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发现之旅》娱乐化之解析

时间:2022-08-15 05:27:27

纪录片《发现之旅》娱乐化之解析

[摘 要] 娱乐纪录片一直是近几年来影视界的热门话题,人们逐渐认识到,纪录片不是一定要深刻、凝重,完全可以轻松愉快,将故事演绎得生动无比。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发现之旅》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娱乐纪录片,其真正给中国纪录片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主要从这个栏目的定位和实际操作方面进行阐述,对其中的技巧做一定范围的分析。

[关键词] 纪录片;观众;娱乐;逻辑;悬念;气氛

一说到纪录片,恐怕大多数中国人对其的印象都是“正统,凝重,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总之,是严肃的影像艺术。近些年随着电视节目的多样化,纪录片也开始栏目化,固定时段,定期播出。既然变成了电视栏目,那么它自然就要遵守电视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固有的纪录片思路和现有的电视思路之间出现了矛盾。

中国的电视节目已经市场化运作,观众的反应是第一位的,所以收视率就成为衡量节目质量的硬性标准。很多纪录片工作者还是以过去的思路来创作纪录片,没有按照观众的口味创作,一经播出,收视率低得可怜,观众不买账,栏目就得撤下去。于是众多纪录片工作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到底怎么拍你们才满意?”答案很简单,改变传统的做法,从市场角度考虑,拍观众想要看的新奇有趣的纪录片。于是,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尝试新的思路,寻找实现的方法。栏目化的纪录片形式应运而生。其中,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发现之旅》成为这些尝试中最为成功的纪录片栏目。同时《发现之旅》的成功也给电视纪录片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发展空间。

《发现之旅》能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准确的定位和完善的运作。

一、节目精神和风格定位

《发现之旅》给自己的定位是以科学精神为背景的,非虚构类的娱乐节目,这个定位非常准确地抓住了观众的收看心理,而且对于国内观众来说很新鲜,它更多地考虑了现代社会收视群体的特点。

如今“娱乐”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些强势频道通用辞典里的一个重要词汇。像DISCOVER和BBC等大众频道的制片人就非常看重这些具有科技性和娱乐性的电视纪录片,在深层次上来说,这正是这些频道用几十年的播出经验积淀出来的结果。

其实,这也反映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人们工作了一天,带着疲劳和紧锁的眉头回到家,需要的是愉悦轻松的节目,而不是要把办公室里的严肃和沉重感继续在家里延续。

因而,具有极强娱乐性的纪录片将会快速地俘获那些坐在家里手中掌握几十个候选频道的观众的芳心。 这也正是《发现之旅》准确定位的关键。

有些人会说,其实这不过就是一些历史和科学考证,这个结果对于观众来说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不错,也许单独说结果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但是这个发现的过程却是关键。《发现之旅》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整个发现的过程,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实际执行的操作

(一)素材的选择和提取

一个节目是否受欢迎,选题是很关键的。在纪录片选择题材方面,很多人十分注重抓取那些历史与现实发生碰撞的事件,既显示出历史的纵深感,同时又凸显社会发展变化的意义。这样固然赋予了纪录片很深的内涵和意义,可同时又总让纪录片给人一种过于正统的感觉。而《发现之旅》总能从一些历史片段或者科学小课题入手,选出一些能给观众很实际直观的印象的题材,决不泛泛地谈整个事件,而就其中的一点深入展开,将它彻底地剖析。

《发现之旅》严把选题关,选题不吸引人绝对通不过。其实选题时的巧用心思更胜过后期的全力编辑。《发现之旅》的选题是经过细致的观众调查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口味成了关键。比如说现在观众最喜欢看什么,从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统计来看是考古类的,其次是自然之谜,还有军事类的,所以这三大类节目成了《发现之旅》的主打,播出之后反响很好。

《发现之旅》在选题的时候首要考察的是题材是否具备故事性,是否有科学基础。所以在选故事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估,这个人物怎么样,这个过程是否曲折,通常来说,编导们喜欢很曲折或者走岔道的,因为这个很符合片子的要求。实际上《发现之旅》的片子从故事上来讲,不是用编导的角度和眼光,而是故事中人物的眼光,也就是说故事里的科学家和考古工作者,或者说当事者。实际上只是在讲述他们是如何发现的,而不是编导如何发现的。

(二)令人兴奋的故事

完美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是许多国际纪录片制作人所反复强调的。影片要有新鲜的故事和丰满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主人公不一定就是人类,可以是动物,甚至是某个地方。但是故事必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美国有一种“钩子”(Teaser)理论,强调片子开始1分钟就要伸出“钩子”挑起观众的兴趣,而整部片子要在适当的间隔里安插“兴奋点”,这些兴奋点要像过山车一样起伏错落,富有刺激性,调动观众的收看情绪和兴趣,一直到片子结束。

中央电视台《纪事》栏目要求30分钟的节目至少不低于8个兴奋点,湖北电视台要求15分钟的纪录片,兴奋点不低于5个。纪录片需要好看,需要有兴奋点,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而纪录片如何把故事编辑得更好看、更有戏剧化冲突则是个技巧上的问题。

纪录片不仅要有故事,而且是你能展现得最好的故事,你的描述故事的角色,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故事是充满魅力的成人的童话,纪录片就是要为人们讲述非虚构的童话。但是,都是讲故事,效果却有着极大的差别。

在兴奋点设置的环节上,《发现之旅》显然做得十分出色。《发现之旅》强调的是具有揭秘和求证行为,尤其在求证的时候有更强调一些逻辑在里面。在《发现之旅》的片子中,每一个悬念、疑问、假设、推断和结论无疑都是一个兴奋点。《发现之旅》节目的风格决定了悬念的提出和逻辑的推进是整个栏目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对这两个环节的把握程度直接体现出对兴奋点设置的深刻理解。

悬念的设计要巧妙自然,不要故作惊人之语,逻辑的推进更要经得起推敲。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这些技巧,但是在使用上显然还不够纯熟到位,尤其在整体的创作思路上体现出的差距更明显,因此拍出的片子不耐看。比如悬念设到什么节点上,是否层层推进,悬念本身不玄奥,但是非把它弄得很玄奥,或者这个事情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应该转到下个环节了,但是又没有及时地转,就属于比较拖沓的问题。可以说,在这些环节上的功夫,《发现之旅》的编导做得很出色,讲故事的手法也相当的老练,准确的陈述、适当的铺垫、缜密的推理、精彩的想象、跳跃思考的角度、令人信服的假设,这些兴奋点上的出色表现让观众大呼过瘾。

以于立军做的《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间》为例,在黄河岸边的喇家村发现了几具骨骸,在其他人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考古发现,但是该片却能把一个枯燥乏味的考古题材拍得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能让观众目无旁骛,实属不易,这就是编导在兴奋点的设置上高人一筹的表现。

(三)编导的操控

在确立了片子的风格、选题之后,编导就成为关键。他要负责控制、推进和修改整个片子,在方向性的问题上作出决断,因此编导的执行能力就成为整个片子的关键,成为保障片子品质的最关键的环节。

编导要形成思路清晰、实拍性极强的剧本。剧本,可以说是片子的根本,特别对于《发现之旅》这样逻辑性极强的片子。剧本就是方向,就是灵魂,各种随机创作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全组的创作人员和制片人员所能随时依靠的基础。因此,一个剧本的形成,要靠编导反复推敲不断改进才能最终成型。首先,剧本要让每个人都能读清楚编导的意图、拍摄思路,因而,先要做到平实易懂。其次,编导要将影片的娱乐性和故事性准确地体现出来。在悬念的架设上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在逻辑的推进上要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其实就是剧本的核心部分,一个编导要在这里做到“独具匠心”。最后,编导要对剧本每一个部分的拍摄和制作有详细的计划,用“胸有成竹”来要求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编导要有整合创作力量的能力。电视创作永远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需要有一个把大家的创作优势集中起来的人,这个人就是编导。编导的能力可以有侧重,有的偏重于前期写作,有的偏重于现场拍摄,有的偏重于后期制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并不在行的一面。因此,位置和沟通就成为关键。编导并不是高高在上、指颐气势地要求别人,而是要将自己想要的东西准确地传达给别人,通过他们在专业上的优势充分地表达出来。

(四)制作的组合

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符号(画面)传播信息。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视觉必须是第一性的。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80%来自视觉,20%来自其他器官。视觉语言是创作者用以构成视觉形象表达创作思想的各种手段技法的总和,因此视觉艺术、画面思维是纪录片创作人员应有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电视纪录片表达创意、展示故事的主要创作思维方式。

现在的很多纪录片堆砌了大量的解说词,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听电视”的“歧途”。而《发现之旅》的影像风格却比较独特,他们注重情节和气氛,因此前期的实拍对于他们来讲是十分关键的。

由于《发现之旅》的探秘求证的性质,所以,影像风格也就偏重气氛性镜头,讲求构图和光的运用,尽量营造神秘和悬疑的气氛。比如,情景再现是现在很多纪录片、电视节目应用的手段,大部分都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经常主观制造前景,将主要人物放在焦点以外,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发现之旅》在进行片子架构的时候,大量地运用这种手法,让观众随时进入到其中,因此也更吸引人。另外在服装、道具、化妆、制景等细节方面的注重也给影片增色不少。

在剧本和前期拍摄都结束以后,开始进入后期编辑,这是对影像的一次再创造过程。在这个时候,运用各种后期手段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将配音、音效和音乐的工夫做足,和画面整合在一起,片子的最终气氛就形成了。

三、结 语

《发现之旅》靠节目的品质来打动观众,富有文化内涵,传播知识的同时更在传播一种思考的方式。把一个电视栏目按照电影化的操作方式来运作,这对整个栏目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它是一种良好的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曹娟,张鹏.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精神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02).

[2] 卢晓云.浅析纪录片的美学特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04).

[3] 张涛,权莉.发现之旅学术研讨会纪要[J].现代传播,2003(04).

[4] 刘阳.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界,2009(06).

[作者简介] 林宇飞(1972― ),女,黑龙江宝清人,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张艺谋电影音乐赏鉴 下一篇:谈钢琴对电影主题与情绪的诠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