个系统硬件系统开发的内容,其中有微控制器的选型和系统下位机的键盘输入模块,滴液检测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滴速控制模块和CAN总线传输模块等方面的设计,对于系统软件系统也设计了下位机各模块的应用程序,以及完成上机位机中的输液监控管理软件的相应模块的程序及功能。

1硬件和组件的接口设计

1.1硬件电路的设计

医院输液监控系统主要采用主、从站分布式体系结构,实时监控可以有多个病床输液状态。其中,从站负责为病人剂量和输注速度的信息进行设定,由实时监测的液滴和微型步进电机ULN2003A驱动的红外线传感器,微型步进电机反向驱动的输送机,以便控制软管松动或紧张来进行滴速调节,当异常情况或输液结束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从站的监测数据传输通过CAN总线传送主站,主站设计输液监控和管理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通过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医务人员知道每个病床输液状态一目了然,并通过CAN总线改变病人的输液速度。输液监控系统构成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负责完成特定的输液过程监控。它包括:MSP430F149单片机,键盘输入模块,滴速检测模块,声光报警模块,LCD显示模块,CAN总线传输设备和滴速控制模块。单片机滴速控制CAN总线传输LCD显示声光报警滴速检测键盘输入PC机。

1.2 JTAG调试接口设计

在调试过程中,首先应用的JTAG调试器将编写的程序从PC上下载到FLASH运行,通过JTAG接口进行程序控制,然后读取芯片和CPU状态的内存内容的信息,为设计人员编译调试软件集成和调试环境,而不是一个专用的编程器。所以你只把单片机按调试接口的标准,与购买的JTAG调试器对接,就可以在线调试程序。

1.3 JTAG调试端口引脚设计

采用2.54mm的间距,14针双排针座的JTAG调试接口,只可用于在实际应用中的五个引脚,其他引脚都没有用,跳线PZ用于选择JTAG调试器使用外部电源或内部电源。当电路的电源是功率相对较小时,使用JTAG内部电源即可。当电路的电源功率比较大时,你应该使用一个外部电源。

1.4基于USB-CAN总线适配器电路设计

整个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适配器,CAN总线的数据通过USB接口快速传输到PC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通过它来CAN节点发送数据或命令,实现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通讯。

1.5 USB通信模块的设计

MSP430F149的P6端口连接到一个对应的D12数据端口,通过端口连接MCU之间的4个IO 和D12四个控制74HC573隔离缓冲后如下:P2.0WR_N,P2.1RD_N,P2.2A0,P2.3CS_N。因为MSP430 MCU系列单片机无需外部总线接口,所以需要4个以上P6端口来模拟数据/地址复用总线来读写程序,以实现D12的操作。此外,D12的INT_N端口,通过跳线与MSP430F149的P2.5端口相连,来完成D12要求MCU的请求中断处理。

1.6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原理图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生产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在生产前要画出电路原理图,根据原理图进行绘制电路板设计,印刷电路板简称PCB(Prinied Circult Board),按设计PCB电路板制成。

2硬件开发设计原则

2.1元件排列原则

(1)通常,所有的部件都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同一表面上,并且仅在顶层元件太密时,才能把一些高度有限和较小发热量的元件,如表面安装IC,片状电容器、片状电阻等放在底部。

(2)有些高的元器件或导体之间存在电位差,应增加它们的距离,以避免意外的电线短路。

(3)确保的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元件应放置在删格上,并彼此平行或垂直布置以求美观,简洁和整齐,通常不让元件重叠放置,元件结构应该是紧凑的,同时输入和输出组件尽可能地远离。

(4)在该板的整个表面上的元件应均匀地分布,密度一致。

(5)位于板边缘的元件远离PCB板的边缘中的至少两个板厚的距离。

2.2根据信号走向布局原则

(1)为了保持信号的流通,元件的放置应该使该信号的方向尽可能一致。在正常情况下,布置的信号流的从顶部到底部或左到右,与输入、输出端直接相连接的元件应当放置在靠近连接器或者输入、输出接插件的地方。

(2)通常是由一个根据信号流的各自的功能安排电路单元的位置,以每个电路单元的核心元素为中心,在其周围布局安排。

3系统软件主程序设计方法

主程序必须先完成初始化工作,主要包括设置看门狗管理模式,系统时钟初始化,初始化LCD模块的初始化中断,初始化定时器,全局变量和其他参数的初始化。然后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开中断允许单片机响应外部中断请求,内部定时器中断请求。计算输液滴速子程序,达到采样时间,计算输液滴速,并设置报警标志。任何中断,外部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可以唤醒,打开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最后中断处理是完整的循环执行子程序计算输液滴速和其他功能。根据滴速值计算和调整剩余时间的值,并在同一时间显示新值。如果秒计数器减去上次采样的时刻不等于采样间隔时,返回到主程序,继续进行后续的过程中的操作。

4软件开发体现的原则

4.1体现了实用性和经济性

输液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主要体现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实用、方便的特点,提高了系统的成本效益。

4.2体现了操作的简易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来开发软件,努力实现良好的界面,操作方便,性能良好,客户满意度等软件系统。

4.3体现了实时性

该软件使用了多线程,使操作员选择的监视器,实现了从站和站数据同步,程序每六秒钟更新一次滴速,而报警是即时提醒,如果有从站用户报警,主站立即拉响了警报,给出一个醒目的报警。

结语

我们在系统的设计中使用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自动监测输液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使用USB TO CAN适配卡,总线CAN信号采集和转换到USB信号,信息会显示在软件界面通过用户的操作,可以使主站通过的信号转换适配器的交互数据。其主要特点是:当一个异常发生在输液过程中或输液接近尾声时,系统能自动报警,实时显示系统可以自动输液控制输液速度,系统是可以设置的点滴速度,特点采用分布式设计原则,实现了基于CAN总线的远程监控输液,脉冲调制技术的应用,使系统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红外线输液管,多级齿轮减速,自动步进电机控制,定位精度该系统具有多个报警信号,系统是简单的,可视化显示的结果,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系统软件。

输液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将向网络化发展,而目前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配套相应的医疗服务和设施,而作为最为常用的输液医疗手段,输液监控器材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就目前为止,医院的输液观察室和普通病房还基本上没有这种设备的出现,因此,如果出现一种低成本的可以接收的输液监控系统,它的前景应用将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谢望.光电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及应用[J].仪器仪表,2005.

[2]吴金宏,张连中,刘丽娜.光电开关及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1.

[3]颜晓河,董玲娇,苏绍兴.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6.

[4] 霍利锋,白凤娥.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M].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7.

上一篇:音乐课程改革的新视角 下一篇:由“点”到“面”的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