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造数学课堂的情感氛围

时间:2022-06-25 03:01:56

浅谈营造数学课堂的情感氛围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氛围的营造与和谐课堂的构建,恰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营造数学课堂的情感氛围就非常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首先,加强营造数学课堂情感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当人在认识事物或研究问题时,对于新的还未认识的东西就会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等情感;当人依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事物进行评价时就会产生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情感的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通过这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兴奋、快乐的氛围中。因此数学课堂的情感氛围的营造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将学生的情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其次,要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和对学生的关爱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疑问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真正起到“师表”和“示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要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如讲课时的津津乐道和笑容可掬;指导时的言为心声和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娱乐时的积极参与和朋友式的亲切交流等等),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也营造出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数学教师如果只是单纯为传授知识而去上课,从不关心、爱护和研究自己的学生,即使他们的课讲得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唤起学生对师长的爱,进而将这种爱延伸为对其所教学科的好感,最终借助好感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再次,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

高中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因此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给学生制造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逐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为此数学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用“试一试,你能行”、“请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达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在使学生在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中发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恰当运用故事、图片、动画和实际生活事例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让学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自觉的激发状态,使教学系统优化发展。例如,讲授《函数的图象》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展示函数图象随各系数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眼见为实”,充分体验函数的内在规律;讲授《有关分期付款中的计算》时,引入房地产的按揭售房热点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特点——趣味性、现实性和价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另外,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展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比如,在课堂提问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渴望被承认);在例题选择上,安排梯度不同的习题,力求让每一位学生有所得,让他们感到数学并不是“天书”;在作业方面,实行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选择不同的题量和难度,不强求“一视同仁”。这些措施,均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会讨厌学习数学。总之,数学教学过程应给学生带来欢乐或享受,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进行情感性处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愉快地发展自己,也同时减少学习的压力,减少疲劳感,避免使学生成为为学是从。

最后,挖掘数学内容中丰富的情感因素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一门科学,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因素,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能使学生领会到数学的概括、抽象、和谐、完美等。数学公式大多具有完美的美学标准,如对称、统一等。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反映了自然规律的内在的一致性。数学思想和方法常常具有直观的、朴素的特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理论化和形式化,从而使学生不能体会到其亲切、自然的一面,造成学生情感结构的缺陷。数学情感结构中,兴趣、动机与鉴赏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广泛的应用性,只要我们对一些数学问题摒弃要学生“必知其所以然”的要求,那么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广泛的数学应用事例和某些超前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是可行的。

教学实践证明,把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情感氛围,能激活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豫中学)

上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