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实验解题错误因素诊断分析

时间:2022-08-16 07:39:27

高中生化学实验解题错误因素诊断分析

对化学实验进行分析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解题错误因素进行诊断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科学细致的进行科学实验.如果学生在实验解题时出现了错误,老师只是简单地告知学生正确答案,而不进行分析、指正,给予正确的引导,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有可能出错,由此可见,对高中化学实验解题错误因素进行分析诊断是十分有必要的.

1 高中化学实验解题错误类型

1.1 知识缺陷型

对于所学知识不能广泛综合运用、提取,对基本原理遗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知识理解错误,都是知识欠缺的表现,都是导致化学实验解题错误的原因.由这些原因引起的解题错误统称为知识缺陷型,具体又可以分为知识缺失型、知识惰性型、知识松懈型、知识误解型.

知识误解型是指对一些知识没有正确理解就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从而导致解题错误.一些特殊题目的情景设计,让学生很容易对学习的理论知识产生误解,将其应用到解题当中,必然导致错误.

知识松懈型,当一个实验题目的解答需要用到一个刚学习不久的新知识时,由于这个知识点掌握的还不够牢固,容易将其与过去所学的符号相似的知识点产生混淆,将混淆后的知识点运用于解题当中,容易产生错误.

知识惰性型,对于一个过去已经牢牢掌握的知识点,由于长时间没有用到,在需要用到该知识点时,怎么也回顾不上来,导致解题错误,这其实就是对于知识点的惰性,长时间不对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造成的.

知识缺失型是指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解决该实验题目的知识点,自然会导致解题错误.

1.2 技能欠缺型

误解题意型,当学生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时,经常会歪曲题意,对于题目进行了错误的认识,就会用不相符合的知识点进行解题,导致解题错误.

跑题型,有的学生在正确理解题意之后,在解题的过程中,又忘了题目的重要内容,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为题目增加了新的条件,引发解题错误,将这种现象称为跑题现象.

思维水平不足型,有的学生即使具有解决题目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也不一定能正确解答题目,是因为其思维活动受到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的限制,达不到解决题目所需要的客观要求,导致解题错误.

定势型,一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产生了思维定势,在看到一些与平常所做题目相类似的题目时,就不加思考的按照自己记忆的方法解答,而没有注意到题目中融入了其它不同的条件,这种因习惯引起的刻板的解题行为称作定势型.

2. 改进高中化学实验解题错误的对策

2.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解题的基础,这种基础的形成需要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并不断地进行巩固复习,这样在解题时才能根据问题迅速、准确的提取到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在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强巩固是十分必要的.

2.2 重视解题技能的培养

要想提高化学实验解题的正确率就得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重视学生解题技能的培养,解决一道具体的题目的步骤可分为:识别和理解问题;生成解题路径;评价问题解决的进展.其中对问题的正确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对问题进行了正确的理解才有可能正确解答题目.

2.3 形成正确的解题态度

很多学生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就产生逃避心理,干脆不予解答,或是不予思考胡乱解答,应付了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题目都积极思考,寻找合适的解答方式,使学生保持足够但又适当的动机水平.

高中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解题产生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不同程度的知识欠缺,有的是因为技能的欠缺,这都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予以诊断分析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积累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解题态度,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题技能得到提升.

识掌握牢固的一种迸发,这种考试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反而会产生一种征服的快乐.那么就要求考试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考查的内容就是平时经常探谈和深思的内容,以阶段检测来更进一步地强化重点难点.例如在学习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后》,不仅要单单考查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突出知识的深化和迁移,将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判断等重点和难点作为探究题,通过无土栽培中营养液的配制让学生掌握电荷守恒的方法,通过电子转移让学生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像这样从基础知识延伸出来的难度适中的题,应该让学生多接触、多学习.其实,阶段检测也要讲究一个“巧”字,考试不在多,而在于精,不能太简单,更不能一味的追求偏、新、奇,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题,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延伸的题,及时的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真正体现阶段检测的高效、实用.

总之,反馈串设计和实施,不仅要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应注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从双向反馈的角度来看,反馈串也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检测,更是对新课改具体落实的一个检测.只要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正确把握反馈的目标和方向,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反馈串,就能帮助教师找到工作上的不足;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反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调整,教育的路上便开满鲜花.

上一篇:优化地理教学的策略与切入点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