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优化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时间:2022-08-25 03:46:16

教学优化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然而,教师要依照教育方针、教材以及受教育者的德、智、体情况,有计划地控制和调节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导”的关键在于“导”,这就要求教师遵循一定的原则,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导”的结果应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 爱护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需要是一切健康的有机体都具有的。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的好学精神、求知欲望是在反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反射表现为一种好学求知的精神。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自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的要求,我们的任务一方面在于使学生不间断地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使学习需要定向化。另外,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不尽相同的,同一个体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和变化的。教师对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主导的和辅助的,长远的和眼前的,高尚的和低级的动机,一要分析,不要生硬挫伤;二要引导,不要放任。这里有三个认识问题:一是正确的、高尚的动机往往是在许多具体的、暂时的兴趣上发展起来的,远大目标的形成也往往需要许多小目标的不断组合和集中。因此,既要加强为四化建设和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正面教育,又要通过鼓励,对各种不符合要求的动机加以引导和转化;二是重视知识的作用,“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所以教师要通过教书来育人;三是各种动机有时有共存的必要性,如没有直接性动机(兴趣等),间接性动机(为社会需要)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没有后者,前者也难持久。

2 感染力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的这一学习观点,也同样能说明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中,只有当教育要求为学生所接受,并转变为学生本人的愿望时,才能对学生发挥动力作用。感染力来自内容的亲切和生动性,表达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能起作用的内容,往往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同类职业中出现的成就及其在获得过程中可敬的个体心理品质。曾记得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摘下“王冠明珠”,实现“哥德巴赫猜想”时,多少青年学生的心被激奋了;还有如留学生发奋学习为国争光,校友在各条战线上创造性劳动等等。这些内容之所以感人,除了成绩显著、来之不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所涉及的人和事都是亲身经历,而且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共鸣之处,在青年人之间有横向比较的可能。

3 人际吸引原则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前者处于主动地位,后者处于被动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牵动被动者。这种牵动靠的是人际吸引。教师要树立自身个人形象,注重多角度人际吸引。言者如人格、信任、真诚、言谈举止。

3.1 人格。人格尺度在于善恶是非、真假泾渭分明。老师把做人之真理,书之真理同时传授给学生。虽然大学生已步入成年阶段,但他们的思想观念需要引导、唤起,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从人格上尊敬、爱戴我们的教师。这种人格压力会无形中修筑大学生的行动轨道,而使他们不致为社会某些现象所迷惑和误导。

3.2 性格。教学效果是互动的结果。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错,但性格内向,脾气古板,学生对这种老师往往敬而远之。这样就不利于教学研究和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性格要有多面性,表现为开朗、幽默、大度、和蔼、宽容、平易近人,如果教师寓严格要求于和蔼的教学方式中,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亲密、相投。

3.3 信任。在师生关系中,一般来说,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程度是由老师对学生的信任程度决定的。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唤醒竞争意识。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有能力,老师相信我,从而找回自我,那些自负、自傲却无作为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亲近、信任。

3.4 真诚。真诚是为人的根本,教师也应把真诚奉为从师的信条,要立身处事,刚正不阿,为师从教诚心诚意。师心向学生,保护学生,爱学生,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学生是教师永恒不变的服务对象,失去学生,教师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教师办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开诚布公的诉于学生,争取学生理解,赞同。

3.5 感情。人的需要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情感需要。一个学生在苦恼的时候,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亲切的举动,都能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教师应重视情感交流,缩小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感情联系一经建立,学生会把努力学习看作是对老师的一种补偿,而且感到愉快、舒畅。

3.6 言谈举止。一位教师的言谈举止是他自己素质的外化,会引起学生心理一种感觉,或是尊敬感、愉,或是厌恶感、鄙弃感。好的教师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周围。优秀教师往往成为学生人生追求的榜样。

总之,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在和谐、合作关系中让一批批自豪、自信的大学生走出校园。

4 阶段性原则

感染力和人际吸引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根据学生的思想认识、觉悟程度、智能高低不断地、分层次地进行。大学低年级同学,重在完成从中学普通教育向大学基础理论教育的过渡,学习的近期动机要着眼于为专业学习和来日的创造性劳动打好扎实的基础。此间,教师可以通过用基础知识解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问题的方法,用高年级同学向低年级介绍学习经验的方法,以及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报告的方法提高学习基础理论的积极性。进入高年级之后,随着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专业和前途的“窗户”进一步具体、明确地打开了。此间,应着重进行为四化建设而承担任务的学习动机教育,并有机地向服从分配、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教育过渡。

5 自我培养原则

如同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一样,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仍然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因此,青年学生要主动进行政治理论课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从中寻找力量,只有牢固地树立了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才会有永远好学上进的精神支柱。另外,在动机的自我培养中,不能忽视个性心理品质中情感和意志素质的培养。如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习要有信心,深信所学的价值,学而必成;要有坚持力,珍惜时光,锲而不舍;要有勇气,敢于挣脱教师的“怀抱”,自己走路,勇于实践和创造;要有主见,能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虚心求教,经常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吸取经验,学海无涯,知而不足。

今天,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进入了盛兴时期,它的基本原理已适用于包括教学过程在内的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按照管理科学和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观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教”和“学”双边各自以最优化的状态和最优化的方式不断进行融合,从而获得最佳教学功能的过程,而最佳教学功能的重要体现就是学生“学”的最优化。

收稿日期:2007-12-18

上一篇:加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对策分析 下一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段培养方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