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3 21:08:30

扬州慢教案范文第1篇

纵横结合,考虑得细致、全面、周到,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我在学校的高三调研课中上过一堂诗歌鉴赏课,是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学校布置任务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上好这节课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这首诗歌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呢首先,我考虑到这首诗歌在教材中的编排位置。它是编在高中语文课程选修1B模块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这本教材前三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既然是选修课中的诗歌欣赏,那么我想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除了考试内容之外的实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于是,上这篇课文,我的切入点是把诗歌单元的三种鉴赏方法综合起来鉴赏这首《扬州慢》。这三个鉴赏方法分别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这三个鉴赏方法综合、贯通,教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欣赏诗歌的思路,应该会起到一个很好的点拨、示范和引导作用。这也是符合高中语文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的。

以上仅仅是教案设计前一堂课切入点的考虑,那么接下去,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哪里呢教学难点是什么呢统观上面提到的三个诗歌鉴赏方法,发现这三点在45分钟的课堂打磨中不能“平均用力”,而应该有所侧重。经过仔细斟酌,我认为教学重点、难点应该侧重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个方面。因为对于诗歌来说,景与情的关系,诗歌营造的意境是最基本的要素。对学生来说,是要学会分析景与情的关系,诗人是怎样借助景来抒感的;同时,这点也是学生难以准确把握的内容。于是,我把探求景与情的关系,探求诗歌的意境(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作为教学重点、难点,并力争在课堂上突破。

关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扬州慢》这首词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体味诗人凄凉的心境和深沉的情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首先让学生能“置身诗境”,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整首诗歌的内容,注意运用恰当的修饰语。这样让学生在把诗的意境贴切地描写出来的同时,也就将自己置身于诗境了。“缘景明情”即根据景的特点来探求诗人的主观情感,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先找出诗人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景,然后一一分析景的特点,接着根据景的特点来明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明确景与情的关系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一教学步骤同时兼顾了对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地培养。

二、置身课堂、教授实法――突破难点是关键

在课堂的打磨过程中,我把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安排为四个部分。下面是我教授《扬州慢》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

(一)抒情导入

一首《虞美人》让我们共同走进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内心世界,体味了他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破家的愁绪。800多年前,一位21岁的词人,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自度声律,独创词牌,追古抚今,聊以为叹。他就是南宋的姜夔,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在那种情境下而创作的诗歌《扬州慢》。

(二)吟咏诗韵

诗歌,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吟诵诗歌。诗歌的韵味最直接地是从有感情地吟咏、诵读过程中体会到的。这也就是第三单元提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吟咏诗韵。

所谓“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对古典诗歌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领悟其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深刻理解作品蕴涵的情感。

(三)解题――知人论世

一首诗歌,首先着眼的是题目,“扬州慢”是词牌名,但同样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慢”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但又不同于只按字数定义的长调,长调字数为91字以上,《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为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诗歌内容,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即第一单元提出的一个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屡次考进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来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类的人物。由于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以很受高级士大夫的赏识,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四)缘景明情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时候,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想象和联想,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另外,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体会独特的意境。

(五)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三、完善课堂、不断进步――反思是良方

扬州慢教案范文第2篇

一、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作品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必须考虑知识、素质、审美、理论等层面的开拓,融传授知识、培养素质、训练能力、启迪智慧于一体。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相应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要避免因为近代人文学科分科细化而导致文学与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疏离与隔阂,在大的文化视野下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亦即学界所讨论的“大文学观”,有效利用古代文学得天独厚的文献资源,发掘古代文学课程的新内涵、新意义,重新解释古代文化遗产所蕴含的邦国情怀和人文价值,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包括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讲习,具有历史学科和文学学科的双重品格,这就要求古代文学的教学,必须具备史学的眼光和历史的维度,同时又须立足于文学本体,品评不同时代经典作品所包含的历史环境、社会生活、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所铸就的文化内涵,以此理解和把握各种文学史现象的特殊性。如唐宋文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审美能力,如李白飘逸的诗风和笑傲王侯的气节,既有蜀人的地方特性,更是盛唐风采的影响。[4]

二、课堂教学精讲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新调整的高师汉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课时有所减少,较为注重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相应的要求基础理论课精讲,需要教师在讲习中对主要知识节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好文学史和文学作品讲习的关系。“文学史”偏重高屋建瓴、宏观把握,理论性强,训练学生的史学思维和学术理性;“作品选”偏重具体作品的感知、赏析和理解,精细入微,延伸学生的审美思考,并且选文典型化,鉴赏专题化,方法示范化。本科教学中教师的精讲要体现出学理饱满度与活力,教学内容需要精炼、逻辑严谨、重点突出,是对真知、真理、教学规律贴近的表现。如赏析姜夔《扬州慢》一词的“黍离之悲”主旨,可以追溯源流,论及《诗经•王风•黍离》周大夫“闵宗周”之悲,箕子朝周过故殷虚之伤,向秀《思旧赋》“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的春秋笔法。在有限的《中国古代文学》课时中,既要厘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线索,又要对重要作家作品进行深度的解读,还要考虑学生今后从事的行业发展。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核心能力要求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终极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岗位能力,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技术思维。[5]所以老师的讲习,既需要老师凭借其一定的学术积累,对重点文学问题展开专题性的精讲,力求讲深讲透,为学生的学习起示范作用,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大一定程度的实践教学。通过不同阶段的教学实践,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文献查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体验感悟和分析能力。

三、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拓展式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师生互动,资源整合,强化知识信息的密度,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的优势。[6]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分为三个层级,由小到大,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系级《中国古代文学》分段网络课程,校级《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视频课程,远程衔接北京大学等《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在多元文化视野中利用可取的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个个立体化的文本空间,从而构成一个使实用、互动而有实效的网络教学平台,由是展开拓展式教学。首先是海量资源的供给。为了构建完整的古代文学知识体系,我们在网络教学中为学生集中提高课后相关的学习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资料包括主讲教师的课件教案、古文原典电子书、古文研究专著与论文电子书、名家教学视频、古代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等。其次展开网络教学互动。利用网络平台教学,师生互动,提问、质疑、辨驳、答疑,相互了解,特别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微调,教师依据自身的学术积淀、学识学养,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并且引领学生对本学科学术发展前沿和信动态及时了解。

四、专业核心课改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正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课程组有机的将教改与专业建设相联系,成功申报立项并建设市级精品资源公开课程《中国隐逸文化》,成功申报立项市级高等教育研究会教改课题《校地合作视野下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对专业建设展开研讨,提升专业品质。《中国隐逸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专题研究和补充,属于个案研究。在辨析道家和儒家隐逸思想的实质和表现,然后对《诗经》中四篇隐逸作品和先秦隐士中的渔父形象进行分析,对汉代贾谊和司马迁《史记》中的隐逸思想和隐逸文学进行阐释,本课程的讲授力求专题性和普适、知识性和学术性相结合。《校地合作视野下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教改课题,对汉文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宏观综合探讨。在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力求系统设计和科学统筹,整合资源,避免将实践教学视为一个教学环节或一种功能,研究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体系运转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使体系运行产生最大绩效。而对实践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探讨,如建设“未来语文名师工作室”,与学校“卓越教师实验工程”和校地合作平台“某某区语文教育联盟”相联系,从师范技能训练、语文教育与研究、语文教育实践等方面,对汉文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小麻雀教案范文 下一篇:红星歌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