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乳康平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5 05:26:10

【前言】中药乳康平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乳腺高频钼钯X线检查,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或囊性增生病。均符合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胀痛;并或可扪及条索状或结节状肿块,质韧,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有触痛。超声检查肿块最大直径为5cm,最小为1cm,平均...

中药乳康平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46-01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病,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出现肿块伴疼痛,乳痛和肿块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或情志不佳时加重,经后缓解或消失。在临床中采用中药康平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乳腺高频钼钯X线检查,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或囊性增生病。均符合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胀痛;并或可扪及条索状或结节状肿块,质韧,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有触痛。超声检查肿块最大直径为5cm,最小为1cm,平均直径为3cm。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中药组和逍遥丸组,分别用中药乳康平和三苯氧胺治疗,每组35例。

1.2病情程度:乳痛程度:偶有胀痛,手用力按有轻微疼痛,对睡眠、工作和学习无影响为轻度;胀痛时轻时重,手触按则感疼痛,胀痛时对睡眠、工作和学习有一定影响为中度;持续胀痛,明显触痛,甚至活动时或衣物触碰均使疼痛加重,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为重度。肿块大小:以手触诊最大肿块测算,1~2cm为轻度,2~3cm为中度,3cm以上为重度。

1.3病例选择:将2005年4月~2007年4月就诊,符合以上标准的72例乳腺增生病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年龄21~55岁,平均38.2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6年;单侧病变22例,双侧病变19例;疼痛:轻度10例,中度17例,重度14例;肿块:轻度15例,中度14例,重度12例。对照组37例,年龄20~52岁,平均35.4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2年;单侧病变18例,双侧病变19例;疼痛: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肿块:轻度9例,中度14例,重度14例。两组在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内服药物为自制的中药乳康平水煎液(由柴胡、茯苓、白术、当归、白芍、香附、郁金、延胡索、玄参、夏枯草、生牡蛎等药物组成)。

2.2对照组:口服三苯氧胺(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1005),每次1片,每日2次。均以治疗1个月为1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诊断及疗效标准评判

3.1诊断及辨证标准[1]:随月经周期变化的肿块,经前痛甚,经后痛减,体检时双乳扪及单个或数个结节,呈块状,边界不清,质韧,有压痛感,乳腺X片、B超、红外光、病检证实诊断。主证:胀痛或伴有放射痛,经前胀大,经后变软、缩小。次证:心烦易怒,腰膝酸软,伴月经周期紊乱,经少、色淡或暗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2疗效评定标准[2]临床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包块直径缩小1/2;有效:临床症状有减轻,包块直径缩小1/3;无效:治疗时症状无改变,肿块未见缩小或缩小不足1/3。

4治疗结果

4.1乳痛变化情况:见表1。

4.2肿块大小变化情况:见表2。

4.3疗效情况:经用药1~3个疗程,治疗组41例,临床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8%,治愈率48.78%。对照组37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19%,治愈率32.4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愈率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

5典型病例

孔某,女,22岁,未婚。自诉:双乳胀痛并发现肿块2年,平素月经周期规律,3-4/30-32d,Lmp:3月9日。经色暗红无血块,行经前胀痛,触之痛甚。平素心烦易怒。检查:双乳对称,右乳外上象限触及3cm×3cm厚片状肿物,肿物表面光滑,质地韧,触痛,活动度尚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皮肤色泽正常,双侧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乳腺高频钼钯X线提示: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医诊断:乳癖(肝郁气滞型)。予中药乳康平,每天2次内服。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缓解。继续治疗2个疗程,肿块、疼痛消失,停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愈。

6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病因多为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乳络失畅,煎熬成痰而成。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因此,在治疗中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方中柴胡性为疏肝解郁之要药;当归、芍药、元胡养血活血,散瘀止痛;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消瘀;玄参、夏枯草、生牡蛎软坚化痰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功。本方既调整了肝脾失调的全身因素,又消除了气滞、血瘀、痰凝的局部病理变化,标本兼治,局部与整体并重,故疗效显著。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对比... 下一篇: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