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点滴谈

时间:2022-08-17 02:02:35

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点滴谈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出现了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呢?

两年来,我在深入学习并将新课程教学理论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之后,对新课改中“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倡导将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一理念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也积累了一定的新课改教学经验。我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如下几点:

一、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首先,课堂的定位要准,教学标准要有激励性。这个标准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了就没有吸引力,太高了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犹不及嘛!课堂定位必须切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名师”经验,更不能照抄所谓的“优秀教案”。

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彻底转变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归还给学生。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做的,教师最好不要做;凡是可讲可不讲的,教师千万不要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到自觉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去,将外部需求转变为不可遏制的内驱力。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第三,语文课堂应该风趣幽默,轻松活泼,切忌一本正经,死气沉沉。教师要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四,要正确处理群众智慧与个人创造的关系,切不可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探究。说到“集体备课”,不少人将其视为制胜的法宝,总以为有了“集体备课”这根“救命稻草”,就可以包治百病,进而对那些所谓的“领头羊”寄予过高的期望……殊不知,学校不同于现代工厂,教育教学不同于加工零件,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个体,一个模子,一道工序,一种设计,难道要炮制出成千上万规格相等的“教育产品”?要知道,任何高明的教育家的经验都无法替代我们个人的艰苦探索和深入研究。你只有自己努力探究,课堂上才有可能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最后,教师要勤于反思,教学相长。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要蹲下身子,以心换心,和学生平等对话……只有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你的课堂才有可能生机无限,活水不绝。

二、力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1.开庭审判式教学法。《祝福》是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典课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的名篇。但由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加之鲁迅的作品语言文字内涵丰富,学生对这篇名作很难亲近并产生共鸣。因此,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开庭审判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以“祥林嫂的死——谁是杀人凶手?”为题进行法庭审判,首先在班级里选出审判团,然后将其余同学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四个被告:①鲁四老爷,②祥林嫂的婆婆和大伯子,③柳妈,④“我”。开庭后,先由公诉员依次陈述四个被告的罪行,接着由四个被告为自己辩护和指证他人,最后由审判长宣布审判结果、得出结论:祥林嫂是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政权、以她婆婆和大伯子为代表的封建族权、以柳妈为代表的封建神权和以“我”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共同作用下,走投无路,在绝望中饥寒交迫而死的。随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想象在现在的社会制度下,祥林嫂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在对比中,引起学生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旧制度的憎恶与批判。这种当庭审判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责任在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为自己进行辩护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研读文本,从字里行间挖掘辩护和指证需要的证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辩论式教学法。讲授《雷雨》,在课堂剧表演完后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周朴园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丈夫;一种认为周朴园是一个始乱终弃的伪君子。对此,我随即组织学生就这两种观点展开辩论,学生们都踊跃发言,经过激烈的辩论,一致认为:年轻的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是真爱侍萍的,可以说周朴园的内心有真善美的一小部分;但是,周朴园也是自私的,他不愿为爱情牺牲,他不能为侍萍舍弃家族的名和利。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周朴园已经成为一个丧尽天良的资本家,对侍萍的怀念只是对自己良心的一种救赎,是为了摆脱良心的折磨,是一种伪善。

3.课堂剧式教学法。演课堂剧就是把教室当做剧场,把讲台当做舞台,让学生扮演剧中人物。这样的教学法使学生有一种主人公的感觉。例如:我在教授《阿Q正传》时,将阿Q酒醉后飘飘然飞回土谷祠一段改成剧本,让学生表演。表演者将阿Q那份兴奋狂想的醉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表演者感染力强,娱乐无限;观看者前仰后合,啧啧不已。结果这个环节,使学生兴趣大增,踊跃发言,成了整堂课的亮点,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次教学收获意外的成功,充分发挥了课堂剧表演式教学法的优势。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上述方法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在知识积累、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和作文的创新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较快的提升。

由此看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我们的课堂始终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基本,只要我们的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只要我们的课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就应该是最有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四川省开江县普安中学】

上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比较 下一篇:诗形·诗韵·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