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

时间:2022-08-16 10:23:18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

近年来各大中专学校先后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出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但在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上仍缺乏统一的认识,有着各种各样的见解。经过多年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笔者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1.1 是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目前主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人员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抓起,逐步提高。

1.2 是开展会计电算化单位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已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会计软件,同时由于开发会计软件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时间,所以大多数单位都愿意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而不愿意自行开发会计软件,这样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大多数单位中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具有开发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而会需要大量的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操作技术的会计人员。

1.3 是高职学校招生对象的特点的需要。现在高职学校招的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其本身素质相对较低。将来毕业后很难成为具有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级人才,而应成为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操作技术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2 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设置

2.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它是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为目的的一种课型,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DOS文件、常用命令、自动批处理文件等。这类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财会人员使用的计算机工具,在会计电算化中担当的角色,掌握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怎样处理信息,DOS操作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会计电算化常用的操作系统。为学习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激发学习财会电算化计算机系统的兴趣。

2.2 计算机网络课。

2.2.1 网络无处不在,许多企业都有局域网或互联网,企业内各部门信息共享,你没有网络知识行吗?另外,会计人员还可以利用网络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网络是现代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会计专业就更应要求学生通过专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去掌握网络技术,从而更新知识,便于主动地再学习、再提高。

2.2.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管理的迅速发展,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技术趋势已经由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到目前以Windows NT/2000系统为代表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

2.3 财务软件课。财务软件课是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智力技能紧密结合的教学。它是以培养学生认识财务软件的本质与特点,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举一反三使用财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课。包括金碟和用友财务软件的教学。

2.4 会计电算化实践课。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技能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原理以及账务处理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等内容。

2.5 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与开发原理课。

3 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将是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老师应有合适的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编制一定的案例,其中案例的取得可通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或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或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

3.2 授课时应尽可能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教室前方的投影仪,以便于公共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老师的演示等多种信息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形象生动地说明某种会计软件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3学生以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会计软件的使用后,可带学生到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室上机操作。

3.4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应该为上机考试,即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考试规定的案例,此案例应包括从最初的初始化到凭证的录入到报表的生成(此案例应精练),以此来检测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4 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实习

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关键阶段就是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它在财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展模拟实习教学已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难题。

鉴于中专学生的知识层次与实际情况,本人只对如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会计软件以实现会计核算谈谈个人的看法。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的教学中把电算化实习分为三个层次,即:与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习、全真模拟实习和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习。

4.1 与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习。进入电算化专业学习阶段的中专生,已经具备了会计基础知识,相应的课程《基础会计》、《工业会计》也已学的较好,但对于会计电算化却还很陌生,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实习,把课堂讲授与上机模拟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经济业务量小,讲授与实习分散、交叉进行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形成感性认识。因此设计一套简单而相对完整的经济业务教会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形成初步认识。

4.2 全真模拟实习。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层次的学习,集中四周的时间,在机房实验室模拟工业企业的实际操作。在实习中,由教师设计了一套相对完整,难度较大,业务较为复杂的会计经济业务,并且在实习前已经在软件中测试通过。

4.3 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习。通过第二层次的模拟实习,学生基本已经能够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但对如何转换系统。即把会计信息系统向会电算化信息系统转换却未能掌握,为了加深学生对系统转换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应安排第三个层次的模拟实习,即手工与计算机同时进行的会计模拟实习。这一层次的模拟实习引用了手工会计实习的资料,无论在处理程序上还是难度上都要比全真模拟阶段提高了一个台阶,合理地将手工核算的方式与方法运用到电算化实习中来便是此阶段的主要技术难题。

综以上所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定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早日实现我国发展会计电算化事业的目标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麦曦主编.《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新世纪出版社 1996年6月第上版

[2] 邱才训.《课堂教学的课型及其特征》《教育导刊》2000年第4期

[3] 广州市教委教研室计算机科,广州市中小学计算机教研会《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型与教学模式》

[4] 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

[5] 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第二期

[6] 赵伟.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6

[7] 赵伟.校企合作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西部教育.2004.6

[8]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2006.7

收稿日期:2007-12-10

上一篇:从本地区职业教育现状看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 下一篇:中职教案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