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时间:2022-08-15 11:25:15

中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多学生解答数学题目的方法很单一,往往只局限于某种形式的方法,一旦题目稍有变动,便束手无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果对数学的基本概念一知半解,没有掌握数学的公式、定理、法则、性质等,就根本无法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平时上课就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精心策划课堂上的练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二次根式■(a≥0)意义的理解,可以编写下面的练习让学生做: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x>0),■,-■,■(x≥0,y≥0).

2.使式子■有意义,未知数x= .

3.若■+■=0,求a2013+b2013的值。

4.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教师要让学生经常性复习,不断地巩固基础知识。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测验。周测以本周所学的基础知识为主,时间10~15分钟;月测以本月所学的基础知识为主,时间为30分钟。这样做就能有效地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数学题目包括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两个部分,这是解题的依据。解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的两个组成部分,即弄清题目中已知什么、问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在讲解例题时,更应该做认真审题的示范,授予学生方法,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时往往要考虑把题目的已知、未知化简,或者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易解的问题和有典型解法的问题。如果题目中包含着某些隐藏条件,就要综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找出隐藏条件,将其转化为已知条件。

例如:已知圆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C的度数比是2∶3∶6,求四边形各内角的度数。

要解这个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画一个草图,领会一下题意,想一想,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求各内角的度数,实际就是各内角的大小问题,已知条件中“∠A、∠B、∠C的度数比是2∶3∶6”就隐藏了∠A、∠B、∠C这三个角的大小问题。因此,根据已知条件中三个角的度数比,可以设∠A、∠B、∠C的度数分别为2X,3X,6X,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求未知数X的问题了。然后,根据圆的内接四边形性质得到2X+6X=180°,从而得X=22.5°,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见,认真审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一环。

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较为复杂的问题,还要求教师通过数学问题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只有学生掌握了数学规律和数学方法,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从已知条件和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找出解题的途径。通常情况下,寻找解题途径的方法有从已知到未知的综合法,或从未知到已知的分析法,还可以两种方法同时运用。例如:已知二次函数y=x2-6x+8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A的半径R=2,B的半径r=4,求A与B的位置关系。这道题是代数和几何的综合题,要求两圆的位置关系,就要知道两圆半径和圆心距。设方程x2-6x+8=0的两个根为x1和x2,则圆心距│AB│=│x1-x2│。方法1:解出方程x2-6x+8=0的两个根即可。方法2:利用一元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求出│x1-x2│的值。这样找到了解题的途径,问题就解决了。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悟出解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上一篇:如何指导小学低段学生规范书写 下一篇: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