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服务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16 11:40:20

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服务数学课堂

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正,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堂前的精心预设,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对于一位教师而言,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以此同时,备课也是我们教师取得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如何进行有效备课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备教材;备程序;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77-01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提高数学教学成果,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有的教师上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备课不充分造成的,那到底怎样才能备好数学课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钻研大纲

备好教材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的目的是否准确,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及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及方法,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钻研教学大纲,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要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抓准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就很难很好地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导致影响整体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了。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一个灵魂,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备好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近些年来,老师们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变为重教学过程,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变为重能力培养,如自主探究法、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训练教师在备课时,不能抓一根丢一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用两根支柱的思想支配,理清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体系,尤其要把数学思想方法像数学知识一样,归纳到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分析中去,弄清每一章节主要体现什么数学思想和运用什么数学方法,并深刻挖掘这些思想方法所起的功能和作用,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教学过程教给学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等等,这些都体现某种数学思想,并受其指导,如果忽视这些过程就意味着失去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三、要备好学生

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备课时,还可以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生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不少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数学是一门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共同花心思的科目,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来完成备,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数学方法的水平,备出适合自己教学的高质量的课。

上一篇:语文教学有效的文本解读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