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株潭农民的农村假日经济

时间:2022-08-17 10:08:15

浅谈长株潭农民的农村假日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21-01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扩大内需为主的当前经济环境下长株潭假日经济的发展特点,主要消费方式;探讨了在假日经济中政府如何拉动农民消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些可行措施。

关键词 经济 长株潭 农民 消费 拉动

一、背景解读

自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欧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势头不见好转,中国为保持自身经济企稳回升,财政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宏观调控措施。在全球大经济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政府以主要是拉动经济手段以扩大内需为主,对外出口为辅的拉动模式。而拉动内需,假日经济成了其中不可缺少,重要的一环:在压力日趋增大的高发展社会,通过以“黄金周”,“法定节假日”等作为平台,让国民在节假日期间集中购物、集中消费,集中旅游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性经济模式。

长株潭作为湖南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其农村及周边乡镇的假日经济发展状况对整个湖南省的假日经济具有带头作用,核心作用。对湖南长沙的全国发达百强县城长沙县,湖南湘潭的农业大县湘乡县的近150名农村人口进行的相关调查中,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占20.5%,人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的为8.6%,人均年收入为5000-8000元的为59.1%,人均年收入为5000元以下的为12.8%。

当地农民均表示由于中央和地方各项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拉动了湖南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提高。

二、假日经济的主要消费形式

逐年上升的收入,在一定程度确实增加了农民的假日经济水平。长株潭农民假日经济的主要消费包括婚嫁消费,购物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

1.婚嫁消费

其中婚嫁消费平均每年每人为1217.4元,是农民假日经济的最大一笔开销。每年冬季是农村结婚的高峰期,婚嫁消费是农民消费开支的一个大头。从长沙县的消费水平来看,去掉住房,一对男女结婚要花两万元以上,这对许多商家来说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因此,在集镇、县城、许多商家都挂起了“结婚礼品”的招牌,有的还搞起 “婚嫁商品一条龙”综合服务:从日用品到衣服首饰,从床上用品到家具,从家电到婚纱照。有的精明商家联合经营,青年男女在他这里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便可得到摩托车或三轮车优惠券。

2.购物消费

作为最为实用的消费,每年每个农民用于购物消费的金额也有989.3元。农民消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先卖后买,因此他们收入相对城市居民而言集中,不像城里人那样一年四季收入基本均衡。对于一个农村消费者来说,粮食、蔬菜基本自给,除生产投资和教育消费外,冬季购物占全年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当农民秋季卖了农产品以后,留足明年的生产开支和其它必要开支以后,便会毫不吝啬地掏钱预购建房的钢材、水泥以及装电话、买手机、换彩电、买摩托、购农机、甚至买小车,并为全家人购置新衣等等。尤其是今年由于拉动内需政府对于农民所采取的“家电下乡”措施,极大的促进了农民购物的热情。

3.文化消费

随着农民的文化素养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文化消费也成了农民的一大消费,达到了每人每年766.2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变冬闲为冬学成为当代农民的新时尚,进新华书店购买科技、文化、法律、政策等书籍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利用农闲时节争相“充电”,为今后的农业生活生产和结构调整打下基础。近年来,乡村曲艺队层出不穷,农民除在婚嫁吉日能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外,有的村民还自发地请来民间的业余剧团唱大戏,所需费用农户均摊。这个村刚唱完,剧团就会被邻村接去,十里八乡的农民会连看十多天好看的戏。

4.旅游消费

旅游经济作为城镇居民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并不受人重视,每年人均消费不足600元更是将这种事实表现出来。根据调查总结,我们了解到:新农村农民获取旅游信息不够全面;农民旅游的消费比较欠考虑;农民选择旅游地点不太合理;农民对旅游的理解存在偏差;农民保护旅游环境意识较底;农民享受旅游权利意识薄弱;农村农民监督旅游集团不够积极。这些问题虽然不是近期能够改变的,但却值得我们关注。

三、假日经济的未来发展途径

在假日经济中,农民不仅仅是消费者,而且是假日经济的获益者,他们都在其中的某些行业中获得了不少的利益。在调查走访的人家中,假日经济中的旅游业,餐饮业是拉动农民假日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随着农家乐以及其他特色景点的走红,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湘潭湘乡县的灌冲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使得受访的20多户农民全部都在假日旅游经济中获得了于传统农牧业数倍的收益,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等,为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本文系2009年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难点和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号09YBB400。

参考文献:

[1]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黄亚均,袁志刚.宏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梁诣远.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要素禀赋与产业选择 下一篇:后金融危机时期“国进民退”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