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列与渐进:电视纪录片的两种结构思维

时间:2022-05-20 09:44:51

平列与渐进:电视纪录片的两种结构思维

电视纪录片是以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视听结合语言,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的历史或者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如果说纪录片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那么它同时又是一种“叙事”的艺术、“结构”的艺术。

在电视纪录片中,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和意义化,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表达作者的审美感知。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由于构建结构主体的不同而导致结构样式多种多样。不过,任何结构都是人们思维的结果,而对结构思维的考察和研究,或许能够给我们理解和把握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带来捷径。结构思维是行文思维阶段将生成的时间性、空间性材料转化为一维的、线性的语言链和语言流的思维过程。结构思维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和材料的叙述创造一个拟自然的时空结构和逻辑结构,让人清晰明白,便于理解和把握。而达到这种状态的结构思维则是平列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

平列结构思维

平列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的各个结构单位保持一种平行、并列的空间关系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平列结构思维往往呈现为板块状态或者块状,因此,又可以称为板块结构思维或者块状结构思维。平列结构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情节内容以板块为单元,单元内的容量比较大,但单元的数量比较小;(2)板块之间在内容上是相对独立的;(3)板块之间没有过渡,是段落切换,往往带有跳跃性。从平列结构思维中的板块之间关系看,又可以大致细分为逻辑上的平列结构思维、空间上的平列结构思维和时间上的平列结构思维等几种具体的思维形式。

逻辑上的平列。所谓逻辑上的平列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表现出一种共存的关系。此时提出“为什么”或是“会怎样”,得到的答案往往一致。在纪录片中具体表现为所记录的事件的核心程度、重要程度相同,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几个事件同时展开。例如法国让・鲁什的《夏日记事》围绕一个问题“您幸福吗”,在巴黎街头随机访问百姓,这时候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对幸福的定义和解释,但让・鲁什并不对答案进行分析、解剖,他只是采集答案,让观众看到这些答案,所有的答案犹如一盘散沙被聚集到这个中心问题上,答案后面所产生的思考留给观众自己,这样的姿态充分体现了纪录片是记录真实而不是构建真实的特性。央视《记事》栏目也做过一期类似的节目《幸福在哪里》。总之,逻辑上的平列的叙事结构都把纪录片在内容的广度上进行了拉伸,这种拉伸往往带来惊奇的效果,惊奇之后意犹未尽发人深醒。

空间上的平列。相对于逻辑提出的“为什么”或是“会这样”的问题,空间关系探究“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纪录片从空间上延伸出人物、场景、事件等元素,空间上的平列结构,就是指构成的元素与元素之间表现出平列的关系,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也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例如《话说长江》,用长江做总线,讲述长江沿岸文化风俗,从宜宾的五粮液讲到吗塘坝山上挂着的棺材,这些特色文化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一定的外在联系,他们各成特色,从长江的南岸讲到北岸和反过来讲的效果是一样的。导演田壮壮在接受《母语》杂志的采访时曾说过:“就我个人来讲,不太喜欢反映社会问题,如反映贫困、反映文明等很大主题。我喜欢带一点审美的陶冶性情的东西,也就是心性当中一种感言的东西。那种温暖的感觉我觉得特别好,有一种心事相通的东西。”正是在这种创作意图的指导下,带来了空间上平列的叙事结构。

时间上的平列。纪录片在时间上延伸出人物、事件的发展状态,在时间上的平列意味着这个时间段中的不同人物,发生的不同事件处于一种平列状态。通过视觉剪辑,纪录片可以将同一时段发生的不同事件罗列在一起集体呈现,让观众获得多角度更丰富更客观的信息。例如discovery做的人文地图系列,介绍中国、意大利、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在讲述每一个国家时都采用选取若干个典型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一个典型事件。把这些人物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交叉剪辑他们的发展过程,这些事件或人物在同一个时间纬度但不同地点纬度保持平列关系。因为时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时间上保持平列只能说是在一个时间段上保持平列,这种结构多用于围绕一个中心,同时叙述几个独立事件的电视纪录片。

渐进结构思维

渐进结构思维是指各个结构单位的内容之间,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切入,保持一种前后相继的不可逆转的逻辑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程度关系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渐进结构思维往往呈现出线性结构特征。因此,又可以称为线性结构思维。渐进结构思维一般具有三个特征:(1)叙述单元容量小,内容相对比较零碎,但单元数量较多;(2)叙述单元之间有一定联系,成为一种线索关系;(3)叙述单元之间有过渡性连接,不是大幅度切换、跳跃。渐进式结构思维可以分为逻辑上的渐进结构思维、空间上的渐进思维、时间上的渐进思维以及程度上的渐进结构思维等多种样式。

逻辑上的渐进。逻辑上的渐进结构思维最为常见,可以说逻辑上的渐进是结合了时间、空间、程度上的渐进,是对事物的原因――产生的先在性、环节性、过程性;背景――依存的大背景、大气候;功能――作用、影响、意义的追根究底。这样的叙事结构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紊而不乱。例如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第一集海洋时代,先提出“葡萄牙和西班牙如何在五百年前雄霸世界”这个问题,然后对该问题的起因、背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称霸全球的原因。《大国崛起》中对每个国家的讲述都采用这种逻辑上渐进的结构:提出问题――寻找原因背景――解决问题――引发启示。这12集又一起作为“为什么会成为大国”这一问题的各个要素,回答了中国如何再次崛起的重大问题。

空间上的渐进。空间上的渐进通过深入细致地探究事物存在现象的全部内涵以及内部构成要素的特征、特点,彻底了解这个对象的内容和形式。相对于空间上的平列,空间上的渐进重点是表达出渐进的过程,显示出构成元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元素之间也有较为严格的排列顺序,如果交换位置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效果。

空间上的渐进可以用于围绕一个主题同时叙述几个独立事件。例如纪录片《幼儿园》,导演张以庆以幼儿园的一个班级作为个体,连续三年跟踪拍摄小朋友们在小班――中班――大班的生活实况,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在观众面前展开、放大,同时导演要表达的意义和片子的价值也逐步清晰和提升。使用这种空间上渐进的叙事结构最好是有张力的题材,否则,容易出现板块分散的现象,使得板块和板块之间因为缺乏内在的必要关联而使整部片子显得零散。

空间的渐进还表现在以空间为结构辅以时间维度的方式。例如日本的《万里长城》,先以空间来建构,再加入时间顺序的叙述,获得在空间上的渐进。不仅关注了长城的历史,还关注了长城现状及其周边人们的生活状况。

时间上的渐进。在时间维度上,事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我们通过对事物发展状态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原理。在纪录片中,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发展,事件上一刻的状态延续到下一刻,并影响下一刻。美国纪录片《篮球梦》,讲述的是两个美国少年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进入NBA打球这个目标奋斗四年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展现两个少年在生活上、学业上、训练上不断遇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选择。随着情节的层层深入,少年的奋斗精神和不断出现的“险情”吸引着我们,他们的遭遇在观众的身上得到回应,观众在少年身上看到个体的理想从种子萌芽到长成大树的过程。虽然这个时代早已远离所谓的“梦想”、“英雄主义”,但是《篮球梦》确实将现实和梦想牢牢的结合在一起,打动了观众。

程度上的渐进。逻辑、空间、时间上的平列或是渐进都属于“定性分析”,讲的都是“质”,而程度上的渐进则涉及另外一个维度――“量”,程度上的渐进结构重点探究展示的是事物所具有的功能的大小、意义的远近。在结构安排中常使用降幂的方式突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导致的影响。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介绍自然现状的专题片,例如飓风的成因,亚马逊森林的形成等。

结束语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特别是随着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发展趋势:更为广泛、更为自然、更为逼真地表现现代生活;更为细致、更为深入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但不管怎样,平列与渐进作为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基本思维方式,贯穿于电视纪录片结构思维的始终,对其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建构起叙事框架,最大限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传播。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栏目责编:陈道生

上一篇:品牌塑造“三板斧” 下一篇:怀柔杨宋,中国的“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