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特征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8-15 09:58:21

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特征与应对策略

摘要: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对外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长达三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相关经济制度与模式的转变始终都是专家和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体制的改革也为经济发展及其模式转变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支持,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成为整个体制改革的重要缩影。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本文扼要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分析了现代经济发展转变的主要表现特征,并藉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措施,以期对我国经济发展革新的道路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现代经济;经济发展模式;宏观调控;经济结构;金融改革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关键在于成功应用了适合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以1978年为起点,经济制度进行增量改革和渐进调整,1993年开始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改革战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多元状态。由此,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制度与模式的变迁历程展开分析研究,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引发社会对未来经济繁荣的投入更多积极展望。

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概述

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义,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经验和道路,是一种全方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究其发展路径,具体如下:

(一)改革开放前期。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制度主要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制度形式为主。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即是一种在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所创立的全新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全面所有制强调的是劳动共同体的形式,全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产权具有不可分性,所有劳动人民共同形成产权。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保证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后期。在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经济特区的存在面临着巨大的制度变迁压力。1980年开始,以深圳市马首是瞻的经济特区率先开展价格制度、工资制度、融资制度和用工制度的改革。在三十年的制度改革过程中,国内几个经济特区相继实现了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还对经济发展的整体架构上进行改革,并通过全面的制度变迁来推动经济体制创新,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步伐。

二、我国现代经济发展转变的表现特征

(一)宏观调控的表现。随着政府深化改革的逐渐推进,市场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同时,政府宏观调控逐渐“微观化”,政策倾斜,如央行定向降息,国家财政补贴等,都是在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此外,当下市场贸易保护壁垒已逐步消退,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大部分核心竞争力有限的企业,仍然需要依赖政府的扶持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但其个中关键,应在于准确把握扶持的力度,因过度的扶持则将导致市场秩序的紊乱,从而失去对于市场调控的意义。

(二)增长速度的表现。与其他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期进行比较,不难发现,我国经济总量正逐年不断提高,因而经济增速放缓也就是一个必然的阶段。目前,我国宏观调控机制反应迅速,于2012年放弃了保GDP年增速8%的限制,有意识的将增速稳定在7.5%左右。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平稳,就业形势良好,国内经济形势基本上没有受到国际经济萎靡的影响,也为我国经济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经济结构的表现。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中,我国长期依靠“投资――出口”带动经济的增长,且长期依靠外资带动投资市场。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我国的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长期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但是,经过改革开放将近30年的发展推进,这种发展模式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比如,自然环境的开发破坏,自主知识产权的匮乏等。由此,借助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我国必须积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四)发展风险的表现。随着国际市场的持续萎缩,长期以出口贸易为经济支柱的东南沿海经贸城市下行压力继续增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政府必须加速向公共服务职能转型。通常机遇都是与挑战并存的,在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多。正如前文所述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粗放式经济带来的弊端正不断暴露,我国自然环境压力逐渐显现,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三、促进我国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法

(一)深化金融改革。在银行储蓄收益过低的情况下,理财市场蓬勃发展,多元化资本市场自然形成。然而时下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受限于利率管制,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扭曲,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以储户补贴银行,银行补贴企业,企业资金过剩的情况,资金使用混乱,投资效率低下。虽然,这是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自然反应,但政府应当正视且重视这一现状,并给予积极引导与全面保护,尽可能打破金融垄断,切实促进金融市场繁荣发展。

(二)加大技术创新。我国的高新科技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国内当下支柱产业仍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然而这些行业资源消耗大,附加价值小,市场核心竞争力低下,对其进行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了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心。为此,可以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鼓励技术创新,不断发展新型高科技产业,并将新技术用于传统产业的革新,充分发掘与强化其市场潜力。比如,虽然已经连续经历了数十年的衰落,但美国的制造业仍然稳居世界首位,原因就在于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突出优势。我国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革新,同时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发展潜力巨大的高科技行业集中人力进行突破,从而在短时间内在部分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上与美国分庭抗礼,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大大增强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金融安全。即中央适当分权给地方,形成两级监控体制,全面推行与实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便于地方监控部门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调整,从而促进金融深化和改革。同时,落实担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现有担保制度单纯以市场资金为保证金,一旦市场出现动荡,极易造成担保体系的崩溃。政府应当积极参与进去,以国家财政作为担保制度的经济支撑,能够有效保障担保机制的稳健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体系改革正逐渐深入,其问题也慢慢显现,若要切实执行经济发展模式成功转型策略,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了减缓发展速度,注重发展质量的新阶段,必须以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经济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战略,最终实现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的回顾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1996(01)

[2]武.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新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

[3]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百年考――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4]郭颖杰.从的探索看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05)

[6]武.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国情基础[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01)

[6]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7]张旭.浅析拓展当展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四个概念[J].当代财

上一篇: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