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带孩子“排独”

时间:2022-08-17 09:11:14

社交中,带孩子“排独”

春节假期,我们会不断带孩子走亲访友参加聚会,烦恼也会随之而来:胆小的孩子认生,胆大的人来疯,孩子的表现不仅让父母没面子,更让父母担心孩子今后的社交能力。何不从这个社交季开练,让孩子从家开始,学会社交?

让他和你的圈子共同成长

我们对孩子从小重视的是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恰恰忽略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作为父母,要想办法补上这一课。

胆小的儿子变身婚礼花童

儿子杭杭两岁多时,有一次带他去看木偶剧,坐在最后一排他还害怕人多,音乐声和说话声把他吓得倒坐在我身上,背朝着舞台,而比他大4个月的小表姐则兴奋地跑到了舞台前。这时候,他已经在奶奶家生活了一年,我们只是晚上和周末去看他。也就是因为那次演出,我们意识到不能再让老人照看他了,缺少和同龄人及社会的接触使他的性格越来越胆小和封闭。把他接回家后,开始有意识地带他参加活动并让他多接触人,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让他做婚礼的花童。从3岁到6岁,他差不多每年要参加10场婚礼,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害怕、紧张,慢慢地,就从容多了,无论是在众人的目光中行走还是在台上说话,都变得落落大方,穿着小西装,俨然是个小绅士,我们真为他高兴。

把他带进你的交际圈

只要机会合适,我就会带杭杭参加一些工作上的聚会或活动。去年10月份带杭杭去了一趟上海出差,这次活动名为“一个鸡蛋的暴走”,1300多人参加的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募集买鸡蛋的款项。在飞机上他就很认真地跟我探讨了很多问题,自始至终都很兴奋。他回来以后很自豪地跟爸爸夸耀我作为嘉宾上台的情景。这次活动是很好的亲子机会,而且他能感受到工作带给我的快乐和成就感,活动中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他和他们交谈,每一次的谈话都让他感到很新奇,比如,他和一个记者聊了一路,记者叔叔很耐心地回答了他各种各样着边不着边的问题,这是在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孩子喜欢放手的妈妈

如果幼儿园里有个孩子很淘气,和自己的孩子起了冲突,可能大部分家长都会说:别跟他玩。我会跟儿子聊,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亲自见一见这个孩子。如果他只是处理方法不当,而不是本质和习惯的问题,我会鼓励儿子继续跟他玩,同时告诉他下次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说,仅仅告诉他一个“别跟他玩”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是你代替他在做决定。不如告诉他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什么样的行为又是可以原谅的。这样的事情多了以后,孩子自然在心里就建立了行为的标准,不自觉地就有了交朋友的条条框框。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圈子

在儿子快要上寄宿学校之前,为了看看他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全家一起进行了一次游轮旅行。在船上,他认识了一家人,和那家的小姐姐玩的很好,甚至有一天连吃饭都甩开我们跟他们在一起,直到晚上我们才见到他。有一次他和那个小姐姐在路上玩得迷路了,儿子这时候像个小男子汉一样,很镇定地找来服务员,请求他的帮助。我很高兴,他开始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可能他觉得和女孩子在一起,“男人”就是要勇敢吧,这种性别认知是他自己在社交中做到的,而不是我们告诉他的。在船上,只要看到似曾相识的人,他都会自己上去打招呼,和他们聊天,这时候,我们都是安静地走开,只有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才过去,短短的几天旅行下来,他有了很多大小朋友,我再也不担心他的寄宿生活了。

王岩私家Tips

带孩子旅行从杭杭两岁开始,我们就带着他出去旅行,不仅锻炼了他的自理能力,还让他性格更开朗、求知欲更强、更喜欢和人打交道。

使唤孩子去游乐场玩、去超市买东西,一般都让儿子自己去买票、付款,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学会选择物品、做决定,要学会说服我,学会认知商品的价值,还要学会和售货员正确地交流。

让孩子当主角在朋友和家庭聚会时,不要只让孩子充当配角,谈论一些话题时也让他参与,这样他会更有兴趣,也更能训练他在社交场合中与人沟通的能力。

蜜维丹

家庭是孩子第一社交场所

女儿盈盈5岁以前,碰到有人逗她,跟她打招呼,她都不回应,就是直直地盯着人看。焦虑过后,我慢慢释然了,这可能是她独有的和这个世界交往的方式,只不过不是成年人的方式而已,我们要给她多一点耐心和等待。

别把孩子当宠物

我们通常会看到有些带着孩子参加聚会和活动的妈妈,让孩子背诗、唱歌、弹琴、跳舞,以博得他人的夸奖,如果孩子嘴甜,妈妈更是觉得有面子。殊不知,这是对孩子一种隐性的不尊重。孩子天真无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并不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强迫不愿意叫人的孩子叫人会让孩子用逆反的心态对待你。让孩子表演节目以赢得掌声,是把孩子当成宠物一样对待。在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过程中,不要期待一次成功,必然是在不断的体验和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认可他人情绪、体会他人情绪、接纳他人行为,可以视为社交能力的基本功能。

孩子的自信来自家庭圈

我是个爱交朋友的人,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家就成了小区孩子聚会的一个点儿。这些孩子在一起就像一个小社会,我们给他们制定一些规则,比如不能抢别人的玩具、不能进父母的卧室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都能遵守。这些规则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爱和人交往,上了幼儿园或者多去公共场所就好了。其实不然,如果孩子在家庭和同伴中都不会相处,见了陌生人更会不知所措。家庭是第一社交场所,社交能力恰恰是从家庭和家庭圈子开始的,只有在家中和同伴中获得了由安全感带来的自信,他们才能更勇敢地在陌生人面前开口,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

所有的错都是父母的错

曾经有一个邻居,他们的儿子和我们一起去看马戏演出,盈盈和其他小朋友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只有这个孩子几乎都要跑到舞台上去了,场上都是动物,非常危险,要不就是抢别的小朋友的吃的,小区里的孩子都不愿跟他玩。他的父亲这时候就呵斥他,回家后还打他,越打他越不听话。当父母们责怪孩子在外面不懂礼貌、不会说话、闯祸捣乱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这些问题的根源难道不是你自己吗?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谢谢、不客气、请”这些话是不是经常挂在嘴边;是否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是否总是保持整洁的仪表、干净的家居环境;是否主动和人打招呼……有的家长要么对孩子过度放纵,要么什么事情都要干涉,所以孩子在外面没有规矩也就不奇怪了,因为你没有教给他。

窦维丹私家TIPS

别强制或哄骗孩子有的父母采用强制或哄骗的方法诱导孩子向他人问好,还有的父母则把孩子当做向人炫耀的资本,经常无休止地让孩子为熟人、朋友展示所长,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这种方式产生厌倦及逆反心理,进而对外出与人交往产生恐惧感。

让他有小主人的权力小朋友来玩,教孩子招待客人,生日会等多听取他的意见,父母要帮助他而不是决定他该怎么办,大一点的孩子,完全可以让他自己策划实施,父母从旁协助即可。

九尾狐

先给孩子自信,才有社交

记得女儿2岁时带她出门拜年,亲朋好友用糖果引诱她说吉利话,女儿却被众人吓哭,一旁的我有点挂不住。想训斥她,又一想,强迫孩子面对陌生人花言巧语是不是一种为难呢?于是,我转移了女儿的注意力,用糖来逗她笑。女儿开心起来,渐渐地融入大家的氛围中,并很自然地和亲友们打起了招呼,宝宝社交就这样无形地展开了。

永远别勉强孩子

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抱怨孩子:见了人不打招呼,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勉强孩子就是勉强你自己,那为什么不从我做起?感染也是一种力量。首先你是一个懂礼貌的家长吗?平时的社交能力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怎样?我每次带女儿出行,见到别人都会主动打招呼,随后给女儿介绍该怎么称呼别人。一开始女儿会羞涩地张不开嘴,但我不以为然,依旧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并向女儿介绍如何招待客人、如何和客人聊天等,长期的熏陶下我渐渐地发觉她也变得如此有礼貌,并养成了习惯。

女儿动手制作社交名片

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与人群的交往中慢慢学来的。那些长期被关在家里或是不经常到伙伴中去玩的孩子往往是孤僻的,又何谈社交能力呢?家长要给孩子多创造一些社交机会,平时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性的活动,比如:聚会、旅游、各种活动等,尽可能给她创造机会,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机会。春节就是一个带孩子出行的最好时机,这时的聚会大多有同龄孩子参与,同龄孩子间更容易交往和沟通。那一年,女儿为自己制作了春节名片,并在聚会中发给小伙伴们,喜庆的名片很快赢得了伙伴们的好感,春节名片竟然悄悄地流行了起来,名片的导出无疑调动了一些羞涩的孩子,大家很快打消了隔阂感。

和孩子一起制定社交规则

参加活动前父母需要先告诉孩子,要去哪里、干什么,并说好规则,确定孩子已经听明白,并询问是否能遵守。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奔跑吵闹,可问孩子: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孩子不听劝说,就冷静地带他回家。让孩子明白,除非学会自我控制,否则不能再出门。回家以后,一定要严格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执行,让他明白,什么是规则。为了避免孩子在外面说一些令人尴尬的话,这种话不外乎是评价他人的长相、家里的隐私等,可以事先在家里提醒他,这些话可以悄悄跟妈妈说,这是我们的秘密,在外面不能说。

九尾狐私家TIPS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在社交中的困惑是不一样的,妈妈可以有针对性地应对。

1~2岁缺乏安全感宝宝怕生;突发地烦躁,黏着你说什么也不离开你的怀抱,为宝宝建立安全感是妈妈的主要任务。

2~3岁自我意识萌发宝宝霸占菜品、爬到桌子上、把各种餐具扔在地上……孩子是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引起妈妈的关注,妈妈要及时引导宝宝学会正确地表现自我。

3岁以上好奇心强烈搞破坏、大喊大叫玩得非常疯……如果宝宝“人来疯”很难控制自我,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

上一篇:打开世界长寿地健康密码 下一篇:行业分析:电竞、卫星通讯、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