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美学特征

时间:2022-08-17 04:15:12

电视新闻的美学特征

电视以图像为主要表现手段,声画合一,图文并茂。“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好懂,物体的视觉形象比词句或语言的描绘更易理解。从这个意义上延伸,电视新闻的直观化报道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会超过广播和报纸的宣传报道。”(《新闻采编心理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刊和广播新闻的显著标志在于声画结合、现场感强,那么这一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比报刊和广播新闻具有较强的美学特征。如果说,报刊新闻的美学特征集中体现在版面的编排美化,广播新闻的美学特征集中在声音及音响的效果上,那么电视新闻则给美学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电视新闻以独特的魅力和前所未有的感染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一、声画关系的和谐美

传播学认为,“视听媒介在传达一定题材、一定数量的信息时,要比单纯的听觉或视觉媒介更为有力一些。”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新闻,是对电视所进行的各种报道的总称,它是通过电视记者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摄制或主持人播讲评述,以同期声或配报道词、荧屏文字,经过编辑而成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显著标志在于声画结合、现场感强。

因此,电视语言的美学特征应是通俗、朴实、简洁;口语化,深入浅出。同时,语言凝练,少而精,要配合画面,画龙点睛。主持人播音要讲究音质美、音色美、音调美。语言抑扬顿挫,活泼又富有感情,音质纯,吐字准,发音清,受众才易接收。

电视新闻的两大块――解说和图像,二者互相配合,为同一主题服务。好的解说词,用只言片语,往往就能与画面相映成趣,和谐天成。

二、现场同期声的美

电视新闻除画面和解说词外,就是现场同期声和效果声了。现代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从头至尾充满解说的电视新闻,希望能从屏幕上欣赏到有声有色的真实世界。这就要求电视摄录采编人员,不仅要记录下客观世界的真实图像,还必须同时引进现场真实的音响――同期声。同期声主要包括人物讲话、各种事物的声响,这些声音因为都是在拍摄画面的同时录制的,因此,具有烘托气氛、渲染主题、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感的作用,它的美学效应直接影响电视新闻的美学特征。

如果电视新闻在深度报道中只有图像而没有声音就会失去其真实自然性,图像本身也就失去了现实性和感染力。此外,在电视新闻中,让新闻人物直接讲话,比起用解说来代替,更为真实可信。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飞机穿过世贸中心双塔时的剧烈爆炸引起的火团,轰然倒塌的大楼,遮天的烟雾,四散逃窜的惊恐人群,满目疮痍的街道……当这一切和新闻播音员沉重的解说、场外嘈杂的声音一起,出现在电视画面上时,深深地震撼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这样的画面无疑是悲惨的,但是从电视新闻的角度来说,它强烈的震撼力就是来自原始画面和画面同期声。

三、画面摄制形象之美

电视图像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一条新闻只有动静态相结合,远、中、近景俱有才会不断变换、翻新、调动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2004年12月28日,一次罕见的大海啸,使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海岸线刹那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像水墙一样的巨浪向岸边涌来,呆立在岸边手足无措的游客和居民、靠岸的村庄和旅馆,顷刻间都被冲毁卷走。几分钟前还是人间仙境的旅游胜地,转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树木被连根卷起,散落的建筑碎片一片狼藉,刚脱离险境的人们一脸惊恐,到处是遇难者的尸体……”无须过多描述,这样的新闻画面,足以让全世界震惊和悲痛。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电视屏幕可以显示多空间、多画面。“电视多维动画”设备的产生,既可“仿真”又能“魔化”,为电视记者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创作天地,电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视图像艺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它也要求记者懂得电视构图、运动构图美学,懂得色度学,色彩的协调、反衬,强调懂得音乐、旋律、节奏。如英国王妃戴安娜发生车祸的“瞬间”谁也没拍到,可电视动画让观众看到了发生车祸的全过程。

四、电视新闻的美学还在于审美教育的综合性

审美教育的作用是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电视新闻通过直观的形象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在审美教育方面呈现出综合性特征。

以美导善,使人们在倾心赏美中乐于受教,有益于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益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报道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新闻,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后祖国的巨大变化,国力强盛,国际地位提高和申奥成功。在申奥成功的一刹那间,万众期盼、群情喜悦兴奋激动的场面,被广大观众评价为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以美引真。人们在收视电视新闻时,借助美的欣赏可以扩充自然和社会知识,了解事物的本质,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新闻美受客观性的制约。电视新闻是客观美的真实记录。现实美的力量就在于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伊拉克战争以“斩首行动”为代号拉开序幕,从而吸引了一些国家的电视新闻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巴格达一线采访。中央电视台3月27日、28日、29日的新闻,不仅记录了美英联军惨绝人寰的轰炸、对贫民的屠杀,同时也展现了战争不仅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灾难,更重要的是战争的惨烈,激发了伊拉克人民对战争的英勇抵抗、切齿痛恨,还使美、英、法、日等世界各国人民举行了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反战示威游行,强烈地谴责了布什、布莱尔的好战行径和霸权嘴脸。这样的电视新闻,既有现实美的力量,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比一味地说教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①张新宏:《电视新闻要用好同期声》,《新闻爱好者》,2004,04。

②康师武、金德晏:《电视新闻的美学规律浅析》,《新闻前哨》,2003,06。

③樊玉媛:《浅谈电视新闻美学》,《江苏美学通讯》,1986,03。

④吴予敏:《美学与现代性》,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电视新闻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下一篇:谈新闻背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