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1 07:29:39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篇1

一、弘扬苏区精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长征的出发地,赣州就占有三个:瑞金、于都、兴国。通过这三个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来弘扬苏区精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又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作者在去年结合赣州市瑞金市成为“红色影视城”这一契机,利用赣州一中这一平台,开展了以“弘扬苏区精神”为主题的一系列的活动,进行了一点尝试,达到了比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的。首先,在2008年暑假期间,由赣州一中团委牵头,高中各班挑选一名优秀学生组成一个三十人的社会实践队,分成几个小组,分赴瑞金、于都、兴国进行社会实践。要求:(1)访问一到二个老红军;(2)参观当地的革命遗址。了解相关的革命故事;(3)收集反映苏区精神的革命图书和影视资料;(4)时间为三至四天。其次,新学期开学后,将社会实践队拍摄和收集到的图片和相片集中起来,在学校展览馆办了一个图片展览;要求社会实践队员将带回的革命图书《从瑞金走出的共和国元勋》《的足迹》小平的足迹》等书籍在班级以及班级与班级之间传阅;请政治教师配合开一个主题班会,将社会实践队员的学习心得与全班同学分享。再次,在2008年十月份,邀请瑞金籍老红军来赣州一中作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故事片《动岁月》,欣赏“红色歌舞”——《红土魂》《浩气长存》等优秀剧作。

最后,在2009年元旦前夕,在全校组织以“弘扬苏区精神”为主题的演讲赛,将学生学习和弘扬苏区精神激发到高潮。下丽摘录一些在演讲赛,能够比较好地体现这一活动所达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陈义婷同学《共和国的伟大预演》:斯诺曾写到,在没有港口,没有码头,没有铁路的山林里建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建国巾的奇迹,史学家评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次演习。1931年11月7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巾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这是共产党继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之后,又一次向南京政府的挑战。它宣布中国共产党人在拥有自己的军队、土地之后,还要拥有一个堂堂正正属于自己更属于人民的国家。李荔莎同学《再忆红军长征第一:以前于都河上并没有桥。听说红军要过河,沿岸的百姓将自己所有能用来搭桥的家当都捐献出来。县城里店铺和祠堂大屋的门板,几乎都卸下来铺在了浮桥上。一些居民甚至将家里的房子拆掉,把木材送给红军。一位姓曾的老大爷,连准备用来做棺木的寿材也拿来了。红军的一名连长过意不去,执意不收,曾老大爷还发了火,冲连长嚷道:“你是不是嫌我的木材不好?”于都人民就是这样帮红军渡过了于都河……真是“于都河畔送红军,长忆军民鱼水情”。

二、学习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在1000多年的迁徙历史中,客家先民与迁徙途经地、定居地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吸收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的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赣卅I作为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闽粤赣三角地带中客家人聚集最多的地区,客家人占赣州总人口的95%以卜。作为客家后代学习和了解客家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第二,有助于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第三,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第四,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第五,有助于客家后代人文素质的进步提高。客家后代学习和了解客家传统文化,能受到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的教育和团结奋进的客家精神的鼓舞,不断完善自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更牢同地树立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赣州市在2004年11月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第恳亲大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客家文化和了解客家文化的氛围。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篇2

【关键词】红色资源;学生党建工作;作用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内陆山区,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等,其直观形象,具有较强的熏陶渲染性和实践教育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驱们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建设、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身为贵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进行红色资源文化教育,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建设。

一、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坚定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了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高职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使之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充分利用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素质建设的重要题材,纳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学习计划,通过开设2至3个专题,集中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坚定高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确保党建工作的政治方向,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把本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坚持红色资源教育与社会实践常规化,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革命历史熏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如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

(一)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共建活动。周逸群烈士故居、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馆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将其公布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将其公布为全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党支部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前往参观瞻仰,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接受革命教育,缅怀革命烈士。

(二)清明节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追忆革命先烈丰功伟绩。

(三)七一建党日,组织学生在革命历史纪念地进行入团、入党宣誓仪式,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历史使命感。

(四)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采访当地老革命,学习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和先进事迹。

(五)将参与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学生团员、党员的培养计划和考核体系。

三、拓宽教育渠道,丰富党建工作日常教育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使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们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亲身感受辉煌的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在党建工作日工作中,要不断拓宽教育渠道,丰富党建工作日常教育常,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学院网站进行贵州红色资源教育的宣传。充分发挥黑板报、手抄报的作用,开展以贵州红色资源为内容的竞赛评比活动。每周在校园广播开辟“红色历史”专栏,宣讲贵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在校园网站上开辟“贵州红色资源”宣传栏,对校园内外学生党员开展系列红色资源活动进行报道。

还可以开展下列常规活动:(1)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每人每月读一本革命历史书籍活动。(2)开展“贵州红色资源教育”征文、演讲比赛。(3)开展知识抢答竞赛。(4)举办红色诗歌朗诵会。(5)开展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6)举办“开展贵州红色资源教育”主题班会。(7)举办爱国电影展播周。(8)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熏陶渲染力。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教育,贴近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充分利用本校优势,比如,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优势和技术手段,综合利用理论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等方法,努力提高红色资源教育的感染力。这样促进贵州红色资源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红色资源文化革命精神在大学校园的广泛传播,使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得到了熏陶、理想信念得到了升华。

通过众多生动的教育,凸显革命精神的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无私奉献、敢于担当、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从而,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党建工作的日常教育

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促进学生党员崇高道德境界的形成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促进学生党员崇高道德境界,就是要求学生党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慎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道德境界――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体现。奉献社会的精神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集中体现了我党的性质与宗旨。拥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愿意为他人、为社会乃至为真理、为正义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如:学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

第一,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抑制极端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蔓延。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能够激励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但同时又能够刺激个人欲望的不断膨胀,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的极端利已主义,或是只知索取,不讲奉献的享乐主义,从而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可以抑制某些人私欲的膨胀,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将有利于市场经济长期均衡的发展。

第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弥补市场经济力不能及之处。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要作用,那些可以市场化的营利性事业,在资源配置上占有较大的优势。而那些难以进入市场却是社会所必需的公益性事业,诸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和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都无法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得到必要的关注。对此,除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外,也需要一些有余力的企业或个人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提供财力、物力、人力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益事业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同时又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具备了做出奉献的经济实力。因此,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之处,对公益事业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第三,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营造互助友爱、安定和谐的社会风气。无私奉献精神,要求在他人危难之际人人伸出救援之手。它可以具体表现为见义勇为,青年志愿者活动,希望工程以及先富后富的扶贫工程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奉献出爱心,在社会上扶危济困,营造出一种互助友爱的社会风气,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凝聚力,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奉献社会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融在一生事业中的高尚人格。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这四项规范相比较,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的基础要求,是首先应当做到的。做不到这两项要求,就很难做好工作。办事公道,服务群众比前两项要求高了一些,需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做基础。奉献社会,则是这五项要求中最高的境界。一个人只要达到一心为社会做奉献的境界,他的工作就必然能做得很好,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1、用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加强对贵州红色资源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学习,加强对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宣传,提高贵州省革命遗址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备求实、奉献、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用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发挥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精神,坚持每天读书活动,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红色文化底蕴。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勤奋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认真对待高职院校学生活,在学习中发挥表率作用,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在知识的摄取方面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就是要将基础知识学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要能和大家共同进步,经常交流学习经验,不保留,乐于帮助后进的同学。

3、加强红色文化理论学习,注意个人文化修养、党性修养的培养。因为只有一个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青年,其社会适应能力才会比较强,才能较好地处理形形的问题,才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要阅读马列原著,选集和邓小平理论,培养自己的党员修养,提升道德品行素质,培养身体心理素质,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抵挡住不良诱惑的影响,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适应复杂的社会。

4、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帮助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应为人正直,且有坚定的信念,面对各种诱惑,要不动摇,有先进思想,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就要有先进的思想,才能发挥自身作用,否则就会被淘汰。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点滴做起,从不显眼做起,要十分重视发挥自己身为党员的作用,以此来影响周围的同学。

5、重视红色资源教育,树立学生表率

开展红色资源教育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同学共同进步。从自身抓起,从小事做起,对学习刻苦努力,对工作有创新精神,注重思想上的学习,全心全意地为同学和他人服务,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作为一个学生党员,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同时,要用先进性来带动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要在自己不断进取的同时,坚持与同学共勉,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6、开展红色资源教育挖掘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潜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塑造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掌握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深化专业素养,切实掌握过硬的本领,通过接触社会、服务社会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沟通协调、组织领导、创新、工作能力。学校是一片净土,诱惑相对少,然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更应该注意提高自己共产党员的素质和修养,特别是思想上的改进,能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受住更大的考验。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篇3

一、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瑞金市第四中学,成立于2012年8月,位于瑞金市东南隅,毗邻绵江,是一所市属全日制初级中学。其校址前身为始建于1923年的绵江中学,中共瑞金县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成立,1927年贺龙、郭沫若、彭泽民等同志在这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为市属省重点中学的瑞金一中,新老交替,文脉流长。学校共占地98.8亩,其中一江两岸新增规划用地33.48亩,现开设教学班69个,在校学生4205人,在编教职工209人,中共党员57人,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18人。

1、党组织设置情况

瑞金四中党支部下设初一、初二、初三年级3个党小组。

2、党组织支委情况

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1名,设有专职副书记2名。

3、学校党员队伍情况

学校现有党员57名,党员平均年龄36周岁,35岁以下的党员占总数的54.4%,党员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

4、入党积极分子情况

学校现有入党积极分子1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6%,本科以上学历占100%。积极分子以35岁以下青年为主,占总数90%以上。

5、近三年以来发展党员情况

发展新党员3名,占入党积极分子总数的16.7%。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站教学最前线。

一个学校的发展,有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而教师团队的工作态度,跟学校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示范引领是密不可分的。李克强总理说过:“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学校支部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都担任了两个以上班级的主干科目,课时基本上达到10节以上,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的最前线。同时刘春雷、廖水源、钟海军等三位副校长以及80%以上的党员干部还兼任了班主任,在教好书的同时,还要做好班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事务,工作强度非常大。在学校支部成员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全体教职工对学校安排的工作都能乐意接受,毫无怨言,并尽心尽责地把工作做好。同时,所有支部成员和党员干部在执行考勤、教学常规、教育教学成绩等方面示范带头,使教师团队的工作执行力大大增强,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党支部定期对各年级党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评比,狠抓各党小组党员的廉洁从教、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能力建设,形成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每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每个党小组就是一个前沿哨所,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通过抓实“党建+引领示范”,该校党支部引领学校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攀升,学校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拓展延伸。

(二)党员教师引领示范立教改最前沿。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瑞金四中教学质量一直在不断进步的一个秘诀,就是依靠每个老师来办好教育。而党员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模范带头人,其言行不仅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学生,还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影响着周围广大教师。四中党支部紧紧围绕重视教育,重视人才这个中心,党员名师在党建工作舞台上“有了用武之地”。强化“党建+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一批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作风好的党员教师队伍,努力把党员教师打造成为教育改革的领跑者,持续推进四中品牌教育的引领作用,是瑞金四中党建工作的“重头戏”。

瑞金四中是一个建校不到六年的新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4岁。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熟,把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成党员,成长为骨干教师?是学校党支部破解“办人民满意学校”思考的一个新课题。该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分阶段开展“三亮两争”、“两学一做”、“争做四爱好园丁”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签订《党员承诺书》和《师德承诺书》,亮身份,践承诺,履职责;开展最美教师评选,大力宣传身边的“榜样教师”的先进事迹;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悉心指导教师成长。同时实施党员名师计划,实施团队研修,微型课题研究、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积极搭建教研平台,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带头领跑。学校要求党员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每学年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笔记、案例分析和教研论文,同时利用教研组、备课组加强研讨交流,建立教学各项课题,并大张旗鼓地奖励教研成果。四中党员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学服务第一线,领跑在教改最前沿,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瑞金四中党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水平持续提高,一大批青年党员教师很快成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多个学科教研教改团队里的李华、刘长春、付小明等几十位教师荣获省部级“优课”,涌现出吕水林、姚海波等四名省级“骨干教师”,曾锦华、刘瑞华、谢宏华等11名赣州市骨干教师,谢来明、杨荣县、钟海军、谢东明、刘桂金、谢亮、李珊、刘凤林等一大批省市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师德标兵、教学能手,成为支撑四中品牌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党建活动丰富多彩促发展最给力

1、红色基因传承触灵魂最深处。

主席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新形势下,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必须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大师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筑牢精神支柱。

瑞金,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在四中校园里,曾经聚集过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等一群共和国开国领袖和将帅,发展了瑞金第一批党员,建立了瑞金第一个党支部……该校党支部依托贺龙入党旧址的红色文化资源,始终坚持以“红色”为主线,围绕“活”字做文章,通过立校训,建长廊,编校本教材,坚持学科渗透和榜样教育等途径,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传播发扬红色精神,丰富了学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内涵。

为使红色基因入脑入心,该校党支部为深入推进“党建+红色文化”,努力营造红色育人环境,大力开展红色活动。通过设立革命传统教育室,并依托贺龙元帅入党事迹,结合红色故都革命历史背景,整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贺龙入党旧址开展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学生入团宣誓、新生入学教育、“党的知识进课堂”专题教育、聆听贺龙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等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开展“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片”“诵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等系列活动;还和叶坪和红井革命旧址群、塔下寺革命烈士陵园等都建立了稳定的联系,积极开展红色资源第二课堂,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全方位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到节假日,学校还会派一些“小小红色讲解员”到红色旅游景点担任义务讲解员,为游客服务。学生在新颖多彩的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了美的情操,力争让红色基因传承触学生灵魂最深处,红色文化浸润整个美丽的校园。

2、党员志愿服务做贡献最暖人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党的报告提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瑞金四中积极构建“党建+志愿服务”新格局,组建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了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要求所有党员干部蹲点一个班级、指导一个备课组、结对一名青年教师、帮助一名学困生、参与一个课题,党员干部“五个一”联系活动让全校师生直接感受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服务队与班主任一起开展家访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学习和生活情况,家校沟通落到实处;成立整洁校园创建服务队,清理学校卫生死角,确保校园随时随处干净整洁; 开展文明出行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切实增强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等。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影响下,学校团委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学生们热情参与,并经常组织在校内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好评。

通过实践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整个校园内全面营造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着力推进四中党建更上一个台阶。

3、艺体教育活动让学生最受益。

伴随着欢快而富有节奏的音乐,每天上午大课间和下午课外活动,瑞金四中整个校园各个角落都有师生矫健身影。活动形式多样:跑操、跳绳、绕人跑、踢毽子、呼啦圈、打羽毛球、打篮球、打乒乓球、踢足球……阳光体育活动在老师的组织参与下有序、有趣、充实地进行着,欢声笑语充满了校园。

重视艺体教学、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一直是该校“党建+艺术素养”的突出特色之一。在“让每个孩子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之下,学校支部指导团委落实教育部艺体教育“2+1”的要求,依托城市少年宫,相继开展了语言国学、剪纸、舞蹈、合唱、吉他、棋类、书法、绘画等十多个班的城市少年宫活动、组建了校园足球队、跳绳队、篮球队……并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友谊赛。各种文体活动做到了“辅导教师、参加学生、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成果”五落实。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还在课外活动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展现学生多才多艺的青春朝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每年举办合唱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由团委牵头,大小文体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策划、执行,校广播站、校刊《启程》等具体工作也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活跃的社团活动更是令校园充满缤纷色彩。

学生在校园天地中挥洒青春,体验到艺体活动的魅力,提升了自身综合素养最受益。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展示的舞台,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比如在全省的书法绘画竞赛中,有近百人次获奖;在全省第十三届机器人竞赛中,两个项目获得省二等奖;在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二等奖”;在全省百校足球比赛中,男子足球队(代表瑞金市)两次荣获省三等奖、在赣州市跳绳比赛中荣获集体三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对党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少部分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存在政治思路不宽、认为党建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情况,以至于参加和完成党建活动,有时存在搞过场走形式的情况。

2、引导青年教师入党力度不够,针对部分青年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党缺乏深刻认识等问题,培训和引导力度不大;

3、少部分党员教师业务还不够精进,与新时期的发展不相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知识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党建推进学校内涵和特色发展力度不大,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1、继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和精神,并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组织青年教师专题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引导更多青年教师入党。

3、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深入开展课改和教科研工作,提升教育科学发展的内驱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立足学校实际,继续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力促学校多元特色发展,扎实推动精神在瑞金四中落地见效。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篇4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中小学公民;核心素养;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416;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04-02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灵魂。面对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新时代中小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面临严峻考验。如何立足于地方实际,引领成长于和平环境的中小学公民在多样、变幻的社会中热爱祖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研究课题。文章作者对广东省化州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课题调研。课题组成员对化州市六所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况进行了卷调查及访谈,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探寻中小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有效途径拓展之策。

一、校园文化的浸润途径

校园文化是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中小学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积极发挥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和制度文化强大的育人作用。

(1)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国文化的源泉和根基,只有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校园文化才能茁壮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文化。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结合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地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浸润作用。化州的传统特色文化主要有:冼太夫人文化、橘红文化、年例、木偶剧、跳花棚等。可在校园广场建造冼太夫人的雕像,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站宣传冼太夫人在当时少数民族割据分立的形势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事迹。可在食堂、宿舍张贴宣传橘红文化、年例、木偶剧、跳花棚等具有爱国主义内涵的图文或书画。总之,根据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爱国校园文化,就要充分发挥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工艺、文学、戏曲等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为主导,才能形成被学生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才能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创新的重要体现。例如,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践行,建设美丽化州,化州市每年都举行橘红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赏橘、品橘活动,摄影、书画和文学采风比赛,招商引资推介会,化州橘红陈年果慈善拍卖会,化州民俗文化展示及土特产展销会等。各中小学校可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宣传橘红文化节,宣传化州乡贤建设家乡的先进事迹,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学校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制度所内含的价值取向,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因此,教育应用制度来护航,学校应以党支部为核心,以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历史教师、心理辅导教师为中坚骨干,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学校要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考评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评价细则》。细则的理念及行为准则重点体现在爱自己、爱校、爱家、爱国,从无形的爱国思想中找有形的爱国行为,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软任务中提出硬指标。采取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对学生、班级进行评价,选出爱国之星、爱国之班,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达到激励先进、教育中间、促进后进的目的。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可促使爱国教育长效化、规范化发展。

二、实践活动的磨炼途径

利用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的磨炼帮助中小学公民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最终外化为爱国行为。

(1)以爱国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爱国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挫折,培养开放民主、公平正义、勇敢乐观和诚实自信等品格,将自己锻炼成为心理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秀的现代社会公民。例如,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开展五星级学生、五星级宿舍、五星级班集体的评选活动,以评选“感恩之星、至诚之星、尚学之星、文明之星和激情之星”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修养。

(2)以爱国实践活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小学公民应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人保持一种相互协调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教师可以把爱国英雄人物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积极践行爱国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坚持奉献、公正、合作、同情、关怀等优良作风。例如,学校积极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劳动活动、学习与弘扬冼太文化活动等。化州的年例活动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廊、彩楼、画廊等;同时,歌舞、电影、粤剧、杂剧、木偶戏、采茶戏等各种文娱活动纷纷登场。人们每逢年例都会赶着回家团聚,摆宴庆祝,还邀请亲朋好友分享快乐。因此,年例成为人们联系亲情、友情的一条纽带,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学校须重视挖掘这些资源,促使学生爱国、爱民,快乐成长。

(3)以爱国实践活动树立高度责任感。中小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让学生怀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能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例如,学校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农村、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各种服务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4)以爱国实践活动保护自然环境。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让他们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促进生态平衡。例如,化州有很多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天然氧吧”播扬扶荫地生态旅游区、“嫦娥落浴”的宝树水库、“橘城之肺”宝山公园和橘州公园等。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秀丽的山水,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魅力载体的开发途径

当前,个别学生受到网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信仰受到一定程度的动摇。因此,学校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1)爱国网站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化州的中小学校几乎都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各学校网站立足于学校实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例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时,学校网站设置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等栏目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每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各学校网站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体现节日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网站还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影片、转播国家时事新闻、捕捉百姓生活发展与今昔变化等,切实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时尚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

(2)学校开设微博,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在“两会”期间,微博全程直播政务信息,人大、政协代表及社会知名人士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政治制度的认识和讨论,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另外,微博还化州的爱国活动等,将信息快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3)学校通过微信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在微信平台“请记住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因为他们,中国不再被侵略”“化州平定在腾飞”“化州新农村建设盛会”等活动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而且信息被学生转发后,还大大扩展了爱国教育的覆盖面,从而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

四、扎根性研究的助力途径

在“你对学校目前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满意吗”的320份问卷调查中,化州市中小学生回答不满意的占52.7%。可见,化州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简单化、形式化,注重集体、忽视个别,方法和手段陈旧等问题。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扎根性研究,寻求爱国主义教育专业力量的支持,是解决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最优化途径。

(1)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扎根性研究要贴近生活、贴近课堂。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的技巧问题,墙报、板报、宣传栏、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如何才能更深入学生的心灵,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问题。要研究如何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既体现共同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既体现系统性,又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需要。做到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在理论中提升。可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座谈会或研讨会,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机制和策略。要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形成教研团队,探讨教研方法,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方面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有所突破、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2)要在爱国主义教育科研专家的引领下,开展有理论指导的爱国主义教育扎根性研究。科研专家的理论储备可以帮助学校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社团活动、主题活动、教学活动、重大o念活动的绩效。专家提供的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工具性知识,可以让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精益求精,将教师开展的常规教育学术化,进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魅力。

(3)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要壮大研究团队、突破学术亲缘关系、形成研究学派、彰显研究特色,从而促进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爱国主义教育扎根性研究的生命在于其研究特色,更在于研究团队的素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等。研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元问题,建构多元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学派,是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迫切需要。

五、生活化的塑造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中小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是回归生活。

(1)中小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立足于家庭教育。家庭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塑造以及好习惯、好品格、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例如,家长给孩子讲岳母刺字、化州陈鉴斗祝知州等,带孩子参观历史博物馆,教育孩子勤俭朴素、刻苦学习、热爱生活、艰苦奋斗等。在生活中,父母要注重自身的爱国修养,帮助孩子塑造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并显化为爱国行动。

(2)中小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可依赖健康的娱乐内容。学生对音乐作品、影视作品兴趣浓厚,爱好流行元素、爱好追星。可以说,爱国主义教育的娱乐化很受学生欢迎,最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因此,可让学生多欣赏爱国主题的影视作品、绘画作品、音乐作品等。另外,粤剧、木偶戏、跳花棚等对学生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结束语

中小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程,它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教育者要立足实际环境,发挥地域特色,依据中小学公民身心发展的特质,积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才能成为中小学公民具体、生动的崇高信仰和价值追求,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与时俱进,伟大中国梦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洪涛,陈雪贤.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作为[J].人民教育,2016(19).

[2]李燕,赵士发.关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哲学反思[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

[3]脱芸.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篇5

关键词:红色文化 传承 赤水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72-02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赤水市红色资源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因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名扬中外。

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其中,红色是赤水的代表性符号,同时,红色文化也是赤水的宝贵财富。1929年,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Q生;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四渡赤水”战役,留下了多处战斗遗迹和红色印记。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的“革命老区”。

1.红色资源现状

至今止,主要红色基地有: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黄陂洞红军战斗遗址;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元厚红军四渡赤水渡口、纪念广场;贵州省的第一个中共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旧址;丙安红军文化长廊,耿彪将军陈列馆等,成为开展党课教学的主要场所,发挥了重要的红色教育功能。

2.取得的成效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于是全国第一个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以其展现“四渡赤水”长征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是其它烈士陵园无可替代的。作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部级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较好地发挥了“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功能与作用;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赤水市委、赤水市人民政府在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修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占地70亩)、独具特色的不忘初心・赤水长征文化主题碑林,既可缅怀红军先烈,又让赤水市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2005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批准,赤水市黄陂洞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二、在挖掘、传承、发挥红色文化方面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1.主要做法

1.1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方面

在长期收集整理考证中,编撰了《红军长征在赤水》一书,将四渡赤水期间,红军在赤水迂回穿插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对丰富赤水红色文化,传承赤水红色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1.2基础设施方面

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列入了全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烈士陵园列入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纪念广场、黄陂洞战斗遗址、元厚红军渡纪念广场、风溪渡口等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打造才能满足红色教育需求。

1.3红色文化传承方面

一是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地方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红色旅游需要,开展红色文化讲座,制作宣讲资料等。将红军渡口、红军烈士陵园、中共赤合特支旧址、红一军团纪念馆等作为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基地。

二是创新红色文化宣传。创办《红色赤水》刊物。先后编撰出版《大同古镇》、《红红的元厚》等。《追踪红色遗迹――中共赤合特支》荣获贵州省党史系统影视音像制品类二等奖。编撰《赤水党史人物》段雪笙、秦川、梁业广等30多位赤水党史人物资料。

三是举办红色纪念活动。近年来先后召开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四渡赤水座谈会,积极参与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四是加大红色宣传力度。多形式宣传烈士英雄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扎实开展党史知识讲座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等六进活动。

2.在传承、利用、发挥红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历史文化保护不够,对红色文化自觉的底气不足。

二是对文化人的作用发挥不够,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自信不足。

三是对文化投入不足,对红色文化发展缺少展示交流平台。

四是对文化氛围营造不够,对红色文化传播缺少应有推动力。

五是对城市精神提炼不足,红色文化精神提振号召力减弱。

三、对发挥红色文化感召、精神激励和实践推动,推进“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1.红色传承的对策及建议

1.1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解决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及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文化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我们更应对红色文化加以重视,充分考虑红色文化工作的特殊性,切实解决好涉及红色文化的软硬件方面的问题,为赤水红色文化繁荣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和空间。

第二,建立赤水红色文化发展研究机构,提升赤水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建立红色文化发展的研究机构。不仅要系统研究和梳理赤水红色文化的根、红色文化的魂、红色文化的精神。还要研究与周边有其脉络连线的区域和范围。

二是组建专家库,吸纳各方面的人才。有计划、有项目地安排进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提高对赤水的关注度。

三是主动对接市场,扩大影响空间。在尊重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一些传统的红色故事进行再加工、再创作,生产出在市场叫得响、有特色的、人们喜爱的文化产品,在周边市场上放射覆盖和扩大化,增强对世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2红色精神的总结提炼

探索红色文化发展的新思路,为繁荣红色文化夯实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发展的新理念。红色文化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红色是独特的标记和精神符号,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和发展符号。“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就是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享受绿色发展的成果。文化是灵魂,是软实力,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切身的理解,特别是对赤水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开发与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其意义也越来越深远。

二是要确立城市精神体系,打造精神文化的新高地。红色是精神的象征,应该赋予时代的特征。昔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创造的四渡赤水精神概括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敢于牺牲”。而今,赤水在发扬和传承中开拓创新创造了“敢于突破、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敢于创优”的“四敢”精神、迎难而上的申世遗精神、抗洪抢险的忘我精神、服务奉献的旅发精神。

提炼出的赤水城市精神体系,进一步激起和增强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务求必胜信心和决心,在守牢底线、走好新路、奔快小康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1.3红色基因的宣传引导

要把践行红色文化,作为武装头脑的新手段。要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践行内容,讲好红色故事,让每个赤水人和来到赤水的参观者都知道“四渡赤水”,知道长征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四个自信”,争做绿色发展的推动者。

一是提高红色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红色文物保护的宣传,加大红色文化文物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红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社会自觉保护红色文物意识。

二是扩展红色教育,建立红色知识引导,增强文化感召力。将红色文化作为党员干部政治学习内容,结合红军“四渡赤水”革命史,多形式开展红色宣讲。将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作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写红色教育读本在学校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利用“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通过开展“红色之旅”夏令营等活动创建红色队伍,加强少先队的内涵建设。

通过学习红色历史,宣传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学校、机关、企业、农村、社区根深蒂固,让红色精神在实现“文化自信”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2.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1提高J识,深化“红”与“绿”的融合发展。

2.2科学编制规划,确保“红”与“绿”协调发展。

2.3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2.4探索红色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形成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2.5配套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6红色旅游项目策划建议

2.6.1一个红色广场:通过雕塑、声光电等手段还原和展示红军长征在赤水经典场景,增强对普通游客吸引力。

2.6.2一台红色会:通过歌舞音乐等形式艺术再现赤水历史和红色史实,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打造一台叫好又叫座的红色会。

2.6.3一个红色体验平台:选择适当地点,建设和打造一个大型水上红色体验基地,让游客亲身参与和体验红军抢渡赤水河的那段峥嵘岁月。

红色传承是赤水的使命担当、动力源泉。我们要按照“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的要求,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开展红色体验、展现红色风采,用红色精神补精神之钙、聚发展之力、尽为民之责,把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融入赤水大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情感依附、精神归宿和前行动力,让红色记忆永续留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遵义年鉴》

[2]《赤水百科选编》

[3]《赤水县志》

[4]《赤水地方党史资料》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篇6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师德养成教育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结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师德认知发展水平,加强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不仅能促进师范生综合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增强师范生的职业信仰和规范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行为。然而,不同学科专业的师范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倾向,其师德养成教育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师德养成教育越来越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成为学科教学的内在目标。当前体育师范生的培养也突破传统的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层面,更加关注体育师范生的道德与知识的有机融合,不仅培养体育师范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提升他们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技巧。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的体育教师,他们同样需要进行师德养成教育。但与其他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相比,他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入学成绩、专业志向、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应结合这个学生群体的特点,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本文以地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百色学院、河池学院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阐述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环境教育等途径,开展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师德的体育教师。

一、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特点及其师德养成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体育师范生与其他院校师范生相比较,具有显著而鲜明的特点。这个群体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过于注重自我、集体观念淡薄、喜欢拉帮结派、争强好胜、忽视纪律约束等特点,文化学习缺乏竞争意识,行为容易过激,法纪观念淡薄,吃苦精神不足,纪律涣散,时有打群架、酗酒晚归、旷课旷考、考试作弊、嗜睡贪玩、网聊玩游戏等行为。针对以上行为特点,笔者认为,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遵循普通高校师德养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又要根据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所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区域体育师范生的特点[1],特别是针对这一群体个人行为、师德养成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师德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该学生群进行传统的德育理论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让他们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引导下,在实践教学中规范教学行为、增强集体观念,并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考核环节,促使学生摒弃投机应付的行事作风,养成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

(三)常规教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区域特色文化,这些文化是体育师范生所熟悉并认同的,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中,将民族特色文化渗透进来,与常规师德养成教育融为一体,激发体育师范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增强其师德养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充分利用扎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先进教师的优秀事例,感染体育师范生,使他们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以课程教学为主阵地,引导体育师范生将师德知识内化于心

第一,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相关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又要有义务教育法、体育法、教师法等法律知识。既体现教师专业化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符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地方经济社会特色。同时,要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在教师职业生涯中产生的道德情境,在学习具体的道德情境中体验师德,把师德知识应用到现实体育教师职业生活中,以帮助他们适应和处理教师岗位中产生的道德问题。[2]尤其要针对民族地区区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特点构建特色课程。如,以“弘扬传统、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为引领,自编红色微型课程,充分发挥红色示范和辐射作用。第二,强化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识课程教学渗透。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等通识课程教学,引导体育师范生自觉学习师德知识,将师德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养成师表品行和爱生情操,树立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和奉献、清廉的道德追求。二是教育课程教学渗透。把师德养成教育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将师德规范要求融入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学法、班主任学等课程教学,开展师德相关问题研讨,引导体育师范生在研讨、辩论、解决师德问题中提高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促使师德理论要求潜移默化地内化成体育师范生个人的师德理念。三是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开设体育专业课,在专业理论和技术课教学中,尤其是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传授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体育师范生树立清廉、进取、奉献的价值观,弘扬“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造就热情、负责、幽默的人格,树立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师德观。第三,坚持“四年一贯”不间断的师德养成教育。要以民族地区对师德的要求为依据,既考虑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又注意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一年级传授师德知识,二年级培养师德情感,三年级培养师德意识,四年级培养师德实践能力,以培养体育师范生师德的知与行,为其将来从教时能知行一致奠定基础。

(二)发挥课外活动的实践功能,帮助体育师

范生把师德规范外化于行民族地区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活动要突出民族性。活动方式除了传统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还要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民俗和民间体育活动多样化的特点,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体育实践。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体育师范生可以全程参与活动的策划、筹备、组织和裁判,协助当地县体育局、团委组织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百县千乡项目活动,在实践中磨炼师德意志。同时,民族地区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活动还应突出思想性,使体育师范生在实践中了解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爱,坚定其服务地方、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如,通过参加调研团队参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调查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体育师范生亲眼目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深入理解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挖掘、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社会对体育教师的期待与要求,感受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诉求,在体验、经历、感悟、理解中明确社会的需要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增强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坚定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此外,要加强与民族地区相结合的科技文化活动。一是体育科技文化活动。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体育专业健身技能实训等基地,利用参加全国、西南高师和区市体育运动会,以及主办学校体育运动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学院体育节等机会,开展师德自信培养,在训练与比赛中培养信心、磨炼意志和自控情绪,在竞争与协作中塑造体育师范生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师德习惯。抓好学生科技知识竞赛、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制作比赛、红城学术沙龙、科普创作展示活动,加强与体育局、民委的合作,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和传承保护基地,指导体育师范生成立体育学院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推广、体育舞蹈等科技型协会,开展有益的科技竞赛和教学研究活动,推动其良好师德的养成。二是红色基因传承活动。组建弘扬“百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体验宣讲团队,宣讲百色起义、龙州起义革命先辈英雄事迹;利用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新生军训和寒暑假等节假日,组织体育师范生参观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纪念馆、纪念碑、革命旧址,向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烈士敬献花圈;重走小平路,参观红军码头、邓小平旧居;重走运枪小道,访问红军村革命前辈及其后人。在经历红色体验教育后,开展重温入团、入党誓词,以百色起义、龙州起义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先辈革命信仰,坚定用青春书写新篇章的理想信念,在情感和道德震撼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师德。

(三)发挥环境教育潜功能,促使体育师范生

进一步强化师德意识一是发挥校外环境教育作用,帮助体育师范生树立师德理想。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有着辉煌、丰富、深厚的红色资源,这对地处其中的民族地区高校,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和可用资源。因此,地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百色学院、河池学院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民族地区高校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社区拥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纪念碑、纪念馆等100多处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加强同社区各界的联系,协调社区各方面力量,整合社区各方面资源,发挥社区红城的教育作用,营造有利于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良好社区氛围。二是凸显校园环境教育功能,强化体育师范生师德信念。校园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通常把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称为一种“潜课程”。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同样需要凸显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学校可以通过校门区景观、办公区景观、教学区景观、运动区景观、生活区景观等的精心布置,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百色学院,在校门区,修建融入壮族风格和现代气息的大门,设立体现红色精神的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艺术剧照和百色起义精神电子学习屏幕;在办公区墙壁刻写“志远行敏,德高业精”“弘扬传统、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及“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特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等办学特色标识;在教学区、文化墙和长廊张贴瓦氏夫人、韦拔群等壮族爱国英雄,孔子、蔡元培等教育家和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家名言,悬挂他们的画像、照片和生平介绍;在运动区,设置李宁等广西籍奥运会冠军的画像或雕塑,配以“更快、更高、更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3]等口号;在生活区,张贴体现师范特色的格言和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的图画,设立石碑镌刻教师名字的万名廊,以志远、行敏、德馨等校训名词命名食堂楼,食堂内张贴李绅、朱柏庐等思想教育家画像和勤俭节约名言警句等。总之,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不同于一般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具有其鲜明而独特的特点,应在坚持普通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民族特色体育等特点,激发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体育师范生培养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农彦.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原则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16(14):31.

[2]邱其荣.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课堂教学探究[J].新教育时代,2015-10(总第2辑):30.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A].2006-12-20.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篇7

新闻媒体在和谐文化建设的时代洪流中,重任在肩,也大有可为。开办特色专栏,传播精英文化;开展特色活动,丰富大众文化;开创特色载体,扶持本土文化―本文以《温州都市报》近两年来的创新实践为例,谈谈都市类报纸如何在构建和谐文化中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一、传播先进文化,实现教育引导功能,彰显温州文化城市魅力。

构建和谐文化,于媒体而言,首要的是要通过传播先进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激励人、启迪人、教育人,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新闻媒体除了在常规报道中要时刻注意弘扬先进、抵制低俗外,还应该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传播优秀文明成果,以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

《温州都市报》精心打造的栏目“温州学人对话录”初创于2005年5月。创办伊始,就将宗旨和目标定得较高:从历史的高度与深度,挖掘温州文化资源,弘扬温州文化精华,通过几年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温州的“东方之子”。

作为走向市场的都市类报纸,开办纯文化栏目,能否吸引读者?这在当时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甚至冒险的举措。具体做法是,以资深记者对话精英学者的形式,一期一个整版,逢周四出版,并在一版作显要导读。在版面设计上,注重美观大气,图文并茂;在写作方式上,力求专业性与可读性统一,在不失学术专业的同时,尽量使稿件通俗易懂。被采访对象都是在各个领域有突出建树的温籍专家,目前已经有95位富有成就又个性鲜明的学人在栏目中作客,很快将迎来百期。

其间,编辑部还组织“温州学人”座谈会,为温州文化大市建设建言献策。改变了“温州是经济热土、文化沙漠”的认识,增强了温州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当地宣传主管部门的“新闻舆情分析”认为,栏目“提升了温州媒体文化品位,增添了温州城市文化魅力”。

传承文明,是历史赋予媒体的神圣职责,也是报纸实现发展的内在要求。况且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必须舍“快餐文化”求“厚度文化”,追求思想的深度化、理性化。在建设和谐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都市类媒体应该有更多的深度专栏、厚度文章。

二、丰富大众文化,以各种特色文化活动,促进社会各阶层间和睦融洽。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其中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近年来,《温州都市报》在加强文化报道的同时,特别注重发挥贴近性强、影响面广的优势,直接组织或参与主办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各阶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举办“新温州人歌手大奖赛”和“温州市‘超级老人’卡拉OK大奖赛”。

温州是民工大市,现有外来务工人员200多万,他们为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无论是大量民营企业的一线生产还是科研开发,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居民生活,都已离不开新温州人(即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但同时温州人又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排外情绪,部分温州人与新温州人之间似乎总存在着一些不信任与隔阂。2004年开始,《温州都市报》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新温州人歌手大奖赛”,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这项活动原称“外来民工歌手大奖赛”,从第二届开始改为“新温州人歌手大奖赛”;最初活动费用由报社承担,但随着赛事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到第三届已经有多家企业争着要出资赞助。每届比赛均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参赛者中既有普通务工人员,也有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白领。比赛均选在城市广场或民营企业举行,不设门槛,三届下来其直接观众已超过60万人次。从实践来看,“新温州人歌手大奖赛”对于调和温州人与新温州人之间的关系,化解偏见、误解甚至矛盾,形成和谐和睦的社会秩序,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2005年重阳节前夕,正当“超级女声”红遍大江南北之际,《温州都市报》把目光投向更加需要关注的老年群体,联合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发起举办温州市“超级老人”卡拉OK大奖赛暨大型公益活动。通过预热宣传,“超老”比赛引起了老年朋友的极大兴趣,纷纷报名参赛,他们中既有六七十岁的“年轻选手”,也有百岁高龄的“人瑞选手”。戏曲、通俗、美声……丰富多彩的参赛曲目伴随着矫健舞姿,比赛中老人们个个精神焕发,风采奕奕。“超老”比赛的本身和大量的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更多的关爱,特别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更多关心,影响的是三代人。许多家庭都是全家出动带着阵容强大的亲友团陪伴老人来参加比赛;而每届比赛,直接参与海选“超老”的市民多达数万人。现在,一年一届的“超老”比赛已成为温州老年人过好重阳节的一大文化盛事。

民工和老人是我国两个人数庞大的群体,如果能让他们生活幸福、心情舒畅,这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三、扶持本土文化,培育年轻一代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传统和谐思想。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和为贵”“和为上”,求同存异,注重和谐,是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

2005年开始,《温州都市报》以“戏曲进校园”活动为载体,连续两年联合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组织本土优秀剧目到大中小学演出。报社拿出专门经费资助演出所需费用,同时在版面上对活动作图文并茂的大篇幅宣传报道。演出前,预告演出消息,并对演出剧种和剧目作深入浅出介绍。

由于组织和宣传到位,演出场场座无虚席,瓯剧、越剧、永嘉昆曲、平阳木偶等古老艺术形式深深吸引了年轻人眼球。他们惊讶地表示:原来本土剧种也具有这么强的观赏性!演出后,报社又对演出盛况和反响作进一步报道,从而影响了更多读者。这样,一浪接一浪,使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传统剧种。“戏曲进校园”活动现已成为备受温州学子喜爱的文艺活动,不少学校纷纷主动与主办方联系,希望能送戏曲到校园;一些学生则拜演员为师,学戏曲成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爱好。

2006年7月1日是《温州都市报》创刊5周年的日子,在庆典活动中,报社没有邀请当前走红的大腕明星来捧场,而是出资10多万元邀请上海越剧院来温为观众献演新版《红楼梦》,开展“经典剧目•精彩回报”活动,读者凭创刊号和历年7月1日的《温州都市报》即可免费获取门票。

“戏曲进校园”“红楼梦演出”和大量本土文化活动的报道取代港台明星新闻、低俗八卦新闻,不仅大大丰富了文化、娱乐版面的内容,提升了报纸的文化品味,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中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通过弘扬独具特色的精英文化和举办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温州都市报》的品牌美誉度不断提高,更好地树立了主流、责任的媒体形象。实践证明,都市类媒体承担起更多建设和谐文化的责任,于社会、于媒体本身都大有好处,是真正的双赢,有义务也有需要为此作长期、不懈的努力。(作者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都市报》总编辑)

【参考文献】

[1]秦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8日。

[2]张军、李宜航等:《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1.44亿,养老问题突出》,《羊城晚报》,2007年3月11日。

[3]李忠杰:《论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2006年10月9日。

[4]庹继光:《信息媒介向文明载体嬗变》,《中国报业》,2007年第2期。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总结篇8

2017年主题党日活动方案策划一

今年是共产党成立96周年。社区决定,今年七一前后,将组织纪念开展共产党成立94周年系列活动。方案如下:

一、 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堡垒、当先锋、树形象为主题,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学习、教育、生活会、评比表彰先进等多种形式,激励全体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社区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为柳庄事业发展做贡献,向党的生日献礼。

二、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组织党员过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

六月中旬,社区党支部要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就社区党员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如何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柳庄社区树立良好形象做贡献,集思广议,献计献策。

2、评比表彰先进

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彰先励后,社区于七一前后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小组、优秀党务工作者。

3、颂党恩演讲比赛(7月1日)

组织党员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颂党恩演讲比赛,进一步激发党员爱党、爱国、爱人民,献身社区事业的热情。

4、开展爱心慰问活动。对老党员结对帮扶,对困难党员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全面体现党的关怀和温暖。

5、向流动党员送节日祝福。通过发放慰问信、短信息等形式向流动党员送去节日问候与祝福,让他们在异地他乡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2017年主题党日活动方案策划二

一:活动主题:

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xx周年

二:活动意义:

1、为了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举办这次党日活动,旨在弘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激发党员的爱国热情,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2、大四,在这个不寻常的季节,回头望,能看到我们从刚入学到现在的点点滴滴,向前看,毕业和踏入社会已然到了我们的眼前。通过这次活动能让我们加深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的沟通与交流,更是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让我们党员每个人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广大同学一起共同进步!

三、活动创意人: xxx

活动负责人:xxx

四: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策划 (12月8日-10日)

2、活动实施阶段 (12月11日)

3、活动总结(12月12日)

五: 活动形式:开展座谈会

(1)学唱祖国在召唤革命歌曲

(2)分发学习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精神材料

(3)党支部全体党员共同学习、讨论

(4)总结

六:参与人员

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

七:活动流程

1. 12月8日10日,党支部组织委员xxx策划活动方案,收集关于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精神的材料,以及编辑和打印好。

2. 12月11日,于外语楼6楼大教室进行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⑴ 播放祖国在召唤革命歌曲,党支部全体党员跟着学唱,旨在培养党员的爱国热情;

⑵ 分发学习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精神材料,全体党员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学习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全体党员必须认真对待,积极发言,并以此次党日活动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令广大同学满意的党员;

⑶ 学习讨论后,党支部内进行总结,发扬革命精神,弘扬中国红色文化传统。

八:活动预算:

1、经费来源:党费200元

2、活动预计开销:

(1)收集,打印资料20元

(2)刻碟 10元

(3)座谈会教室布置材料 50元

(4) 食物,水果等 120元

共计: 200元

九: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开始前确保相关人员全部到位,活动过程中注意同学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2、活动过程中做好照片拍摄工作,并做好书面总结。

上一篇:慰问孤寡老人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下一篇:社会实践防火防盗实践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