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

时间:2022-10-18 05:49:25

多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

1 职业教育准确定位的重要性

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不准,致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比较差,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还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某个角度的分析都不足以认识我国职业教育运行规律及所面临的困难,不足以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出现实发展的困境。必须将职业教育放在整个社会互动发展的大背景下,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从多个角度探讨并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宏观制度设计,还是具体学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应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育质量评价都和职业教育的定位密切相关。

2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从社会功能来讲它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从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来看,它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我们认为在这些层次的论述都不足以全面、准确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下面,我们主要从职业标准分类、高等教育概念和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学位制度的发展四个纬度来解读职业教育的定位。

2.1 职业标准分类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所谓职业,指的是社会中某一类型的工作。职业有职业项目和职业岗位两个概念,职业岗位具体确定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位置,职业项目是职业岗位的大致归类。其中社会职业岗位的数目要比社会职业项目的数目多得多。职业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外,在当今社会,由于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加快,其另一个特点是职业岗位的变动加剧。

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职称紧密相连的,在这类职业中有相当部分是科学研究、教学包括高校教学岗位,而科学研究和教学,尤其是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岗位,在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培养对象的划分上,是将其列入学术性职业,是与职业教育相对的概念。因此,我国有学者对职业和专业有这样的概括有些高级的社会职业岗位,如律师、教师、高级管理人员等,是不被称为“职业”的,而是称之为“专业”,因此,按照中外职业标准分类,职业包含专业。尽管人们按照某种价值取向将专业看成某一类特殊的职业,如果按照中外职业标准分类中职业的概念,专业仍然属于社会职业范畴,因此所有高等教育,无论其形式、类型、层次如何,都是面向社会职业的。因此,职业标准分类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等于高等教育。

2.2 高等教育概念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按照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奠基者潘娥元教授的观点,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门教育。我国学者赵康从专业社会学角度提出专业是指一部分特殊职业,它和一般职业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包含关于这一个专业的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综上所述,从高等教育的视角看,高等教育的专业是面向职业的,即职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普遍属性。正如我国学者对我国大学“专业”所概括的哪样:我国大学中的“专业”,包含的三个基本特征职业性、学科性和组织建构性。尽管各种类型、层次的高等教育在职业性、学科性学术性之间的比例、深浅不尽一致,是有区别的,但他们又是有共性和联系的,是辨证的。这是我们在高等教育概念视角下看待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观点。

2.3 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准入制度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与就业准入制度密切相联的。截止到2004年,我国已经有车工、铣工、电子计算机维修工、物业管理员、鉴定估价师、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等数个职业实行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从业人员须持证上岗。

近几年,我国高校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人数日益增多,但参加者并不只是高职院校学生。调整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结构,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等级层次,是我国近期拓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域的又一项重要任务。由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和社会各主要职业岗位全面推进,在职业等级的高级三级以上级将会使高等教育有这样一个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的优质学校在保证特色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普通高等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其职业针对性。职业教育与教育层次一一对应的关系将很难全面成立。

2.4 学位制度发展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职业技术教育完成了由中等专科教育一大学专科教育一大学本科教育的高延历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6年7月印发《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三条: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置硕士一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专业学位的最大特点是,获得这种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有某种特定的职业背景。因此,职业教育的层次实际己经高延至研究生层次,其中少数已进入博士层次。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普通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的趋势。用高等教育的层次来划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显然己经不能概括当今高等教育的实践。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由大专高延至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并不必然失去其职业教育特质,在某些领域,恰恰是社会岗位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诸多职业走向专业化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己将获取专业博士学位作为从事某种职业的先决条件。综上所述,从发展的眼光看,在现代社会,学历、学位教育,即使在高等教育的最顶层,将会与职业资格制度、就业准入制度日益紧密结合,职业针对性将在高等教育宽度和深度上全领域推进。

2.5 高等职业教育的辨证定位观。目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所持的观点认为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有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本科院校内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具有高等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等。上述观点也是目前国内许多研究者和高职教育实践者所持的认识。而且这种视野下以下,称第一视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还隐含着这样两个约定和一个假定教育类型和学校类型是一一对应的,任何这类学校不能办普通高等教育,否则,就是定位不准同时,这种类型的高等教育还是一个特定的层次,即专科层次,这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一旦升为本科以上层次,将会失去职业教育特征,成为普通高等教育,也是定位不当。这里的教育类型是按人才类型来划分的,这种视野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为高职教育是面向基础、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人才,其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服务人员,主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而不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设计。上述一个假定是指,本文所定义的人才类型全部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全部都会进入的工作领域。

参考文献

[1] 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8,(16)

[2]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3] 周明星,唐林伟,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教育与职业,2007,(13)

[4] 曾建文,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4期

收稿日期:2007-12-14

上一篇:高职高专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 下一篇: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