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施与创新

时间:2022-08-15 11:12:13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施与创新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提问的首要目的在于鼓励和引导学生由认识的现实阶段向潜在阶段发展,这是提高认识能力的必经阶段;提问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所教内容是否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从而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果。提问还可以创造大量的课堂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材料。

一、问题的种类

1. 记忆问题:这类问题比较简单机械,答案是课文里现成的,学生只要记住所学内容,便可将答案与问题对上号。

2. 理解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加以综述。答案或是分散在课文里,或是暗含在课文的内容里。

3. 应用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新的情况下加以应用。

4. 创造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分辨,辨明真伪,找出原因,作出创造性的回答。

5. 评价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五类问题中,前两类比较简单,属较低级的问题;后三类问题比较复杂,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学生必须开动脑筋,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这三类问题属于较高级的问题。但正是这后三类问题最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水平,也最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用能力。而一般课本中所缺少的也正是这三类问题。

二、提问的技巧

同样内容、同样数量的问题由于提问方法不同而效果迥异。因此,应用问答法进行教学必须掌握提问的技巧,关键在于处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先后次序的安排、提问的时机及对象等关系。

1. 问题的难易程度必须适合学生的水平。问题太易,没有启发作用,也达不到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思考能力的目的;反之,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挫伤学习积极性,起不到引导作用。掌握问题难易程度的原则是稍难但未超过学生的水平。

2. 提问时机决定于教学要求和问题的性质。一般说,回忆问题及理解问题适用于教新课的过程中,应用问题、创造性问题及评价问题适用于学生已基本熟悉所学内容之后。

3. 问题的安排应先易后难,有易有难。所提的问题应从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问题和理解性的问题过渡到创造性的问题和评价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把问题引向深入,做到“常问常新”。

4. 有时可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较容易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的正确答案集中起来就是大问题的答案。

5. 提问的对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最好先全班提问,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先提问后指名与先指名后提问表面上似乎差别不大,但其效果截然不同。前者能抓住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家都开动脑筋因而都处于主动地位;而后者只能引起个别学生的注意,其余的学生有可能思想开小差,处于消极地位。

三、对学生回答的反应

曾有两位教育家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的反应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们选了两组数目相同的学生,一组叫反应组,另一组叫无反应组。两组教同样的课文,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提出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仅仅在于:在无反应组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仅消极重复正确答案或在学生答错时给予正确答案,而不作积极的反应;相反在反应组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回答都作出积极的反应:或是加以表扬、鼓励,或是纠正错误和进一步启发。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组的学生比无反应组的学生进步快,学得好。这一实验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的反应对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当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总的来说,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反应。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应加以肯定、表扬。例如说:Very good. / Well done. / Excellent. / That?蒺s a very good answer.

2. 对于学生部分正确的回答应首先肯定其正确部分,然后指出不正确部分。既不应当全盘肯定,也不应当全盘否定。例如说:The first part of your answer is correct, but... / That?蒺s almost right. Can you now... / Good, but there?蒺s a small error...

3. 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切忌讽刺挖苦或厉声指责,也不能消极地给予否定而应作出积极的反应。鼓励其所做的努力,表扬其敢于回答的精神,然后再启发他作出正确回答。

4. 有时,学生作出不同的回答而各有其道理,因而争论不休。教师应肯定双方合理的部分使争论适可而止,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5. 有时学生的回答出于教师预料之外,一时无法判断其正确与否,教师应实事求是对学生说明,下次再给予答复。教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威信,相反,会得到学生更多的信赖和尊敬。

实践证明,教师采用问答法的课堂常常生动活泼,学生精力集中,积极主动,效果明显。提问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采用,相信这种方法会更快地推动英语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河南省栾川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编写探讨 下一篇:小儿包皮塑料套环套切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