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案例及其反思

时间:2022-08-17 04:11:54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案例及其反思

摘要: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场面热闹而效果差,“合作”成了几个学生的专门发言表演。本文旨在通过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案例,来重新认识和反思这种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 合作学习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24-02

留心一下现在的语文公开课,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场面。老师发话:下面请同学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没有分工,没有具体的要求,讨论的是无需动多少脑筋就能马上在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老师话一停,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如果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言的总是班上的那些优秀的学生,不少人只是旁观者,他们坐在旁边或是埋头不语,或是偷偷在做别的事,成了被合作学习遗忘的人。几分钟后再听得老师一声击掌,讨论戛然而止。小组中的优等生总是首席发言者,至于其他学生有困难的学生,只不过是南郭先生搭便车而已。

1 案例

《案例1》《湖心亭看雪》

高中语文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且文中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基本上在前面的文言文中学过,因此翻译课文的教学环节较适宜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

步骤一:四人小组内轮流朗读课文,讨论纠正断句的错误。教师巡视指点。

步骤二:请断句正确的一小组齐读课文(巡视时已摸清情况),并予以表扬。

步骤三:各人根据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落实到每一个字词。

步骤四:四人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各人在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巡视并点拨解疑。

步骤五:有其他学生提问不解之处或提出不同见解,由台上“小老师”解答。教师在旁顺势点拨。

步骤六:由“小老师”向下面学生提问,以检查是否真正掌握。

步骤七:学生评价“小老师”是否称职,如称职,则每人百分制加两分。并评出“最有水平提问者组”,予以加分。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掌握课文内容。

《案例2》作文讲评:

步骤一:分组讨论四人作文,每篇文章分别找出得失,写好评语,最后选出最佳者。

步骤二:小组内齐力修改佳作,使之更佳。

步骤三:每组代表宣读代表作,全班交流。

步骤四:众评委(全班同学)点评,选出前三名。

步骤五:选出最佳文采奖、构思奖、立意奖等,另根据点评情况选出最佳点评奖、最佳点子奖等。

这种作文讲评方式可命名为“品头论足自荐自赏式”,但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去评价。

2 反思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这种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尤为重要。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

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做课而讨论,为了课改而讨论……主要表现为:

2.1讨论内容不合理

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

2.2讨论时间不合理

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成了摆设。另外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2.3讨论分工不明确

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

2.4老师成了旁观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句话的点拨,或是一个眼神的赞许,或是一个微笑,需要老师在小组讨论中相机有道,科学组织,在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小组讨论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其讨论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2.5讨论的形式单一

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置若罔闻。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异质就近组合和

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3.1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

例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运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到”湖南湘江边,并让学生都感觉自己就是当时正独立湘江边观赏秋景的,根据诗歌内容想象所望景色,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再通过组内、组间交流,准确全面地把握词作所传达的丰富感情。

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

上一篇:高职院校高端校企合作探索 下一篇: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