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四个方面

时间:2022-08-15 01:46:36

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四个方面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这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

关键词:开放式;目标;环境;内容;方式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一、开放式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指明灯和引路人的角色,要想构建开放式数学课堂,离不开开放式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确立中,教师是依据传统的备课资源制定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是针对性的建立,属于纯粹性的应试教学目标。 真正的开放式教学目标应该是分层划分、因材施教式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给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单项式和多项式”时,我给学生制定了如下的分层目标。

基础性目标: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以及单项式和多项式之间的乘法法则; 提高性目标: 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有关性质,学会对多项式的计算、化简,掌握多项式的混合运算; 拓展性目标: 能够利用多项式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应用类的数学问题。 为了达到开放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基础性目标; 对于提高性目标,则需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 最后的拓展式教学目标只需要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即可。 教师切忌制定刚性的教学目标,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跳一跳,够得到”应该是教师始终遵循的宗旨。

二、开放式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要想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知识教学,还包括数学技巧、数学趣味、数学素养的教学。 对此,教师需要采用开放式教学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获取数学知识。

首先,在数学课堂的导入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情境导入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导入数学课堂教学。例如,在讲“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市场供需关系中的数量与单价的反比例关系,导入反比例函数的教学。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生活案例来提高数学课堂氛围。例如,利用我国人口数量、人均土地占有量等数据来进行数学近似数的情境导入,帮助学生置身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使用开放式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指导学生在开放式探究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以利用折纸游戏来揭示乘方的机理。 将一张纸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最后对折一次,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每次增加的矩形数量,便可以将乘方的机理揭示出来。

三、开放性试题是实施开放式课堂的一个好途径

数学开放性型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

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广,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都是使常规性题目变为开放题的有效方法。

(二)设计数学开放题的基本要求

设计数学开放题要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

(三)适度开展数学开放题教学

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授课时的制约,因此,必须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教师作一些铺垫。另外,鉴于我国当前的教学实际,学生对数学开放题不太适应,不宜多搞。但同时,为使数学开放题逐步进入课堂,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积极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为最终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度而努力。

四、开放式课堂评价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中,期末卷面成绩是评价学生数学能力的唯一标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解题能力等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对于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实施对应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策略。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的策略。 教师在学生期末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决定学生的期末加分; 同时,要求学生之间对组员内部进行互评,根据小组成员在每次的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来决定各个成员的得分。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优秀课堂表率等奖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进行评分,秉承严格公正的态度来进行评比。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这个领域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无本之木只能昙花一现,无源之水只能激荡须臾,新课改下的教师一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完善初中数学的开放性教学。

上一篇:浅析10kV配网架空线路运维检修过程中的危险点 下一篇:培养阅读能力,有效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