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漆器 绵延的指尖绝学

时间:2022-08-16 10:55:20

在2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扬州漆器身披绚丽的色彩,却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屡屡创造出国宝,还成为日本漆器的鼻祖。不过这门手艺对于制作人有着严苛的要求: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耐得住十数年如一日的寂寞。但如今在商业潮流的冲击下,这项绝技的传承正“青黄不接”,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扬州的漆器起源于战国时期,有2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称唐代扬州大明寺的主持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时,携带的物品中就有漆盒、漆盘等十多种漆器。后来,漆器在日本流行开来,以至于欧美直接用漆器的英文名――“Japan”来指代日本。

扬州漆器在经过明清时期的鼎盛后,在现代曾经一度衰落,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扬州漆器厂建立,才又慢慢开始复兴。张宇就是在那时进入漆器厂做学徒的,他凭借深厚的美术功底,耗费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成为扬州漆器制作大师,制作出了被称为“国宝”的漆器――“江天一览”。

然而,他的眼睛也因为长期劳累而患上了动脉硬化,面临失明的危险,不过,更让他担心的是,目前没有人能完整继承他的技艺,缺乏可以挑起大梁的弟子,无奈的他只能感叹“眼睛用不上,我还可以用嘴讲下去。”

日本漆器的鼻祖

炉火纯青的工艺大师

当我在京杭大运河边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大师时,立即被他所散发的气度所吸引:消瘦的身材,花白的头发,看上去就像扬州老巷子里最寻常不过的老人。但当他开始讲话时,他那深邃的眼神以及话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厚重,立即让人折服。

“张宇,原名张家謇,字仲直,号云天。”面对初次见面的我,张宇这样介绍。我站在东关古渡的街口,听到介绍的一刹那有些走神:这样的介绍方式好像过去的那些文人,令人有着穿越时空的错觉。

张宇说,要了解扬州漆器,必须先从扬州漆器的历史开始,他望着东关古渡那古老的牌坊,开始讲述关于扬州漆器的一些久远的故事。早在1200多年前,扬州大明寺的主持鉴真大师正是从这里出发,东渡日本。在鉴真随身携带的物品中,除了佛经、佛像,最珍贵的就是漆盒、漆盘等扬州漆器。到达日本后,这些漆器成为日本学习制作漆器的典范,对日本漆器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至于欧美直接用漆器的英文名――“Japan”来指代日本,如今的日本漆器,可以说就源于扬州漆器。

自古以来,就有“髹漆成器”之说,将漆树伤口流出的树脂涂抹在器物表面,不但使这些器物更加经久耐用,也让它们变得艳丽多彩,更加美观。扬州漆器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1967年,扬州邗江西湖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直径40厘米,以木制卷胚作内胎,用黑漆彩绘云水飞禽纹样,色彩鲜艳,画面清晰,这证明在战国时期,扬州漆器就有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在东关古渡追忆了扬州漆器的历史后,我打算跟随老人去他工作的漆器厂看看。当我提出要打车时,老人摇摇手表示不用,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公交卡,带着我乘坐公交车抵达扬州郊区的漆器新厂。老人告诉我,几十年来,他一直都是乘坐公交车上班,早就习惯了。这让我一边感叹大师的安贫乐道,一边感叹漆器手艺人确实很辛苦。

走进张宇大师在漆器厂的工作室,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工作台上闪闪发亮的贝壳。“别看贝壳平淡无奇,但却和珍珠是同一个材质,是制作扬州独门漆器点螺的重要材质。”张宇大师拿起一个贝壳抚摸着内壁,在日光灯的照耀下,内壁反射出润泽的光辉。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扬州漆器的工艺也变得种类复杂,在制作工序上分为创意设计、胚件制作、雕刻工艺三大步,在工艺上,除了点螺工艺外,还有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雕填)、骨石镶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制作这类。很多漆器人穷其一生,都不能精通一种技艺,而张宇大师从设计到制作样样精通,而且每一种工艺都掌握得炉火纯青。

少年刻苦求学

终成扬州漆器第一人

如今,由于年事已高,张宇主要在漆器厂负责创意设计,这在漆器制作过程中属于最顶尖的层级。在张宇看来,一件漆器作品,其内涵和格调如何,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定型。因此,作品的选题就尤为重要,好的漆器选题,一定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中“形为表、意为趣、神为魂”的审美观。

不过,仅仅有好的选题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将选题的内涵表现出来,这需要设计者有深厚的绘画功底,能在制作之前将设计好的漆器在纸上画出来,以供调整修改。张宇很庆幸,自己之所以能成为漆器大师,不仅是因为自己有雕器天赋,还得益于自己的家学渊源:张宇出生在扬州的书香门第,父亲生是冶春后社诗人,母亲吴茹庆是扬州著名国画家吴笠仙之女,家中诗、书、画的熏陶,让他在字画上有着惊人的天赋。

张宇出生后,由于家道中落,贫困的环境让他不得不在初中时辍学,早早进入社会打工补贴家用。那一年,他才14岁,只能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含着泪与弟弟张宽一起进入玉器生产合作社当学徒,每个月拿9块钱的工资。

后来,玉器社和漆器社合并,有绘画功底的张宇很快就被主管漆器创意设计的画家姜壁看中,进入了设计室,开始主攻绘画和漆器工艺设计。“师傅说,漆器设计就是把自己看到的美好的东西用漆器表现出来。要在漆器上表现美好的东西,绘画技巧就要高超,文化修养更不能少,因此要下苦工。”

为了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也为了能挣到更多的钱,张宇开始刻苦地学习漆器技艺,并苦练绘画。清晨天刚亮,他就跑到大运河观察南来北往的船只,夏天就跑到瘦西湖看莲花,冬天就看落满积雪的芭蕉叶,他将所有能看到的画面都用自己的笔记下来。在漆器厂里,张宇遇见的,都是丁永仁、梁国海、姜壁等大家,在不断向他们学习请教之后,他的漆器水平与绘画技巧与日俱增。

张宇21岁时,“”开始了,漆器设计室解散,让设计员下车间劳动,不少设计员因为干不了繁重的体力活,纷纷离职。只有“童工”出身的张宇留了下来。在车间的几年时间里,张宇将做胚、做底、光漆、描样、雕漆所有工艺流程都做了一遍,在了解了那些以前只听说过却没有见识过的工艺之后,他成为能够独自完成整个漆器制作流程的漆工。

1970年,张宇设计了一件作品――《南京长江大桥》夜光螺挂屏,作品送到中南海后,得到的亲口表扬:“工人工艺水平高,江苏工艺水平不错。”得到赞许后的张宇干劲十足。12年后,他设计制作的《柳毅传书》屏风,获得了首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为了完成这件作品,张宇让妻子到菜场买来了活虾放入水盆中观察,历时三天三夜才画出画稿,从设计到制作,张宇一步不离,在作品完成的最后时刻,他已经连续几天没合眼,几乎昏厥。

此后,从1982年到1986年,张宇的作品连续5年夺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成为扬州漆器第一人。

为完成国宝险些坠崖

即使失明也要传承授徒

在张宇的人生中,他生平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制作出扬州漆器史上目前最大的花瓶――《江天一览》。

1988年秋天,漆器厂接到一项国家任务――制作一件能体现“国家气概”的作品。这项任务被分配到张宇头上。为了这件作品,他煞费思量,前后画了数百幅设计稿,但最后都被否定了。后来,张宇受到《西游记》的启发,决定也开展一场“西游”去采风,他游览了长江三峡,拜访了大足石刻,体验了九寨沟的优美秋色,也爬过了红军当年爬过的雪山草地。在四川阿坝鹧鸪山,他乘坐的大巴车还差点在风雪中滑下悬崖,不过最终化险为夷。

回到漆器厂后,张宇凭着一路的见闻,设计出了《江天一览》红漆雕特大花瓶,花瓶高2.4米,围长2.8米,由10名技师历时3年才得以完成,后由著名画家刘海粟题词。1990年,这个作品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一等奖,成为扬州漆器史上最大的雕漆花瓶,被当成国宝。

虽然一生获得荣誉无数,但张宇对这项手艺的传承却颇有遗憾。如今,漆器被当成了一项产业,而不是一项文化遗产,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但多半都是为了利益,根本就不懂漆器的流程及人文内涵,漆器的制作也变得像工厂流水线一样。事实上,从设计图案、上漆、雕刻、打磨、点螺……漆器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深思熟虑,这需要耐得住性子,但能沉下心来钻研的人越来越少,漆器手艺的传承,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现在的漆器厂里,手艺娴熟的工艺师,年龄都超过了40岁,几乎没有青年人。漆器的制作程序复杂,工艺要求精细,没有十来年的沉淀,根本就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漆雕艺人,而且制作漆雕需要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这就使得合格的人更少。“想找个合格的徒弟难,找个合格又有潜力的徒弟就更难啊!”张宇总是这样感叹。

“人生如电光朝露,稍纵即逝。”这是70多岁的张宇很喜欢的一句话,似乎也印证了他如今的心境。在整个扬州漆器界,懂得漆器全套工艺的仅有他一人,他很想在有生之年把一身绝技传授给弟子,尽管他有优秀弟子若干,但还没有一个他认为真正能够挑大梁者。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前几年的体检中,张宇被查出患有眼部动脉硬化,如果继续过度用眼,他将有失明的危险。不过他还想再多带些徒弟,好挑出有资质的进行培养,对于眼睛,他只能感叹“眼睛用不上,我还可以用嘴讲下去……”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绝境生还者 上帝也无法杀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