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丰富想象构造高效音乐课堂

时间:2022-08-16 08:57:46

引导学生丰富想象构造高效音乐课堂

新时代的音乐课堂,应该具有多元化与多样性。然而,由于音乐课未被纳入高考范围,学生面临了较大的高考压力,再加上音乐教学的枯燥性与无趣性,因此高中音乐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与重视。而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盛行,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如何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将素质教育融入高中音乐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就更显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

现代的高中生,面临了巨大的高考压力,对非文化课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致力于其音乐爱好的触动,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提前准备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轻音乐,在介绍作者背景的前提下,让学生闭眼沉浸于美好的音乐世界之中,放松心情,抛开考试的压力,单纯欣赏音乐,陶冶其情操;也可选取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培养其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促使其在受到熏染的同时,受到积极、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倡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进行高中音乐教学亦是如此。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取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技能上的锻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沉浸于教师的知识讲解与音乐的能力训练之中,有的放矢地利用不同的课型训练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热情,引导其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观、学习观。

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自学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拍一拍节奏、感悟主题、试唱旋律等,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联想,深入全面地理解乐曲。最终将结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报,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同时,掌握技巧,并不断提升音乐鉴赏与审美的能力。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

信息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帮助。实践证明,信息媒体技术,对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些受到空间与时间限制的音乐主题,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教学手段加以具体地呈现。以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其走入音乐情境,获取更深刻的感受等。

例如,在音乐――古典走向浪漫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课上用多媒体播放莫扎特等音乐家的电影或短片,用音乐天才及其作品的数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其思维与联想的空间。然后再顺势引入其作品,如《弦乐小夜曲》等,让学生认真聆听西方音乐,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了解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并对其进行比较与鉴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拓展其思维空间。

四、高中音乐课堂“社会化”

当前学校所培养的,应该是能够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而高中音乐课堂就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感悟人生,使其学会辨别美丑、善恶与真假,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高中音乐教师也应善于挖掘教材中关于人生探索的题材,引导学生树立执著追求的信仰、努力奋斗的精神,领悟人生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广泛收集励志型的音乐与故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古典音乐《二泉映月》等,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与资料进行搜集时,能够领悟这些具有深刻内涵的音乐。引导其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插上想象的翅膀,领悟人生需要奋斗的信条,从沉思到悲愤,从悲愤到怒号,深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并培养崇高的个人品质。

五、小结

总而言之,教育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节奏,培养才能多元化和拓展化。在不断深化的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习惯,拓展其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构造高效的高中音乐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黎晋.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中音乐高效课堂[J].神州(中旬刊),2013(5).

[2]鲁俊峰.谈音乐课堂教学的社会化、生活化[J].魅力中国,2011(10).

上一篇:坚强背后是孤单 下一篇:看似寻常出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