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科学理论课堂实验探讨

时间:2022-08-15 10:57:07

人体科学理论课堂实验探讨

作者:江大雷 单位:许昌学院

人体科学课程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育理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一门理论和实验并重的课程,是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体育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体育领域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体育专业学生重技术,轻理论,或者认为其难度较大不愿意学习,教师对其重视不足等等导致人体科学课程不受重视,实验课则更受忽略,很多学校干脆不上实验课,如何适应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要求,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现状分析

我国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人体科学实验室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1人体科学理论实验室不受重视很多师范类高校实验设备资金主要投向理科或工科专业,对体育实验室的支持不够,这一方面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理论知识差,其理论要求不高,实验课程可有可无,另一方面也可能对新形势下师范类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缺少了解。这些想法不仅仅存在刊卜体育专业教师,一些体育学院或系领导和教师也对此不够重视,还沿用老一套的培养方法,重技术,轻理论。可能受到整个环境的影响或自身认识不足,学生们对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态度不够端正,加上教师对要求不够严格,有兴趣的同学去玩玩,没兴趣的跟着看新鲜或干脆不去,人体科学实验课就像是杂耍课,想去就去,不想去也投有大碍,反正实验课考核都能及格。

1.2实验室自我封闭,资金少实验室已有设备陈旧,年久失修,老化损坏严重,新设备缺乏,无法保证正常实验开展,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实验室建设与维护资金少,实验室本身又自我封闭,不能服务社会,资金来源更加困难。

1.3设备使用效率低,隐形浪费很大。学生仅能在固定的实验课中使用,在实验课结束后学生便无权使用这样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内便一直闲置,有的实验室间隔一学期才安排实验课,在没有安排实验课的整整一学期内实验仪器设备尘封,闲置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无形中造成了隐性的资源浪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1.4无专业实验人员,管理制度如同虚设‘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实验员,由任课一’教师兼任,实验课不独立于理论课程,占用}理论课课时,使得本来就很少的理论课时更加捉襟见肘,实验课的课时自然压缩,有一的学校干脆没有实验课。各高校实验室管一理制度基本上都具有,但真正能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的少之又少,管理制度只是一种{摆设。卜5实验内容落后,实验教学方法僵{化,实验课中学生参与少}大多数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来源于基础医学实验,和运动训缤脱钧.沦一有专业特点,没有针对性,操作繁琐,不少体育教育专业同学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做完了实验学生还不明白是在干什么。实验课老师把实验演示一遍后,仅仅部分同学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很多同学很少真正参与实验。

2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

南开大学的陈翠英潘元胜在1994年发表的《实验教学开放模式的探索》一文中提出教学实验室的开放模式主要有五种:开展设计性实验、吸收学生作为科研的助手、改革常规实验的内容、选修实验与兴趣小组教学、实验室功能的开放。本人认为实验室功能的开放模式比较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理论基础。能够解决人体科学理论实验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大纲要求基本实验方面

2.1.1拓展实验时间与空间长期以来,实验的空间普遍局限于教室或实验室,实验时间也局限于一节课的时间,扩招以来,学生数量大大增加,而体育实验的规模还没有及时跟上,实验时“一人表演,少数人观看,多数人闲聊”体育实验课情景较普遍。开放式教学打破这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验空间由室内向室外延伸,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体育专业学生大多数时间活跃在体育场,而体育场也可以作为一个实验室,可以把实验仪器拿到体育场进行现场试验,增加了实验的针对性。

2.1.2实验教学目标的多层化、实验内容选择的多样化体育教育专业同学基础理论水平总体不高,参差不齐,对于水平较差,实验水平不高者可以通过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来促使其完成基本实验要求,如当体育专业的同学了解到运动状态时,尿中肌醉系数含量的变化可作为检测运动员运动强度的大小、训练效果等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时,他们兴趣盎然,表现得格外兴奋。他们都想通过检测自己的尿标本,来了解自己的运动强度大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于较好者,可以在完成基本实验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其实验的复杂性。如综合分析性的问题,例如对有氧耐力的评定,涉及多个指标的测试,进行综合评价等等。开放式教学的实验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应鼓励学生运用实验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运动训练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作为实验的内容。另外,减少一些必修实验中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项目,拓宽实验内容。

2.1.3实验设计的自主性传统的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是由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根据教材或教师设定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操作,然后按照规定的格式来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局限于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实验效果不好,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式教学打破这种模式,先由学生独立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评价、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以获取结论。

2.2实验课程的拓展一一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人体科学实验室包括运动生理学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运动保健学实验室等,拥有一套完整的体质监测设备,如身体成分测试仪、生化分析仪、心肺功能测试仪、心电图机、肺功能测试仪等,拥有一套康复保健仪器如远红外按摩床、各种电针仪、理疗设备。另外相关授课教师基本经过正规康复医学教育,所以人体科学实验室具备了对外开放的条件。由于实验室功能开放增大了实验室的负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仪器的老化和损坏增加。实验室的实验管理方案尤为重要,教学管理采取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管理。一方面,采用行为量化评价的方法,加强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并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习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来加强学生个体之间、学习小组之间的相互管理。另一方面,通过自荐、推荐和选拔相结合选取学生管理者(学生实验员和组长)来加强对班级和刁组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大了就业面。增加了实验室资金来源,使设备得以更新。老师通过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科研能力,增加了教师收入。

3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意义

3.1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解决了体育专业实验课程开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解决了学生对实验课的轻视和排斥,提高了他们上实验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和教师的积极互动,不自觉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3.2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使运动生理学实验和运动训练结合起来,优化了运动生理学实验内容运动生理学实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把握运动生理学的发展方向,摒弃过时的实验内容,实验课走向操场、赛场,与训练结合起来。不再沿用医学专业的实验内容,培养的不是医学生,而是具有懂得科学训练和运动医务监督的体育生。

3.3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促使实验室、教师、学生三者的良性发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促进了实验室的良性发展。教师通过实验过程提高了实践水平,提高了个人知识水平,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真正的参与了实验,提高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中的合作交流,提高了团结协作意识。4小结体育教育专业人体科学实验课程通过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基本实验课程开放式教学和实验室功能的开放,切合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特点,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增强了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加了实验室资金来源,使实验室、实验教学良性发展。

上一篇:系统科学理论在医疗管控中的应用 下一篇:科学理论在体育中的思路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