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治疗及其预防

时间:2022-08-15 05:36:32

[摘要]预防接种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种痘预防天花等。预防接种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本文笔者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进行了分类,分析了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提成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治疗;预防

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传染病,使传染病减少到最低限度,但副作用也大。因为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虽然是安全的,然而由于疫苗接种的目的是要让人体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所

以我们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鉴别并给予正确的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确保儿童安全。

一、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分类

1999年WHO将AEFI分为五类:①疫苗反应,正确接种疫苗时引起或诱发,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②实施程序差错,由疫苗准备、处理或接种差错引起的反应;③偶合反应,免疫接种后发生但并非疫苗引起―――偶然巧合;④注射反应,受种者对注射本身而不是对疫苗产生的焦虑或注射疼痛引起;⑤原因不明,反应的原因不确定。

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1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一般不需治疗。

2.2局部反应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5cm~5.0cm)和强反应(≥5.1cm)。凡有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h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h~48h逐步消退。绝大部分皮内接种卡介苗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溃疡,3~5周结痂,形成瘢痕。

2.3发热反应(1)弱反应:T38.5℃,发热伴随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百白

破三联疫苗接种后常常出现发热与局部反应,约有2%~6%的小儿接种后发热达到39℃或以上,5%~10%打针局部明显红肿或疼痛,持续48h以上。个别严重者还会出现惊厥或神经系统症状(此类孩子以后复种不可再用百白破三联疫苗,应改用白破二联针,因为神经系统反应通常由百日咳菌苗所引起)。

2.4过敏性休克很少见但后果严重。

三、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治疗

3.1轻度局部反应

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就可恢复正常,但反应较重的需作处理。

3.2较重的局部反应

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min,可助消肿,减轻疼痛。但接种卡介苗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卡介苗接种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化脓性淋巴结炎,发生率约为0.5%~4%,多与卡介苗菌种、剂量、孩子年龄、接种途径及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如果发炎的淋巴结肿大不超过1cm,属于正常反应,不必处理。如果肿大超过1cm,且发生软化,又不能自行消退,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做局部抽脓。如果局部已经破溃流脓,可撒上异烟肼粉,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同时口服异烟肼,剂量按每天每公斤体重8~10mg计算,疗程约1~3个月。切忌用不卫生的方法挤压或随便切开排脓。

3.3发热反应处理方法

多休息,多饮开水,保暖,注意继发其他疾病;出现高热不退者可服退烧药,出现惊厥及神经系统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观察治疗。按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以退热;腹泻可给予思密达口服。如第2天仍有高热,仍可按上述方法处理,一般2~3d恢复正常;合并感染时口服阿莫西林、利巴韦林等治疗。

3.4过敏性皮疹处理方法

皮疹有丘疹和寻麻疹等,可用扑尔敏片口服。必要时静注10%葡萄糖酸钙针。

3.5过敏性休克处理方法:必须

按过敏性休克及时抢救,否则有生命危险。接种时要备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抢救药品以备抢救用。

四、预防措施

4.1严格执行GMP和生物制品的制造和检定规程。

4.2提高生物制品的质量。

4.3做好疫苗的冷链工作。

4.4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4.5合理推行联合免疫和同时接种。

4.6正确掌握禁忌症。

4.7认真选择接种对象。

4.8做好安全注射工作。

4.9严格执行免疫实施的注意事项。

4.10认真做好反应处理工作。

总之,预防接种反应是机体对所接种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免疫反应,通过此种反应,机体获得免疫力,从

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随着一种有效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同时也使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两者为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发病率的下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升。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要认真地进行鉴别并给予正确的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宁,张丽梅,周树芳.社区预防接种中的急症及处理(附17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3,6(5):423.

[2]王继山,朱培绪.免疫接种严重不良反应与事故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6):887.

上一篇:“白癜风”病的本质是什么? 下一篇:分析医院病案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