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弱化

时间:2022-08-17 09:44:47

美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弱化

自“二战”始至今,美国一直主导国际格局,美元则是其背后的根本支撑。然而,由于美国政府过度使用美元的资源配置能力,造成美元在国内和国际泛滥,并通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传导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为应对美元泛滥的不利影响,美国先后采取三大战略。其一,解除美元与黄金之间的连接,从而使美元成为纯粹信用性质、具有国际特征的货币;其二,构造“美元华尔街体系”,并通过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世界各国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维护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其三,构建危机引发机制,通过目标经济体危机打击对美元构成威胁的货币,巩固美元的国际地位。在此机制作用下,美元危机、美国金融危机与美国周边及全球地缘政治敏感地区动荡高度关联。

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小一定程度上由其经济资源配置能力确定。当一个国家经济资源配置能力处于区域支配地位时,它一定是区域强国;当其具有全球经济资源配置主导权时,它一定是世界强国。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其全球经济资源配置能力源自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战略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依赖美元输出获取全球经济资源配置能力;同时,尽可能在战略上控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命脉资源石油,进而对其他国家施加战略影响。这是美国对二战后国际结构进行战略定位的主题。凭借二战中获取的黄金储备绝对优势,美国将美元搭载在黄金之上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货币,虽历经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并由美元华尔街体系替代,但美元地位半个世纪内没有遇到实质挑战。

不过,欧元诞生并迅速国际化,一方面致使美元的全球经济资源配置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和地区选择欧元储备和结算。这在压缩美元的国际货币空间的同时,也破坏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体系稳定赖以维系的资本环流。

世界多极化和美国金融体系稳定赖以维系的资本环流问题,是美国金融运行体系面临硬件约束,决定和影响着美国全球主导能力演化。金融风暴后,随着救助危机所释放的巨额货币供应量发酵,在促发传导全球的通货膨胀同时,也在推动美元贬值。这是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不利的内因。

随着欧盟宪法和债务危机渐次克服,敏感的俄欧地缘形势趋于稳定,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可能增大。相应地,美元地位可能不得不加速收缩。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选择其他货币,质疑美元的信用能力并看淡美元,也将进一步加速美元地位收缩进程。这构成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不利的外因。

在这样的内外因素约束下,美国金融机构稳定发展所需要的境外金融危机红利将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美元地位收缩,美元华尔街体系赖以维系的美元境外发行并回流美国金融投资市场,支持其金融投资市场稳定的条件也将萎缩。

在此背景下,美元和美国金融运行的机制都难以再恢复到危机前状态。重要的是,如果这些情况发生,维系美国主导的二战后国际结构演变的一只脚就缺失了,而且,这一缺失是硬件的缺失,美国自身难以改变。

其次,随着美元地位日下,通胀日上,美国政府的经济资源配置能力随之下降。这决定了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结构可选择的战略导向。更重要的是,美国面对前述的问题时,仍然需要能够减缓压力释放的途径及手段,避免其主导的国际结构崩塌。

在前述的背景下,随着美国全球经济资源配置能力下降,美国国内社会、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所必需的经济资源支持能力也将随之减弱。在历史发展逻辑中,经济资源配置能力减弱会导致美国原有的、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变型。与此有关的社会就业、社会保障、联邦和地方财政危机会随之发生。

同时,救助危机形成的货币供应量扩张激发通货膨胀,将进一步提高相关危机发生几率。两年多来,美国国内的社会就业和财政已经看到一些信号。医疗、养老、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也可能出现危机。并且,由于之前危机救助几乎耗竭了常规的政策资源,近期的货币供应量扩张不但没有推动就业率上升,还促发了影响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贬值。

以美元和金融立国的美国,相关压力和危机的化解在其战略确立之初,就已演化为国际化属性,在目标经济体危机意识觉醒的背景下,原有成熟的压力和危机输出与转嫁机制临近失灵。此时,美国面对美元和金融危机压力及其全球主导战略选择,多显无奈。

(作者为上海源复投资公司首席战略分析师)

上一篇:“农民的土地,已与身份没有关系了” 下一篇:用TIPS保护中国美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