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三套精读教材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08-16 08:26:14

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三套精读教材的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桥梁》、《发展汉语》、《大学汉语・精读》这三套教材并从教材的体例、题材两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二者对于教材编写的重要性。随着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今后教材的编写无论在体例上还是在题材上一定要体现出交际性原则,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疆 比较 分析

【基金项目】新疆昌吉学院研究生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2011SSQD032 ]。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03-03

1.选取三套精读教材的原因

首先,三套教材的性质一致。选取的都是中级精读课教材,课型统一,编写思路方面存在着共同点。这样,教材之间存在着可比性,具有比较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选取的都是新疆高校目前正在使用的预科汉语精读教材。

其次,《桥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精读教材,虽然教材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但新疆目前仍有高校在使用。《发展汉语》和《大学汉语・精读》是现在新疆高校使用比较广泛的教材。

最后,新疆版精读教材与对外汉语版精读教材。《大学汉语・精读》是专门为新疆学生编写的教材,《发展汉语》是在对外汉语版本教材的基础上稍加修订而为新疆学生编写使用,《桥梁》是对外汉语教材,目前将三者进行比较研究的相关文献不多,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能总结出一些关于新疆预科汉语精读教材编写的意见。

2.三套精读教材体例比较分析

教材的体例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色,笔者先从宏观的层面来考察这三套教材在体例方面有何异同。

2.1 《桥梁》教材体例

(1)《桥梁》(中级)(上、下)总体框架

上、下册各15课,每课由正课文、生词、词语搭配与扩展、语法例释、副课文、练习6部分组成。教材后的“附录”包括2项:课文生词总表、专名总表。

(2)课文

力求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同时,也注意到时代感与稳定性的统一,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及中外文化的对比交流。副课文是对正课文的重现、补充、阐述、拓展和深化。每课都配有阅读、绘画、听力课文各一篇。

(3)生词

词语后标注词性、汉语拼音及词汇的等级;并配有英文翻译。专名单列。

(4)词语搭配与扩展

每课选择10个左右重点词语,根据词汇、词性、义项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搭配框架,给出3个左右的例句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词汇的搭配规律的特点。

(5)语法例释

每课选择8个左右语法点进行讲解。以教学要求和学习者的难点为出发点,兼顾语法体系和语言知识的系统完整,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讲练的语法内容,根据课文的需要以“点”的形式出现。对于较难复杂的语法项目,采取“化整为零”、“细水长流”的方式,分别解决。

(6)对话

每课课后的对话配合主课文选编,题材内容与正课文呼应,强调口语语体特点,尽可能多地重现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点,起到补充、辅助、强化该课学习重点的作用。对话中出现的生词按照课文生词的处理办法加以介绍。

(7)练习

在练习的模式设计上,它更加注意了启发性、交际性原则,采用了一些汉语水平考试的题型。练习的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理解性、记忆性的机械性训练;一类是半机械性、半交际性训练;第三类是交际性训练。机械性训练是前提、基础;交际性训练是练习系统的核心,是沟通课堂教学与真实交际的桥梁。该教材中每篇课文所设计的交际训练,都是从示例、提示的作用出发,以期引发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活用,从而顺利地到达自由交际的彼岸。

2.2 《发展汉语》教材体例

(1)《发展汉语》(中级)(上、下)总体框架

上、下册各15课,每课由课文、生词、重点词语、语言点、对话和练习六个部分组成。教材后的“附录”包括5项:课文生词总表、课文专名总表、语言点总表、对话生词总表和对话专名总表。

(2)课文

语料真实,选文内容重视体现真实人物和事件;既选择普通作者的作品,也注意选择名家名作。依据难易程度,课文字数在1500-2500字之间。

(3)生词

生词以丙级词语为主,每篇课文的生词数量在70个左右,专名单列。词语标注词性、汉语拼音及词汇的等级。

(4)重点词语

每课从丙级词汇中选择10个左右重点词语,既介绍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语法成分、词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又给出应用该词语的例句。对于多义词,一般重点介绍课文中出现的意义,同时适当介绍其他义项。

(5)语言点

每课从丙级语法点中选择10个左右进行讲解。先展示课文中的例句,然后介绍语法点的基本格式、语法意义、使用规则、限用条件等。

(6)对话

每课课后的对话配合主课文选编,题材内容与正课文呼应,强调口语语体特点,尽可能多地重现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点,起到补充、辅助、强化该课学习重点的作用。对话中出现的生词按照课文生词的处理办法加以介绍。

(7)练习

所有练习的设计都是为了使学生通过操练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所采用的练习题型有理解性、记忆性的机械训练,也有具有实效的交际性训练。练习题型包括认读词语拼音、按照汉字的拼音组词、朗读词组、语流音变等项目的语音练习;包括辨认形近字、偏旁、写汉字等方式在内的汉字练习;包括用所给词语完成句子、用所给词语完成对话、用所给词语回答问题、就画线部分提问、改写句子、选词填空、画线连词等方法对多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练习;包括用句子成分或虚词填空、句型转换、整理句子、改写句子等方式对语法项目的练习;包括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根据课文判断句子对错、说明理由、用所给的图画、照片、情景说话等方式进行口语成段表达的练习。

2.3 《大学汉语・精读》教材体例

(1)《大学汉语・精读》(2、3)总体框架

二、三册各15课,每课由正课文、副课文、生词、注释、词语提示、语法提示、练习7个部分组成。教材后的“附录”包括5项:课文生词总表、专名总表、注释索引总表、近义词比较索引总表、语法提示索引总表。

(2)课文

语料真实,选文内容重视体现真实人物和事件;每课都有内容相关的两篇课文,涉及我国的历史文化、当代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比较贴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3)生词

第二册1064个生词,平均每课的生词数量在71个左右,第三册894个生词,平均每课生词数量在60个左右。词语标注词性、汉语拼音及词语搭配,每册生词为了适应少数民族学生加强了维文与哈文的注释。

(4)词语提示或者词语例释与比较

每课选择6个左右重点词语,既介绍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语法成分、词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又给出应用该词语的例句。对于多义词,一般重点介绍课文中出现的意义,同时适当介绍其他义项。对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归纳总结并配合相应的习题来练习。

(5)语法提示

每课从HSK乙级语法大纲中选择3个左右语法点进行讲解。先展示课文中的例句,然后介绍语法点的基本格式、语法意义、使用规则、限用条件等。

(6)练习

练习的设计都是为了使学生通过操练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所采用的练习题型有理解性、记忆性的机械训练,也有具有实效的交际性训练。练习题型包括认读词语拼音、按照汉字的拼音组词、朗读词组、语流音变等项目的语音练习;包括辨认形近字、偏旁、写汉字等方式在内的汉字练习;包括用所给词语完成句子、用所给词语完成对话、用所给词语回答问题、就画线部分提问、改写句子、选词填空、画线连词等方法对多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练习;包括用句子成分或虚词填空、句型转换、整理句子、改写句子等方式对语法项目的练习;包括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根据课文判断句子对错、说明理由、用所给的图画、照片、情景说话等方式进行口语成段表达的练习。

2.4教材体例评述

总体来看这三套教材编写体例上很接近,每套教材各有自己的特点。课文部分,这三套教材中的每课都由两部分组成:主课文和副课文。副课文是主课文的延伸,通过重现主课文中的部分生词和语法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在各种语境中的用法。另一方面,以前学过的生词和语法点,也在副课文中大量出现,这样自然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库存,起到了复习的作用。这三部教材的副课文都能在语法、生词的练习方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此外,副课文都是和主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这样便起到了延伸阅读的作用,补充了主课文的不足。从主课文与副课文关联度来看《发展汉语》这套教材中的主课文与副课文内容的关联度处理得更好些。

生词部分,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学汉语・精读》这套教材在生词后附加了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近义词的比较、词语扩展搭配等,这在中级阶段的教材很少见。《发展汉语》没有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桥梁》的生词是用英语翻译的。从针对性上看用民语翻译更符合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特点。

语言点,每套教材在语法点地选择和安排不尽相同,这三套教材多把重点句型、重点词语(副词、虚词)作为语法点。《发展汉语》、《大学汉语・精读》在语法的选择确定上比《桥梁》更细更专。《桥梁》把“词语例释”和“语法注释”合二为一。随着学者们对汉语本体研究的深入,笔者认为《发展汉语》《大学汉语・精读》比《桥梁》更进了一步。使学习者能灵活掌握汉语语法点。 此外还有练习的编排,三套教材练习的种类和数量充足,练习中兼顾了汉语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这些教材都比较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大学汉语・精读》这套教材充分借鉴其他两套教材的优势加强了交际性与任务式训练,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三套教材课文的题材比较分析

3.1 “题材”的界定

有很多研究者在说到教材的课文时都提出应该“题材内容多样”。但是,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术语不尽相同。施光亨(1991)叫作“课文”,吕必松(1993)、刘(1994)称为“话题”,而更多的学者(赵金铭1998、周小兵1999等)使用“题材”一词。为了方便讨论,本文暂且使用“题材”一词来讨论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3.2 “题材”的分类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都希望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意思就是题材方面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但是题材内容到底有多少种类别?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目前还是需要进一步讨论。李杨(1998)在对《桥梁》进行评价时,把《桥梁》的题材概括为“婚姻、家庭、经济、法律、道德、文化、交通、保健、环境等”10个小类;赵新(1999)认为题材应包括“社会生活、人生家庭、婚姻生活、人际交往、民族风情、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参考这些观点,并结合这三套教材的具体情况,我们把题材类别划分为以下几种,以方便统计比较: 日常生活、爱情婚姻、人生哲理、自然科技、教育学习、中国国情民俗、热点问题、地理旅游、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神话故事、民族团结、亲情等十四类。

3.3 课文题材编写现状

(1)在题材内容上,就整体而言,《桥梁》以日常生活、爱情婚姻为主;《发展汉语》题材以文化习俗、日常生活为主;《大学汉语・精读》以人生哲学、教育学习、自然科技为主。就每套书的分册来看,情况又略有不同:《桥梁》上册日常生活类题材占绝对主体,达24%的比例,到第二册时这个比例下降到20%,但仍在整册书中占主体;再看《发展汉语》上册日常生活类题材所占的比例24%,在下册所占的比例是20%,占主体的是文化习俗,即两套书在学习的中级阶段,日常生活类题材均占优势,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日常生活类题材在逐步减少。在教育学习、人生哲学等题材方面《大学汉语・精读》第三册比第二册的比例有所下降,第三册比第二册在自然科技、文化习俗等题材方面有所增加。《发展汉语》、《大学汉语・精读》主要的教学对象是民族学生,所以题材增加了民族团结这一话题。

(2)从题材种类上,就整体而言,三套书的题材种类都很丰富,《桥梁》有13种,《发展汉语》有14种,《大学汉语・精读》有11种。就各分册而言,特点又略有不同:《桥梁》上册课文题材种数仅有9种,下册13种,而《发展汉语》上册题材种数就已有11种,到下册时则有9种,变化不大。《大学汉语・精读》第二册有10种,第三册有9种。

3.4课文题材编写比较分析

(1)题材内容上,以日常生活,教育与学习、人生哲学为主符合《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要求。《大学汉语・精读》、《发展汉语》比《桥梁》更适合少数民族学习者,按照《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的要求,初、中等水平要求掌握的话题内容包括“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交际活动”,这就决定了我们选择题材内容应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学习”展开。《桥梁》中的题材更多地偏向了爱情婚姻这一话题,该话题比重太大,这不符合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学习要求。预科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学习是主要任务,爱情婚姻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而且预科生在预科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阶段,所以该题材应适当,不宜太多。

(2)题材种类上,三套书的题材种类都很丰富,这点做得比较好。三套教材丰富的题材种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不过,具体而言,二者又有所区别。《大学汉语・精读》主张学习的初、中级阶段应严格限制课文题材的种类,随着学习的深入才逐步增加题材的种类。而《发展汉语》、《桥梁》是中级阶段就让学习者接触较多的题材内容,但我们认为必须有针对性,这点《发展汉语》、《大学汉语・精读》都增加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为题材的文章。整体看来,《大学汉语・精读》和《发展汉语》在课文题材内容上的编排更合理。《桥梁》是上世纪90年代末出版的教材,教学对象为来华留学生,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多的是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特点,而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与留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学习群体,因此该教材的题材目前很难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需要。

(3)新疆高校预科汉语精读教材在题材的选择上必须以日常生活为主,课文内容要选取以新疆高校民族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情感的话题适当向国家、民族、家乡等倾斜,我们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大学汉语・精读》总主编刘.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2]《发展汉语》(中级)许桂梅等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3]《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4]张辉、杨楠.汉语综合课教学法[M].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7.

[5]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4.7.

[6]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4.

[7]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6.7.

作者简介:

陈光友(1979-),男,汉族,陕西西乡人, 昌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新疆双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上一篇: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 下一篇:立足实践,活化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