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反思性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8-15 01:45:53

浅谈新课程下反思性教学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9-02

我们的大多数老师是够敬业,但不够“专业”。老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因此,教学反思是真正的教育者一生必修的重要功课。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中,很多的教育专家都特别强调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在英文中都对应着“reflection”这个词,其意思是指,对于直接感知的表象在理性的思考下,进行观察,探究和反观的过程。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了全校学生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反省也称反思,反思,对教师而言更意味着对于专业的不断提升的内在而不是外在的自觉要求,不是来自压力才不得不那么做。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可见,教学反思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效果、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评价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批判,与修正,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效性的过程。

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让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持久吸引到政治课?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对教学进行反思。新课程实施后,在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并未“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共同体”;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理解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一、从学生主体本身的思想存在的困惑来看。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政治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教师通过思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历程中体验课程内容,体会思维的力量和愉悦,改革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是在学生头脑中构建理论体系,也不是给学生一个轻松热闹的课堂体验,而是基于两者的前提下,解决中学生对课程所涉猎的问题在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对此教师必须正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所有社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给学生做出有力的引导。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学生的思维只有不断地处于被激发的状态中,创造性地、有效地跟上教学内容的进展,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学习效果才会明显。教师要确保问题设计更有教育价值和拓展价值,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问题设计必须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设计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决不能把学生思考中的质疑看成是不和谐的“杂音”。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在价值冲突中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二是问题的提出要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意识与兴趣。一堂学生没有问题的课不是成功的课,只有引发学生更多思考的课才是新紧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三是问题设计要避免简单思维的桎梏。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课堂设计问题和思维还停留在以前习惯于有无问题的选择上,很少甚至没有意识到高中学生思维力量的存在,以及各种因素互动带来的复杂环境的存在。

第三、教师如何从一个控制者、支配者转变为对话者。思想政治课要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有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教育要求,用合乎教育规律的方式来表达教育内容,克服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灌输而轻实效的形式主义,将原先的控制方式、劝导方式转变为平等交往方式,于学生真诚、平等的对话,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一个控制者、支配者转变为一个真诚的对话者。

可见,教学反思是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清晰表达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反思,不至于总停留在低层次的反思水平上。

三、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采用演示、讨论、活动、社会调查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性教学积极倡导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批判、反思和探究,要求将教与学看作是一个不确定的历程,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景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对存在的问题通过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得以解决。当自己感到愉悦、激动、得意时,抓住亮点进行反思;当自己感到如释重负时,抓住重难点进行反思;当自己感到手足无措时,感到迷茫时,抓住盲点进行反思;当自己感到困惑不解时,抓住疑点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反思教学中的亮点。所谓“亮点”就是教学中的独特、新颖、成功之点,是师生在课堂中积极互动对话的成功表现,对教学过程中达到或超过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鸣,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升华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成功点是指一堂课下来上得比较顺的地方,达到预期的效果,引起了教学共鸣。比如:①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②因为采取什么手段而使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③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等等。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随机生成精彩的环节就会使之成为课堂画龙点睛之处。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体味文化”这一框题内容时,我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来说明“文化是什么”,然后,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古代文字,现代航天科技(中国太空行走,视频),中国文化教育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形式:私塾、书院、现代学校;阅读图书,欣赏电影,参观文物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①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②文化与个人的关系?③文化、文化活动与物质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并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又如,趣味导入,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的导课既要简短又要有趣,如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显然,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竟然体重不一样,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在哄笑中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

第二、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回顾、剖析、梳理,找出形成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教师只有不断地对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审视,对教学方法努力改进,对学习方式进行不断修正,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显著提高。

当教师出现失误时,课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反思:①学习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基础。②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③教学重难点为什么不突出。④教学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具体方法如下:

(1)抓住疑点进行反思,顾名思义,疑点,就是令教师或学生感到不解之处,反思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做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2)抓住盲点进行反思。盲点,就是事先没想到、没估计到,再完善的教学预设也会因教学情境的不断变化而疏漏失误,产生始料未及的结果,通过集体备课,针对失误和盲点,在同行之间进行会诊和把脉,“对症下药”,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和设计,认真及时的反思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3)抓住学生的问题与建议进行反思。例如,在刚上《经济生活》时,我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思考的是如何教好教材内容,虽然思路条理清晰,条条框框一目了然。但总感到有点机械死板,缺点味道,学生学习情绪不高。问到学生,他们反映,如果能讲点故事,加点表演和课堂探究活动等,相信一定会活跃课堂气氛的,接受学生的批评建议后,我深挖教学资源,精选资料,将那些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事例引进课堂,进行分析讨论。如,去年市场上流行的“逗(豆)你玩”、“梅(煤)超风”、“算(蒜)你狠”、“将(姜)你军”等市场上物价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和点拨,使课堂教学趣味化,使学生对“价格影响供求、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就容易多了。这样就沟通了学生现实生活与书本世界,真正让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总之,教学反思正走进越来越多教师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具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并积极自觉的进行教学反思实践。因此,实施反思性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信心和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善于思考的、睿智的专业人员。国际流行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一种经历。最后,我们以叶澜教授的一句话做为共勉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上一篇:苏州地区十番锣鼓与十番吹打 下一篇:中西方舞蹈艺术创作的个性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