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如何避免细节不传神

时间:2022-08-16 04:14:15

写作时,如何避免细节不传神

不传神的细节,不仅会削弱文章的真实感,而且还会使人物形象呆板。鲁迅先生说,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作家李准也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传神的细节呢?

一、细节的特征:细致独特、简洁凝练、意味隽永

要写好细节,首先要学会欣赏细节。在欣赏细节时,我们要紧紧抓住细节的三大特征。

1.细致独特。《手机》里写严守一的父亲不爱说话。一天下来,说不了十句话。说赞成,是“弄”,不赞成,是“弄个球”;不管是高兴或是愤怒,都是“我靠”。写得穷形尽相,抓住特点细致地去写,就是细节的力量。

2.简洁凝练。《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写四圣试禅心,八戒面对女主人的款款热情,凡心未泯,踱到后园对着女主人张口便喊:“娘!”只“娘”这一字,八戒之心昭然若揭。语言之简洁,节奏之明快,风格之洗练,不言自明。

3.意味隽永。《手机》写奶奶去世,严守一回到家后,他堂哥黑砖头哑着嗓子说的一段话:“老打电话,你老不接,干吗呢!早回来半晌,就跟咱奶说上话了!”又哭了。严守一没有说话。黑砖头抹着眼泪:“咱奶临走时,留的有话。”……严守一没有说话。黑砖头:“咱奶说,等孩子长大,让他七岁上学,别六岁。你六岁上的学,在学里老受欺负。”

这段语言的细节描写自始至终都是黑砖头在说,严守一都是“没有说话”。表面是写黑砖头,实际上他是奶奶的传声筒,说话内容包括黄豆待客、路之信喊丧、要孙子不误工作、要曾孙七岁上学等。在这些内容中,奶奶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二、细节描写:四个常见的问题

1.不典型。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不是越多越好,我们写作时要抓典型细节。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细节,才具有广泛性,才能突出中心,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不真实。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如一篇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突然,一个人影从我眼前闪过,我回头一看,是刘老师。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家伙一身名牌、珠宝,金光闪闪,一改往日朴素的作风。他那狰狞的笑容,从进门就没有消失过,还露出一口耀眼的金牙,金丝边眼镜下的小眼珠滴溜溜地转着,嘴角不停地抽动,而他的笑声让我后背不停地冒冷汗,很恐怖。”这一段细节描写就极不真实,进而导致情感上的虚假,丝毫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没意义。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出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

4.不细致。写人叙事,只有概括性的描述,没有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不生动,事件不具体,不能给人以立体感。比如下面一段文字:“我们的老师,戴一副眼镜,让人觉得他知识渊博。他很幽默,时常让我们很开心。”“戴一副眼镜”就“知识渊博”了?不准确!怎么“幽默”?又怎么“让我们开心”的?不具体!我们应该把细节描写逐步展开,将人物、事件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细节传神:在五点上下工夫

1.观察要细。只有彻底地认识事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尤其要“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如“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浓烈的酒味和油烟味。瘦子刚从那边走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瘦瘦的额上冒着白白的雾气。他身上有一股浓浓的汗味和烟尘气。”胖子和瘦子的形体、动作、语言甚至各自的性格特点都被作者捕捉到,而且诉诸笔端。

2.想象要奇。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如“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雪融化后变成春天”“画眉是给春雪压下山来的”,这些上了想象的翅膀的细节,富有韵味。

3.要抓特征。要善于抓住事物、人物的特征,展开区别性思维,“求小同而存大异”,大题小作,小处见大,写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闪光点来。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女人遇到不善言辞或做事不力时,一般自称之词绝不用“呆、笨、蠢”,而喜欢用“傻”,如“我真傻”“我好傻”,而不说“我真笨”“我好呆”。他认为这是女人当代性生存的一种不经意的深刻,命之为“存在编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特征”。因为有特征,所以才独特,才令人感兴趣。

4.要揭矛盾。细节之所以能深刻地提示主题、体现特征,是因为它异乎寻常的真实,捕捉到了生活中最为矛盾的戏剧性冲突。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复活》中写对玛丝洛娃的宣判时,就注意了揭示矛盾:“书记官起立,开始宣读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会儿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这边扶手上,一会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会儿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呵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法官们在“一会儿”“一会儿”的动作变换中所表现的漫不经心和草菅人命,与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所表现的全神贯注、抗争无用构成强烈的对比,读者从中不难读出沙皇统治下法律制度的虚伪和下层人民的苦难冤情。

5.用语要工。“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所谓“画眼法”“浮雕法”“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说抓住细节还要善于勾勒描摹。福斯特曾列举“五分钱硬币在地上滚着”不如“五分钱硬币在地上叮叮当当地滚着”来得好。可见,拙于言辞的细节将成为折翅的飞鸟和无船的水手,广阔的天空和浩瀚的海洋对于他们永远是个梦。

总之,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就要细心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且用恰当的语言和方法表现出来,使文章生动、细腻和传神。

上一篇:无言的感动 下一篇: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