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8-17 07:50:56

我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一、我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政策的现状

2007年3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了大额交易报告的内容、方式,并将大额现金支付报告作为大额交易报告的内容之一。其中第九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下列大额交易:(1)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2)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3)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以及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4)交易一方为自然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第七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在大额交易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过其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及时以电子方式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没有总部或者无法通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的,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

二、我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业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职能弱化。商业银行作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中心环节,没有能够把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第一关”,其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职能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绩效考核压力下,各开户银行为争取客户、稳定存款,加强与开户单位的“友好往来”,往往对开户单位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网开一面,迁就纵容。造成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大额现金支取用途审批、账户开立和日常管理等法律法规赋予商业银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职责无法履行、名存实亡。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和银行内部人员勾结,利用大额现金交易进行洗钱、逃债、逃税、套汇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和实时查询系统,目前各商业银行对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上,没有能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实时监控和全方位管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面对越来越多的现金支付工作量,单纯依靠手工登记,效率低、准确性差,对开户单位异常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只是落实在形式上。同样,由于没有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人民银行也就无从对辖区大额现金支付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特别是现金管理工作由货币信贷管理部门调整到货币金银部门后,面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尤其突出。

3、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现状。随着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现金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已不能覆盖现金流通领域的全部,不能满足国民经济活动对现金的正常需求。如在管理对象、账户、单位库存限额、结算起点、现金支付对象、个人转账结算不得超过5万元等方面,原《条例》或规定的不够具体,或可操作性差。又如对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造成商品交易同质不同价的问题;故意掩盖真实的商品交易而逃税、逃债使用现金结算的问题,《条例》中均缺少明确的规定。

4、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担负着许多的行政监管任务,在现金流通与管理中更是处于柜台临管的第一线,如果离开商业银行的监管现金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基础。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柜台工作人员则是前线的第一道关口,而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人员变动较大,新进员工较多,对现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法规与规章制度接触较少,缺乏相关法规与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造成对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许多规定缺乏理解和掌握,导致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行为。加上现金业务量逐年增长,传统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手段已难以应付管理要求,致使柜台办理现金业务过程中发生大额现金支付漏审批或超权限审批、大额现金支付未登记、未报备的违规现象也就难以避免了。

5、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有些人认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继续实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有碍于市场配置资源优势的发挥,有碍于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经济充分竞争。部分社会公众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继续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更是难以理解和认同,认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有悖于“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由于认识的问题金融机构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

6、人民银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执法检查有待加强。人民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监督商业银行是否真正履行了应尽的管理义务,因而人民银行只有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才能增强开户银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责任感,规范开户银行的大额现金存取业务,促进金融机构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现金管理水平。而现实中当前人民银行主管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的货币金银部门由于人手少、困难多、有关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相对缺乏等原因,很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对辖区金融机构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业务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现场检查。这种现状的存在将会损害人民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权威性,进而严重削弱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法律法规、制度的严肃性。

三、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强化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落实。完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今后应着力从规避风险、反洗钱和打击诈骗等领域来强化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强化制度的落实,严格按规定操作大额现金支付的使用范围、开户者的库存现金限额以及超过使用现金限额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强调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特被规定的内容外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人民银行、各金融机构共同做好开户者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避免其套取、坐支、买卖、转借现金现象失控。

2、加快支付工具创新的步伐。应加大开发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尤其是针对私营经济和个人的新型结算工具。同时,要加大对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增加公民的金融意识,提高使用结算工具的自觉性。引导个体私经营者办理转账结算,坚决制止客户将生产经营性资金通过开立储蓄账户进行运作,逐步扭转利用储蓄账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结算的现状,有效避免现金体外循环。

3、建立大额现金收费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储蓄账户大额现金支取实行收费制度,提高我国大额现金使用成本。一是制定合理的大额现金支取收费标准,取现量越大收费越高,从而积极引导个体户开立基本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减少大额现金的需求量,降低金融机构一线人员的工作量,使金融机构人员的精力转移到规范现金支付上来。二是利用行政和立法手段对大额现金携带采取限制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控制开户单位和个人对大额现金的提取;有利于遏制由于大额现金交易所引起的支付用途失真;有利于提高现金项目统计的正确性;有利于银行加强反洗钱工作。

4、加强支付结算宣传,大力推广转账支付工具。扩大银行结算制度宣传,提高转账结算的信誉。吸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到银行开办基本账户,将其经营性资金从储蓄账户中分离出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资金结算体制。要在大力发展现有票据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个人支票、网上银行、定期借记、定期贷记等支付结算工具,继续完善各银行之间银行卡联网工作。

5、创新管理工具,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目前,大额现金支付管理业务仍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显然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尽快研究开发相应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本辖区、本系统大额现金支付情况,随时获取商业银行收付活动数据并能够全面汇总查询和分析,完善对大额提现审批、记录和备案制度,建立相关台账和数据资料库,加快监测网络建设,促进管理信息的横向交流,与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互通信息,实现多层次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分析研究现金流通状况、特点、趋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度管理措施和处置方案。形成以月度报表制、季度报告制、定期检查制、违规通报制、旺季监测制等5项制度为体系的大额现金支付监管机制。

6、不断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要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国家有关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法律法规,提高金融工作透明度和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氛围,促进社会公众理解和遵守现金管理制度,为金融机构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增加助力。

7、履行监管职责,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主要是加大对商业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力度和对其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重点查处账户审批管理,超限额、超范围支付现金管理,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管理,银行卡管理,现金管理“三级”审批制度、非基本账户提现以及公款私存等问题。对违规情节严重的,应根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对有关金融机构及负责人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对一些违规行为轻微的,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如带有指导、规劝性质的整改建议书,带有告诫性质的约见负责人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对常州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浅谈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