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高考指导性因素,完善常规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15 05:46:19

挖掘高考指导性因素,完善常规教学模式

摘 要: 本文就安徽省2011年高考试题与往年试题相比的一些倾向做了一点分析,已找出一些规律供日常教学参考。

关键词: 高考 指导性因素 常规教学

一、试卷分析

1.稳中求变

与全国其他省区高考试题相比,安徽试题一直提倡平稳,难度适中,不剧烈变化。今年的高考依旧遵循这样的底线。但是,依旧可以感觉到平稳中的变化。首先高考试题选材追求新颖、追求时代感。不论从单选还是完型无不渗透着当代的信息。这种时代感不是仅仅现在时代词汇、话题的表面上,同时也体现在文字后面的时代背景,如:阅读理解A篇的信息高速公路,完全不再是把网络、信息当做普及性材料介绍,而是日常工具,即撇开入门介绍,很自然地把它当做一种社会环境或者是一种背景。这是一种认识的转移也是某种文化的转变。那么作为学生,对这样悄悄的变化应当有敏锐的嗅觉。其次,综合性有所强调,比如讲爱尔兰,包括爱尔兰历史、地理政治和文化,但同时也是西方的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有其代表性。要求教师注重本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跨学科知识渗透能力的培养。

2.纵深发展

这里所说的纵深不是单存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难度加深,更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方面的综合应用。不论是听力、单选还是完型和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一类型的考题不仅仅是考一个层面,不仅仅是考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解决一个考点要调动多方面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B、E两篇都是环保方面的文章。但是B篇表现在表层。E篇则在更深意识层面里进行渗透。总之,整套试题有意识地传递某种精神。E篇甚至从美学角度进行渗透,效果更深远。从这些可以看出,考查范围、深度、广度都在加强,但不是刚性的,而是柔性的、弥散性的。这正是上面所说的纵深发展。所以,如果我们还是带领学生每天埋头于英语的仅仅一个或两个方面,必然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同样也导致学生高考的失败。进一步强化高考命题角度从知识运用、语言结构知识点的考查向语段、语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侧重,比如:完形填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基础知识系统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3.加强了“三维”目标的考查

整套试卷渗透着文化价值观,渗透正美和正义。这已远远不是单薄的语言形式(而这种形式正是师生还在每天津津乐道的、乐此不疲的“法宝”)所能解决了。跳出语言形式教学的圈子,心怀课程意识是我们亟待加强的地方。

4.加强输出性语言的考察

本次书面表达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写作时使用一些较高级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无疑会对中学英语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年再次在写作中使用了开放性试题,改变了以往拘泥于提纲写作的形式,不仅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而且有利于考生对已掌握语言的发挥,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种趋势已被广大师生所熟悉,同时也的确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全方位发展,所以也必将延续下去。

总之,试卷各部分组成看似各自一体、各说各话,但是这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形式上有其一致性和严密的逻辑,内容上有其丰富性和深厚性。

二、对日常教学工作的反思

高考题型的变化和要求的提高促使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当今的高考及高考影响下的英语教学思路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才是有出路的,这需要老师去做而不是学生。

1.在教材出理方面,教师必须在授课之前吃透教材,这个吃透,不是从语言形式,从语法和单词上进行深挖,而是从背景、从文化、从逻辑思维上进行挖掘。然后才能正确地乃至于随心所欲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手段中不只是点一下就结束了。另外,教师应具备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具备根据学情、考情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重新排序等调整的能力。

2.另一方面,谈到学情,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优、中、劣学生,也具有立足中间促两头的教学指导思想,然而由于各种压力的逼迫,我们不能周全地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最终还是回到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于是出现尖子不尖、差生更差的遗憾。对于这种差异,只要处理得当或教师心里有数而有意识地去兼顾,效果会好得多。比如尖子生具有较强的理解接受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对教师的“满堂灌”肯定感到不满意,他们希望教师点拨指导,多给他们一些发问和练习的机会,多给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精讲多练。中等生具有一定的学业基础,但他们缺少对知识的对比归纳和总结,即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对教师的“满堂灌”多持欢迎的态度,并希望教师多讲语法,详细讲评练习。后进生基础薄弱,词汇量少,又缺少语法知识,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只喜欢听老师讲,却不愿意自己多读、多背。其实,他们最大的学习障碍是词汇较少,最致命的弱点是不肯多读。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做单项选择题,而不愿意去多看文章,多做阅读理解题。在做完形填空题时,他们多考虑选项内容,而忽视对语境和篇章大意的理解,其实,教师应在点拨篇章大意时,平时多强调、多灌输课程意识、文化意识和逻辑思维严密意识,让他们时刻用这些东西约束自己,效果会更好。总之,了解学情,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学生需要的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分层次布置练习,分层次要求和面批作业是让不同群体学生学有所得的关键。

三、结语

教学的目标并不完全是为了高考,高考不是英语学习全部,但是,作为高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对常规的英语教学还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研究好高考和高考倾向,可以直接为日常教学指明方向。而反过来,由于高考已不仅仅是单薄的语言形式的考查,其丰厚的内涵也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全面掌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晓明.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课程研究,2001,(3).

[3]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育研究,2005,(6).

上一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 FoxPro复习策略 下一篇: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