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湄洲湾水域LNG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工作

时间:2022-08-17 12:03:19

浅谈湄洲湾水域LNG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工作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实施,国内LNG码头项目建设方兴未艾。鉴于LNG船舶的特殊操作性和对安全监管特殊要求,如何有效保障LNG船舶进出港口航行安全至关重要。结合2年多的工作实践,介绍湄洲湾水域LNG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相关经验,希望能以此对国内其他港口水域LNG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LNG船舶 通航安全 保障

湄洲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侧,福建沿海中部,与台湾岛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适中,处于我国南方海运航线的中心,是我国对外经贸的重要口岸之一,也是远景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近年来,湄洲湾沿岸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致力于构筑临海化工园体系,发展经济,一些大型项目如福炼一体化项目、中化重油裂化、泰山仓储、莆田LNG项目等相继落户湄洲湾。

2008年4月份,随着湄洲湾莆田LNG项目的正式运行,湄洲湾又迎来另一大型危险品船舶――LNG船舶。据统计,目前湄洲湾进出港船舶中,载运危险品船舶数所占的比例高达18.3%,且大都为大型船舶,危险品货物所占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例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比例,远高于国内其他港口。近两年危险品船舶数明显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28.34%,这些数据表明湄洲湾危险品运输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该水域船舶交通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随着湄洲湾港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港口基础建设项目的快速增加,港口吞吐量将迅速增长,进出湄洲湾水域船舶交通量在未来几年内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因此,湄洲湾将成为大型船舶、危险品船舶的聚散地,成为通航安全的敏感区域,风险剧增。

LNG船舶是纵多危险品船舶中危险系数最大的船舶,其发生危险对整个湄洲湾乃至整个福建省以及台湾海峡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LNG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确保LNG船舶航行安全万无一失,成为海事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课题。

1.湄洲湾水域现状及船舶通航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

湄洲湾莆田港秀屿港区LNG项目是我国继深圳大鹏湾LNG接收站线项目后的第二个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基本参照深圳项目,其查验、监护、安全防护和配套规章制度等也基本参照深圳的成功做法。两者比较,应该说岸上部分除口岸监管的规定、要求外基本不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在海上的自然条件、外部环境、港口软、硬件设施、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湄洲湾与深圳相差较大,这不但构成了湄洲湾LNG船舶通航安全保障工作的特点也成为该项工作的难点。

1.1水域现状

(1)水域复杂,进港航道长且单向通航

湄洲湾是一个深入大陆的半封闭狭长海湾,呈南北走向,湾内三面大陆环抱,散布着许多大小岛屿,水域复杂,礁石、浅滩多,湾口附近因受外海波浪影响,涌浪显著。LNG项目建设在湾内顶部,从湄洲湾湾口至码头前沿航程约28.56公里,是深圳大鹏湾的3倍,进出港航道弯曲,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风浪较大,涨落潮流速较大,涨潮流大于落潮流,大潮日最大涨潮流速高达4.8,最大落潮流速高度3.5节,因此,船舶在该水域范围内航行,操船危险度较大。除此之外,湄洲湾主航道为十万吨级公用单向航道,进出湄洲湾水域的船舶均必须通航主航道,LNG船舶进出港时极易与湾内其它小型船舶产生交会或相遇,碰撞几率较大。

(2)通航水域分属不同地方政府和海事机构管理,难以协调和沟通

湄洲湾南、北岸分属泉州市、莆田市行政管辖,受行政区划的影响,湄洲湾南北两岸的港口管理由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和莆田市港务局各自负责。水上安全监督由福建海事局的分支机构莆田海事局和泉州海事局共同管理。船舶进出湄州湾各港口申报不在同一海事局,进出港船舶由各港口作业区码头的调度部门各自调度,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和协调,整个湄洲湾水域的船舶动态较难统一掌控,LNG船舶进出港交通管制组织存在困难。

1.2船舶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存在的问题

(1)海上交通安全硬件配套设施落后

湄洲湾水域开发比较晚,港口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航道、锚地、航标的规划、建设和维护虽有所加强,但与国内其他港口相比仍然比较滞后,湄洲湾VTS(交通管理系统)虽经交通部批准立项建设,但至今还未正式运行。湾内海事执法力量有限,LNG项目投产时,南岸泉州泉港海事处有2艘执法巡逻艇和9名海事执法人员,北岸秀屿港海事处只有1艘巡逻艇和7名执法人员,对湄洲湾水域的监管主要采用船舶预报、签证、现场检查与巡逻及AIS系统监控的管理方式,对水域安全无法掌控。海巡艇船型尺度小,受气象条件制约大,在气象条件恶劣情况下,不能到达湄洲湾口,无法全面承担湄洲湾水域的监管、护航职责。

(2)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滞后

湄洲湾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管理规范明显不足,更缺乏对湄洲湾水域系统安全的研究,船舶监控、助航与交通组织方面无法满足大型船舶快速增加,特别是危险品船舶迅速增加对该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的要求。而且湄洲湾辖莆田、泉州两个行政区,对湄洲湾水域未完全实行统一的管理,其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船舶定线制等配套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仍未建立和实施,湄洲湾港章更是遥遥无期。

(3)水工项目多,大量渔船进出作业,通航环境复杂。

随着湄洲湾港口经济的迅猛发展,福炼一体化青兰山30万吨码头项目、泉州船厂、泰山仓储以及其他港口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同时,为满足港口发展的需要,自2007年12月完成湄洲湾公用航道一期工程后,又开始进行湄洲湾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上述项目导致大量水工作业船舶航行、作业在湾内水域,再加上湄洲湾内众多的渔船、乡镇采运砂船无序航行,水域通航环境复杂。

(4)实施交通管制,影响港口的正常生产。

根据我国行业标准《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程》(JTJ304-2003),LNG船舶在进出港航道航行时,其前方应有海事巡逻艇清道护航,后方应有消拖两用船护航,除护航船舶外,其前后2.5倍设计船长(750米)范围内不得有其他船舶航行。为保证LNG船舶进出港的唯一性和排它性,LNG船舶进出湄洲湾港口时,需要对水域进行交通管制,限制了湄洲湾南岸大型油轮或其它船舶的通航,影响了港口的正常生产,随着南岸石化基地的快速发展,这一矛盾将日渐突出。

2.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2.1明确职责,制定相关通航保障制度、规定

福建LNG站线项目落户湄洲湾北岸莆田秀屿港区后,福建海事局即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骨干研究LNG船舶安全监管工作,并针对上述通航安全保障难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划分泉州、莆田两局职责,制定相关通航保障制度、规定。

一是形成《湄洲湾LNG船舶安全监管课题研究报告》。通过对LNG项目安全管理上的“零容忍”和LNG海上运输安全监管、监护100%、安全配套设施100%、安全资金投入100%、安全管理到位100%等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意识的深入理解,从人员、设施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确定LNG船舶的安全监管重点和难点,形成《湄洲湾LNG船舶安全监管课题研究报告》,并向地方政府和项目有关单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对研究制定可操作性的安全监管措施和办法提供参考依据,为保证LNG船舶安全进出港和装卸作业提供有效的监管和服务。

二是制定《福建湄洲湾水域船舶载运散装液化天然气安全管理规定》。该《规定》对进出福建湄洲湾水域LNG船舶航行、停泊、作业等活动进行了规范。涉及通航安全保障规定主要有船舶报告,助航标志维护,船舶引航、进出港条件限制、交通组织与管制,应急反应等,为有效实施船舶通航安全保障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实施船舶报告制。由泉州海事局制定并实施《湄洲湾船舶报告制》,统一由泉州海事局海岸电台接受湄洲湾水域船舶的报告,加强对湄洲湾水域船舶动态的掌控,确保交通管制的有效实施。

四是统一水上交通管理,明确由泉州海事局履行LNG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职责。2007年,因海事机构改革,泉州海事局成立执法支队,按照福建海事局的授权,具体承担在湄洲湾整个水域的巡航执法工作,对该水域的交通安全执法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政令,统一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湄洲湾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2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一是成立船舶进出港调度沟通协调工作组,人员由泉州、莆田两地海事、港口部门组成,对船舶进出港交通组织进行协调。确定船舶进出港顺序调度原则,通过协调机制,解决南北两岸船舶进出港调度问题,避免与LNG船舶进出港的冲突。

二是促进泉州、莆田两市联合制定《推进湄洲湾港口一体化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对湄洲湾南北岸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共航道管理和维护工作进行协调。

三是成立通航水域交通管制组织实施沟通协调工作组,人员由泉州、莆田两地海事、港口部门及码头业主组成,主要任务是对通航水域交通管制实施沟通协调,确保信息有效传递。四是由泉州、莆田两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设在海事管理机构)共同研究制定《湄洲湾LNG船舶应急处置专项预案》,以便能迅速组织湄洲湾两岸的应急力量,高效处置LNG船舶险情、事故。

2.3制定通航保障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确保通航安全保障工作可操性

根据LNG船舶对进出港航行安全监管的要求,泉州海事局组织技术骨干人员着手制定《LNG船舶进出港通航保障与组织实施方案》,重点考虑工作职责、联络协调机制、船舶动态的收集掌控、湄洲湾水域船舶进出港计划的统一安排和调度、船舶动态报告的有效实施、渔船渔网碍航清除、交通管制公告的形式以及如何确保其信息广泛性和针对性、通信保障工作、现场水域的监控、与《引航方案》的有效衔接、交通组织实施、警戒船的布设水域、护航阵形、护航船艇的最佳位置、应急反应等问题,对通航保障与组织实施工作中可能出现和能预想到的各个细节予以充分考虑,确保《方案》的全面性及可操作性。

2.4设计开发湄洲湾LNG监管三维仿真系统

为便于参与《方案》实施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LNG船舶进出湄洲湾的通航保障工作,对自己所执行的任务具有更强的感性认识,泉州海事局专门委托集美大学设计开发监管湄洲湾水域LNG船舶进出港实时三维视景仿真系统。该系统运用虚拟现实(VR)、三维仿真、数据库管理等先进技术,对湄洲湾在各个时期及不同的天气状况下的视景进行仿真,监管人员可以方便的对其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漫游并实时地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可以实时地对场景中的LNG码头,船舶进行数据查询及图片的输出,操作方便快捷,达到最优化的沉浸式人机交互漫游。

2.5有效组织清障工作,维护良好通航环境

在日常巡航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两项工作,一是LNG船舶进出港航行前一日,由执法支队调集海事巡航力量,加强对航道、锚地、掉头区,惠屿航段,大屿航门等重点水域的巡查,全面清除碍航情况。二是针对海上碍航情况,不定期督促湄州湾两岸政府组织相关水上执法单位,对湄州湾水域开展全面的清障工作,确保LNG船舶进出港期间通航环境良好。

2.6培训宣贯与模拟演练

首航前召集湄洲湾南北两岸码头企业、沿海乡镇、参与通航保障工作船艇等有关单位和人员,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和宣贯。不定期组织各单位进行桌面模拟演练,确保参与通航保障组织的所有人员熟悉本岗位的工作职责,整个工作流程能够高效衔接,运行畅通。

3.LNG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流程

3.1交通管制水域范围及时间

交通管制水域范围起点在湄洲湾口LNG船舶引航员登离轮点,终点在LNG站线码头,总长度28.6公里的湄洲湾10万吨级公共航道,宽度为航道中轴线两边各750米的水域。

交通管制时间为:LNG船舶进港前30分钟至船舶靠妥码头。LNG船舶出港前30分钟至驶离湄洲湾口报告线。时间均约3.5小时。

3.2实施

总指挥设在泉州海事局指挥中心,主要任务为播发交通管制公告信息;指挥协调并全程监控LNG船舶进港通航保障组织实施工作。现场担任LNG船舶进出港护航与警戒的船艇为4艘海巡艇,特殊情况可对护航与警戒船艇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其中1艘为现场指挥,执法人员由泉州、莆田海事局相关业务处室和现场基层海事处组成,每艘海巡艇至少安排2名执法人员。

以LNG船舶进港航行为例,主要实施步骤为:

(1)信息和任务下达。收到LNG船舶的进港确报后,在LNG船舶进港前一日下午,由指挥中心值班人员编制《湄洲湾水域船舶进出港计划表》、《LNG船舶警戒与护航任务实施表》和《湄洲湾水域交通管制公告》,通过泉州海事局网站、短信息平台发送和OA办公系统等多种形式向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工作任务和信息传达。

(2)船艇集结与到位:负责警戒的各船艇在LNG船舶进港前30分钟到指定位置,通过VHF专用工作频道向现场指挥报告后开始执行清障警戒任务,禁止其他船舶进入交通管制水域妨碍LNG船舶的安全航行。

其中,现场指挥船艇在LNG专用锚地附近水域实施警戒,其余3艘船艇分别在湄洲湾水域主要的通航密集区和船舶交会区实施警戒任务。

(3)警戒与护航实施。LNG船舶抵达LNG专用锚地,引航员登轮时,各船艇按预先分配的任务在各自的位置护航或伴航,确保禁止其他船舶进入交通管制水域妨碍LNG船舶的安全航行。

其中,现场指挥船艇保持在LNG船首前方1海里外开道护航,2艘海巡艇保持在LNG船左、右正横前约500米水域护航,1艘在现场指挥船艇前1-2海里进行清障警戒。根据现场水域清爽情况,在LNG船左、右正横水域护航的船艇可按照指挥船的命令灵活机动,前往前方水域实施清障警戒。

(4)相关要求。实施交通管制期间,应确保任何船舶不得妨碍LNG船舶进出港安全航行,在主航道内航行的或需穿越主航道航行的船舶应保持在警戒区(LNG船舶进出港移动安全带水域)外,除护航、警戒船舶外任何船舶不得进入警戒区内。

在交通管制期间的其他进港船舶可在LNG船舶后方保持2海里以上的距离航行进港。如欲驶往LNG码头以内水域靠泊的船舶须选择锚地锚泊,等待LNG船舶完成靠泊作业后,方可继续往湾内水域航行进港。在实施交通管制前已离泊出港的船舶,如不能在实施交通管制时已航行至LNG专用锚地以外水域,则必须在实施交通管制时确保已在湄洲湾内选择锚地锚泊。

(5)解除。交通管制结束后,泉州海事局指挥中心解除信息,担任警戒的海巡艇离开指定水域前要向泉州海事局指挥中心报告。

4.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采用以上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保障了LNG船舶的进出港安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随着2009年青兰山30万吨码头投产,VLCC船舶开始进出航行进出湄洲湾水域,当LNG与VLCC船舶和其他船舶在进出港时间发生冲突,LNG是否具有优先性?这个矛盾将随着湄洲湾进出港船舶数量增加而日益突出。

二是渔船、渔网碍航现象屡禁不止。在湄洲湾水域实施LNG船舶进出港护航、警戒通航安全保障任务过程中仍发现,主航道航段仍时常存有碍航渔网,部分渔船在主航道放网进行捕捞作业,甚至不听从海事执法人员的警告和指挥,有时导致现场局面非常紧迫,严重影响LNG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

三是受气象、码头生产作业等因素影响导致LNG船舶进出港特别是出港时间屡次变动,主管机关不得不相应的改动已的水域交通管制时间和《LNG船舶警戒与护航任务实施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好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LNG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方面还需要解决以上突出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和改进通航安全保障工作,使LNG船舶进出港更安全,同时又减少因其进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加快湄洲湾船舶VTS工程的建设,减轻海事监管压力;第二,完善港口安全配套设施建设,如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海巡船的数量,配布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等;第三,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第四,加强湄洲湾两岸协调,加大航道清障和渔业船舶管理力度;第五,采取措施,减少LNG船舶和30万吨大型油轮进出港对港口生产作业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S165-5-2009《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304-2003《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程》

上一篇:旅游职业中环境音乐的设计原则 下一篇:青岛开发区对外贸易分国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