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17 09:28:17

高校学生管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进而导致高校管理权和大学生权益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也在不断加剧,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和学生法律纠纷越来越多。为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不断创新管理制度,运用正当的程序,明确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最终实现依法治校。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法律问题 措施

近年来,高校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法律纠纷的案例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地将高校自主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重权利、轻程序”问题突出出来。且随着高校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管理权和学生自我权益之间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为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需要立足于高校和学生中的法律体系、法律关系、教育理念、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以及正当程序等方面,制定出最佳的维护高校学生管理和保障学生权益的思路对策,实现依法治校与和谐发展。

一、高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

为实现依法治校,制定有效的对策机制,需要明确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义务、权利、责任,进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如下:

1.民事法律关系

高校不仅具备教学育人的职责,而且还具有实施、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独立民事主体身份。大学生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和高校的饮食住宿服务、财产管理使用以及损害赔偿等方面存在法律关系。高校为大学生提供教育资源、环境,学生缴纳教育费用,是两个主体之间自主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高校具有招生、学籍管理、奖惩等权利,具有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国家、地方教育部门通过管理高校,间接地对学生实施行政管理。另外,高校作为行政主体,有权利根据法律法规直接对大学生实施行政管理。

二、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原因分析

1.存在的法律问题

(1)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规定往往存在重视学校权力、忽视学生权利以及权利与义务规范失衡的情况。如部分高校明确规定,如学生未通过CET4,就不能获得学士学位,该规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的规定。

(2)学生的教育权利受到侵害

高校学生教育权利受到侵害主要存在于学籍管理和招生录取方面。其中,学籍管理主要指的是高校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在学生品行、成绩方面评价不公正或者开除学籍;招生录取指的是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对待报考学生不公平或者违反程序招生。

(3)学生财产权不能得到保障

高校学生财产权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没收学生违禁品不给予归还、强制学生购买教材以及罚款等方面。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消费者,学校要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财产权。

2.原因分析

(1)法律规范制度不完善

校纪校规内容不完善,《高等教育法》规定原则性较多,需要具体化实施规定,进而导致高校规章制度在教育关系、行为以及管理行为等方面缺乏规定;另外,校纪校规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不够,部分高校规章制度超越上位法与法律保留原则,甚至出现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

(2)学生管理程序存在瑕疵

高校在对学生的学位、学籍管理、处分以及奖励等方面进行管理时,要严格遵循正当程序,且要明确规定时限、条件、送达、告知、权限以及申诉等,这样能够避免出现高校滥用学生管理权的情况。如缺乏正当程序或者存在瑕疵,那么就不能有效保障、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高校管理者自身法律意识较弱

受到传统思想影响,高校管理工作者自身法律意识较弱,应用传统管理手段管理学生,未全面落实依法治校理念。

三、高校学生管理若干法律问题的措施探讨

1.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修订管理规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依法治校理念的不断深入,要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为减少高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纷,可出台一系列加强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注重健全学生管理程序、内容以及申诉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如可制定《考试法》《学生管理组织法》等严谨性、细致性以及操作性强的法律规章制度。另外,及时修订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籍、教学、学位、日常、申诉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方面的管理,从程序、内容方面出发,有效保障学生、高校的双向合法权益,进而有效保障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2.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法律意识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往的行政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已经逐渐朝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提供平等教育管理关系为主,高校主要以教育培养学生为主,以管理学生为辅。因此,要求高校要树立“人本管理”“依法管理”的理念。只有高校管理者具备较好的法律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具备较好的法律意识,才能够和高校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权利诉求的合理性。

3.加强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学生管理保障体系

加强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学生的管理保障体系,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公平性以及公开性。制定健全、完善的高校管理工作监督机制,主要从司法监督、群体监督两个方面实现。其中,司法监督主要经国家司法机关介入后,对高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进行处理,也是一种学生经司法程序维护自身权利的方式;群体监督主要指的是学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行为中,并实施监督。

总之,为有效解决高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法律纠纷问题,需要增强学生自身法治理念,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实现学生管理和服务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王鑫颖.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1):87-88.

[2]张灵健.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分析[J].科教导刊,2010,2(13):259-260.

[3]马岚,尹大威,叶继武.法律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课外阅读(中旬),2013,4(6):489-490.

上一篇: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班级管理的方法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教材管理的发展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