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织教学 力促有效学习

时间:2022-06-18 09:14:23

科学组织教学 力促有效学习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古峰第二小学,福建屏南352300)

【摘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课堂组织形式,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应立足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组织教学,克服教学管理上存在着的问题,避免教学效率低下,达到指引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课堂;组织教学;有效学习

“教与学只有本体论上的依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学不是教的必然结果。”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科学组织好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真实的促进作用呢?

一、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学习要求不明确,教学监控不够。课堂上,教师对每项学习活动都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随时给予指导。这一点有些老师把握不够,做的不好。如让学生参与活动,但是我们在课堂上看到是,教师只布置活动的方式,而对于具体的操作不提详细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确,学生就会出现各种情况,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很快参与活动的,有四处张望的,还有同学交头接耳……放弃管理和指导,教师的作用也就没有了。

2.课堂观察不注意,缺乏教学调整。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观察,学会教学观察。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一部分教师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一头钻进自己的思维中”,根本不看学生,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也就视而不见,教学调整就无从谈起,变成了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

3.课堂提问不组织,全员参与不够。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目的一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情;二是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做进一步探究。不管什么目的,面对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发问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回答也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听到,听清楚。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问前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学生精神准备不足,效果自然不好。还有,当教师看到某位同学不注意听讲,把提问变成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回答后,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即使评价也是毫无针对性的“好”、“很好”之类。

4.学生课堂违纪,教师视而不见。课堂上,教师是管理者。很多教师放弃管理者的责任,对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课堂就会看到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听课,有的在走神,有的趴桌子,有的在翻书看,有的玩各种小玩意等等。面对这种情况,而我们一些教师不批评,不制止,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涣散,教学呈现出无序、无效的状态。这些现象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杂乱无章、盲目无序。

5.避免课堂“热闹而无效”。一堂好课追求的是教学的时效性,活动的开展只是提高课堂时效性的途径之一,只追求热闹而忽视活动有效性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兴趣,因而把活动简单的等同于游戏、娱乐,认为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就一定是好活动;认为教学活动形式越多越好,活动量越大思维含量也就越大。这种形式化的活动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同时对学生的发展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巧妙组织课堂,在各个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注重课堂组织教学的技巧

恰当的组织教学技巧必须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为主,并能确保课堂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1.课堂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些幽默感的语言或夸张的动作,自然的诙谐一下,引来课堂的笑声,使课堂气氛更活跃生气。有时结合教学内容,还可以充分利用最简便的学具“手”来帮助学习。笔者在教学“旋转和平移”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用手来演示旋转和平移的运动方式,既形象又直观的让学生明白了两种运动方式的区别。课堂的结尾也很重要,精彩的结尾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余味无穷的感觉。不一定每次课堂的结束语都是对本课所学内容的小节,有时可以布置成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询问去证实所学知识内容的准确性。

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正确运用奖励是教师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的有效手段。奖励的运用首先要正确选择纪律行为,奖励的应该是具体的遵纪行为如上课认真记笔记,不左顾右盼等,而不是一般的概括行为;其次,要正确选择奖励,应以多次奖励而不是引起迅速的满足为原则,不必时时运用物质奖励,在不少场合,向学生微笑,表示亲昵的口头赞扬同样能产生良好的强化作用;再次,在教师期望的遵纪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延搁太长的时间。

3.应对干扰,随机应变。在课堂上学生常会突然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回答;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引起混乱喧哗,需要教师快速而冷静地妥善处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监控中经常会用到的应变艺术有:一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艺术,二是顺水推舟式应变艺术。

4.因势利导,结合教材教育人。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有意识地针对课堂上的动向,结合教材有机地进行教育。如:一数学教师在讲相遇应用题时,刚要请同学上来表演“相遇”的样子,发现一对同桌在课桌上用粉笔画“楚河汉界”。她灵机一动,把这两个同学请到讲台前,让他们相对站在两端,然后同时用不同的速度走向中间,并要求相遇时握握手。这两个同学没法,只好照此做了。老师表扬了他们表演成功,同时批评了先前的错误做法。两个同学高兴又惭愧,回到座位上就把“楚河汉界”擦掉了。

总之,课堂组织教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组织得力,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东主编.课堂教学的变革——小学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高峡主编.聚焦小学课堂:反思与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解决问题教学的“扬”与“弃” 下一篇:如何上让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