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九法

时间:2022-08-17 12:50:10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九法

【摘要】慢性肾炎辨证治疗九法:疏风宣肺法;清利湿热法;清热凉血止血法;清热活血法;养阴清热法;活血化瘀法;补气固摄法;温阳利水法;益气养阴法。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时轻时重,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属水肿、虚证等范畴,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发病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疗上当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补泄并举。根据病机特点,辨证治疗方法如下,供同道参考。

1疏风宣肺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患者,久病则肺卫外不固,外邪袭表,首先犯肺,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故三焦水道不通,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为风水之征,症见咽干,鼻塞,发热或头痛身重,或颜面浮肿,或咳嗽,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内经云“其在上者,因而越之”。丹溪心法指出“水气在表,可汗”。故采用发汗解表,宣肺利三焦之法,常用越婢汤加减。

2清利湿热法

水湿之邪郁久化热,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症见小便灼热涩痛,小腹不适,尿色黄赤,腰酸重,舌红苔黄腻,脉数,多见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治宜清利湿热法,常用八正散加减,尿检镜下血尿者,加白花舌草,白茅根等凉血止血,尿蛋白增高者,加用菖蒲,龙骨,鳖甲,内金等以化湿固涩。

3清热凉血法

慢性肾炎患者出现口干咽痛,小便灼热,尿色深黄,或尿频伴小腹不适,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或滑数者,是由于热邪炽盛于下焦,损伤脉络,血溢膀胱而发,治以清热凉血止血法,药用石韦,黄柏,竹叶,白茅根,生石膏,栀子等,因热邪伤津可加入生地,沙参等,若热邪盛出现咽干痛,苔燥,脉沉数等可选用大蓟,小蓟,蝉蜕,玄参等。

4清热活血法

多用于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不显著,病程较长者,此类患者多伴有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病灶存在,因此清热要多选用野、连翘、双花、防风、蝉蜕等,活血化瘀多用红花、蒲黄、白茅根、茜草、海螵蛸等。

5养阴清热法

此法多用于病情日久,肾阴亏虚,虚水灼伤脉络者,症见腰膝酸软,口干咽痛,便结,或伴失眠遗泄,舌红少苔,脉细数,常用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可加入沙参,麦冬等滋肺阴利咽喉之品,兼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者,加生黄芪,丹参,党参等。

6活血化瘀法

久病必瘀,慢性肾炎病久不愈,气血虚弱,气虚则血行不畅,瘀阻脉络,可见反复或长期血尿,蛋白尿,或局部疼痛拒按或麻木,舌质偏暗,脉细涩,常用药生黄芪,丹参,川牛膝,川芎,地龙,水蛭等,兼有热象加石韦,蒲公英等,现代药理研究,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肾脏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清除免疫复合物,改善肾功能有确切疗效。

7补气固摄法

慢性肾炎日久,脾肾气虚,脾气虚则健运失职,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精微下注,肾气虚则失于封藏,精微渗泄,因而出现蛋白尿。可见面色淡黄,气短乏力,纳呆,腹胀痞满,便溏畏寒,腰酸软,面浮肢肿,尿蛋白不降,舌质淡苔薄齿痕,脉细弱,常用药白术,党参,山药,山萸肉,芡实,补骨脂,黄芪,菟丝子,云苓等,腰酸痛加杜仲,川断等。

8温阳利水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全身浮肿,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脊酸软隐痛,神疲纳呆,乏力,便溏,舌质淡胖齿痕,脉沉细,用温阳利水法,寒湿为主则温阳补虚,化湿运中,方用吴茱萸汤合附子理中汤;水湿为主则健脾通阳利水,方用五苓散,防已黄芪汤。活血化瘀药贯穿始终,加用益母草、牛夕、红花等,增强药效。

9益气养阴法

气阴两虚在慢性肾炎患者中多见,也是慢性肾炎蛋白尿病情缠绵难治的主要原因,症见面色淡黄,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喜饮,舌质偏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故治以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法,药用大补元煎或参芪地黄汤加减。根据患者气阴之偏盛而合理用药。

以上九法是笔者治疗慢性肾炎常用方法,临症时本着“治疗必求其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患者标本虚实,正邪主次而合理辨证,灵活用药,取效较好。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 下一篇:浅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