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爱”、“理”、“利”

时间:2022-02-22 12:01:49

“爱”是教育青年的感情基础。主席说过:“官兵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我认为,这个根本态度中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情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爱、爱心、爱护是教育青年职工的感情基础。一个人从小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因此,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各级领导尤其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就成为他们的重要影响者。这时的青年职工虽然已开始进入成年,走上社会,但他们毕竟还年轻、幼稚,所以他们不能不想到“靠谁”的问题。“靠”就是一种对“爱”的需求。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师长。”也有的家长经常嘱咐自己的子女说:“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领导的肯定或指导。而我们的一言一行,如见面打招呼,问寒问暖,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安慰,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

“理”是打开青年职工心灵的钥匙。幼苗的成长,不仅要有温暖的春风,还应有滋润的春雨。如果说这春风是“情”,那么,“春雨”便是“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才堪称是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理服人,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单纯靠感情笼络,也不能靠高压专制,要靠讲道理,而且是用自己的言行去讲道理,这样才能使青年人理解和信任党的政策,提高觉悟,解开思想上的疑惑。现在的青年职工大多有文凭、有知识,知书达理,他们只是缺乏经验,不知道书本真理和客观真理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距离,怎样缩小这个距离。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同样是做政治工作,说的是同一个道理,效果却大不一样。原因之一就是体察情况的程度不同。晓之以理,要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所受的教育不同,因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对旧思想、旧习惯的抵制能力,对各种实际问题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也都各有不同。只有因人而异地讲道理、做工作,才能收到效果。

“利”是解决青年职工思想问题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直接间接地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离开人们的利益去分析各种思想问题,也不能离开人们的利益去解决各种思想问题。经验证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威力,绝不是靠脱离实际的超自然的力量去诱惑人们,恰恰在于它同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物质利益有密切的联系,并善于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往往来源于对各种“利”的关心,其思想问题也大都可以从“利”中找到原因,领导者只有设身处地为青年职工着想,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表者,才能消除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隔膜和距离,成为共同奋斗的同志和朋友。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试论隐性信息需求的开发 下一篇:中国摄影师“荷赛”获奖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