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08-16 01:25:13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学府,山东安丘262100)

现在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每天都在让学生做题,然后讲题,总是感到有做不完,讲不完的题。长此以往,感到效果很不理想。于是,在课余时间我不禁想起了我以前有位老师给我们上的一节难忘的课。

随着“上课”声起,同学们照例喊了老师好。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好,请坐。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但是我要偷一下懒,你们当老师我当学生,你们讲我听。我给你们二十分钟的时间准备,你们可互相讨论"。老师走下讲台,我们在准备着。一节课下来,一共有四个学生参与讲课,老师和其余学生坐在下面认真地听讲。最后,老师对“老师们”的讲解做了点评。

回顾这一节课的整个过程,优缺点非常明显,但不失为一节好课。虽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出现了不少问题,但真正令我震撼的却是整个课堂过程带给学生以及我们教师什么样的变化和理念。

我们从中得到了启发,我们不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更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

我们现在的课仍旧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生怕学生“吃不饱”,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在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也不能适应培养学生素质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我们牵着鼻子走,老师便成了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便成了一句空话。我们要逐渐改变我们的死板的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实现角色互换。在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自然也就体会到了“转变”的好处。

首先,从教与学的主体上看,由于教学双方都是学生,相互之间就自然多了一份理解与共识,双方有章有法,密切合作,无论是讲的还是听的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由于教者与被教者之间的界限被看淡,课堂趋向一个平等的平台,学生从学到教,从教到学,完全实现了知识和素质的交融、和谐发展。

其次,在学生在与教师确定课题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全力以赴去备课,查找分析资料,多方听取意见,共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拟出方案,当众试讲,力求科学规范。重点难点,由学生自己确定。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模仿老师,也可以独创。把握每一环节的时间,注意几个人的衔接。从而实现对教材熟悉,把握知识重难点。这就为知识的把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教师的我们真正成了学生,必须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且要记好笔记:注意讲课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没有吃透、重点有没有突出、难点有没有突破等,以便在学生讲解完之后做必要的补充。

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锻炼各方面的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体现出了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意识和刻苦钻研精神。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才能思考,竞争回答。即使课堂上有师生质疑时间,合作探究时间,也比较短暂,而这种新的模式大大地改善了这些环节,从教师把一个课题布置下去开始,学生之间就自然得形成了一个竞争、合作、钻研的环境和氛围,把时间拉长、空间扩大,从而实现了延伸课堂,接触生活,提高课堂的效果。

其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高中学生已接近成年或已成年,心理素质却迟迟得不到提高,有时课堂表现甚至不如低年级学生,课堂气氛一般“活”不起来。很多老师都非常苦恼。由学生自己上课,这一新颖的形式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即便教者“照本宣科”,也会给听者很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便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时刻集中注意力。他们会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判断,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作出反应,不像原来对老师那么迷信,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这样课堂可能会“乱”起来,学生的质疑问难,比平时更活跃,但整堂课却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中度过。

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来说,站在讲台上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

最后,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科研。“颠覆自己”这是我对于这种授课方式的理解。传统的上课,绝大部分的工作是由教师自己完成的,学生完全处于配合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失去了应有的色彩。而学生讲课时,便有意无意地借鉴和模仿那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从掌握的知识来看,学生讲课在最大程度上暴露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团队的知识缺陷。这些都会给我们教师很大启发,从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标准,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学生在讲课时一些有益的东西,使教师在教学的针对性上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更好地改进以后的课堂教学,使教学科研真正建立在学生实践、教学相长的基础上。

但是新的教学模式也给我提出了新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怎样选择学生执教?确定哪些适讲内容?怎样维持课堂秩序?教师怎样进行引导、补充、释误、总结等等。

课堂教学的高质量不仅仅在于一本教科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得多,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和谐的发展,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我们深信:教育对象不只是学生,教师也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机器,而是有灵动思维,敢于创新的人!

上一篇:深化实验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下一篇:浅谈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