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8-16 03:29:20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43-02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意思就是说,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比掌握某种知识更有意义。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学龄初期儿童兴趣活动的特征是,兴趣已在幼儿期就发生与发展;但兴趣多限于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而且,兴趣缺乏动机,并容易转移。而儿童入学后,在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使他感兴趣。因此,使儿童对全部学习内容者都感兴趣,并轻松自如进行学习,就需要调动儿童的意志活动参与,使其运用意志活动努力迫使自己去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实现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富于创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才会有创造。兴趣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可以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现在的小学生大部份在上课时注意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从观察小学生的外部表现考察小学生是否集中注意,但要真正了解小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要谨慎全面地根据小学生的一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得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在处理教材中的、难点时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要做到声形并貌化难为易吸引儿童的重意。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这样儿童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2)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因为观察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例如: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个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而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里刻有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力的重要。观察力的发展不是先天就安排好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中发展起来的。要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 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他们不善于自己主动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此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事物时,必须向儿童提出观察任务而所提的任务要具体、要明确。教师要善于启发他们自己独立地观察,即由教师提出总要求,让学生自己考虑观察的具体步骤。最后再用观察的总要求来检验观察的结果以增强儿童观察的目的性。

3 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语言引导儿童观察的方向,使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例如:引导儿童先看事物的整体再看部分,先看大致轮廓再看细节,先看近的再看远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着手,经各方面的分析,再回到整体。久而久之,儿童就学会了全面完整地观察事物的顺序了。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同时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使观察所获得的知识长期保存下来,成为有效的经验。对于专门组织的观察活动,应要求学生作观察记录和报告,或写作文、绘画等;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活动,应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等,用这些措施来巩固观察的成果。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在观察中发现的新问题,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活动作准备,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除此之外,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中应尊重理解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前题,现在,有些老师总是居高临下要求学生必须惟命是从,我教你听,我管理你服从,教师和学生永远保持距离,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一味高声训斥或请家长。对于这样的做法我向来不赞成。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充分地尊重、理解相信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学会理解,尊重和宽容学生,就等于找到了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金钥匙。请用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和一个亲热的手势,它既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又充分显示了你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在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中也会让你感觉到教学的快乐。

(2)优化课堂教学:新颖的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儿童心理学指出:好奇心是每个少年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诱发学生不断观察、分析、和创造的动因;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求得真知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应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励他们去探索学习,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得知识这种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评价实行多元化: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展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评价单纯的以主要学习科目(语文、数学)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其目的在于选拔,分数高的就是优秀生,分数低的就是差生,导致在对学生评价重心侧重于过分的关注学习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的评价。我认为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不仅违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而且它也扼杀了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活动后的结果上,而是贯穿于我们所有的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全面的、客观的。

总得来说,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

上一篇:浅谈培养兴趣,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 下一篇: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