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形的建筑

时间:2022-08-17 06:26:40

浅谈隐形的建筑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建筑设计思想的百家争鸣,使得建筑展示出不同的景象,有马里奥·波塔的建筑是由环境生成的,也必然有扎哈·哈迪德激进的拒不妥协的论调,到底哪一种才是我们寻求的建筑主张呢?不同的设计师拥有着不同的意见,而这个争论也将延续下去。我们作为初涉建筑不深的学生,常常迷失于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对建筑的审美通常还建立在对建筑本身的外观形态这个层面上。相较而言,我更欣赏一种建筑与环境融合的场所关系,这是我心目中的隐形建筑。

寻找我的建筑认同感

笔者作为城市规划的学生,一直迷恋于建筑带给我的触动。在我们开始学习建筑设计的时候,我们一般是遵循传统的包豪斯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开始,通过本科前三年的学习,我们开始尝试去做一些实际项目,笔者曾在家做过几个民宅设计,当看着自己的作品开始变为现实的时候,那种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当然,在我的心中,还夹杂着一些不一样的情节。那就是,我离建筑还太远。在我搞建筑学习的时候,我们讲求功能,我们求创新,我们没日没夜地设想着自己的“柏拉图”,然后不断地搞出一些“飞机稿”来试图说服老师。很显然,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直迷恋于扎哈·哈迪德一系列的梦幻,那些形态,那些参数化设计带给我们的美感,也迷恋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不断进步带给我们的激动人心的效果。于是我们开始着迷于设计软件的学习,沉醉于模仿扎哈一派那种疯狂的造型主义。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扎哈她深层次的建筑主张,我们或许只是在拾掇人家落下的皮毛。当我真正地接触实际项目设计,并亲眼看着自己的作品变为现实,然后站在其中体验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建筑其实没那么简单,建筑本身应该在通过某种方式,告诉你它本应该的存在方式。正如马里奥·波塔说过,不要主观想象建筑是什么样子,让你所感受到的食物本身的秩序来告诉你应该怎样去设计。结合我城市规划专业背景,渐渐地,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认同感,那就是,建筑应该是由它本身所在的“场”来决定。那些我们曾经试图孤立建筑本身的做法,已经使我们失去了太多。

低调的华丽---建筑应该是隐形的

建筑诗哲路易斯·康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

建筑应该是由它本身所在的场来决定的,这个场应该不单是场地的意义,它应该包括场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深层次的人文。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场”。这样的建筑是隐形的,它生于场地,占据环境,但又好像它本来就属于那里,也好像从来没有过的样子。但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都会由衷地说一声,原来就是你!

接下来,我将通过几个实例,以及我对这几个实例的简单理解,来讲述我心目中的“隐形”建筑。

隐形的建筑置入---Elding Oscarson的Stark-White 别墅

Stark-White别墅位于屋檐栉比瑞典海滨小镇Landskrona的一条狭窄而古老的小街内,两侧坐落着颇有质感的历史老建筑。这所称为“Townhouse”的白色建筑刚一出现就在这条18世纪台格路小街上制造了视觉意外。这是一栋只有5m面宽75建筑面积的白色建筑。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些简单的数据来寻找出建筑本身对环境的延续---小尺度空间的共性,在这样一条狭窄且建筑密度高的街道,这样一种尺度的建筑的置入恰恰表达了对原有环境的尊重;其次,简易的功能划分、简约的形体、简明的材质使得建筑在环境中显得别具一

图一

格,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建筑放在这里,是最合适的。假另这里置入的是一个跟周边古典建筑相仿的别墅,入其中而不可觅迹,恰恰只是一种失败的仿古。

我们可以通过照片来感知它和周围环境协调关系,白色的外表,在北欧小镇那明快的天空下,仿佛天空就是建筑本身的延续,一种巧妙地隐形。不用如古典建筑冗繁,却华丽地宣告它的存在。一个出彩的建筑设计莫过如此。

隐形的建筑更新----贝律铭之巴黎卢浮宫扩建

巴黎卢浮宫的扩建,贝律铭设计了一个高21米,底宽30米的玻璃金子塔耸立于庭院中间,它的金属支架重量为95吨,而塔身重量为200吨,也就是说支撑结构重量远远小于它所负荷的重量,使得建筑显得轻巧却又不失庄重。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但建筑落成之后,贝老彻底征服了以具有强烈文化骄傲感的法国公民,他们称图三

之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贝老把这个玻璃金子塔作为整个巴黎卢浮宫的主入口,是整个卢浮宫博物馆的一部分。贝老采用了金子塔的模式,宣誓了对古老文化的尊敬,呼应了法国古老而骄傲的文化气息,但他却没有对它进行死板的继承,而是采用玻璃来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玻璃的反射和折射功能,使得建筑的存在是“隐形”的,是完全基于场地的环境来作为考虑的。玻璃的反射,使得天空,建筑在金字塔上形成了对应的图像,这些图像就是卢浮宫本来的肌理。再者,玻璃的折射功能,使得我们能够穿通玻璃,看到整个场景,玻璃的透明性使得游客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能实现对卢浮宫的全景捕捉,并且没有破坏卢浮宫作为一个完整图面展现在游客面前。很简单的道理,我们透过玻璃看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觉得我们前面存在玻璃。贝老巧妙地利用玻璃这个特性,使得玻璃金子塔的存在,既不会影响卢浮宫原来的建筑及环境面貌,又使得它有如宝石一样高贵,华丽丽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这就是卢浮宫扩建工程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图四

图五

总结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建筑首先是作为解决人类居住等问题而存在的。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人类对建筑的诉求不断增加,于是建筑创作的理念与方法也日趋多样化。我们在时代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小孩,未来的选择充满着多样性,我们常常在其中迷失,如果你能像马里奥·波塔一样,在宽泛的建筑环境中,始终坚持自己对“场”的理解,默默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中,终于形成了自己对建筑的独特见解,并终成国际著名的大师。而我对“隐形”建筑,也就是那种对场所环境的融合的建筑情有独钟,不过我们讲究建筑和环境的融合,不是简单地通过照搬过往建筑的模样,而是提取它的因子,如形式,材质,色彩,甚至一些尺度关系。因为建筑的发展历程是动态的,我们不能完全去复制过往朝代的建筑,我们要做的是提取那些属于这个“场”所具备的时代因子和场所因子,创造出具备时代感的新建筑。

这样的建筑低调着,朴实着,却又高歌华美乐章。

参考文献:《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 王瑞娟《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第12期

《建筑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孙力扬、周静敏《世界建筑》2005年第06期

《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姬慧《太原大学学报》 2001年01期

上一篇:湿陷性黄土地区暗挖隧道小导管注浆技术 下一篇:试述企业经营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