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中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探究

时间:2022-08-15 01:59:52

教学改革中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探究

摘 要:“分层次”教学模式是立足于素质教育,针对学生的基础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积极拓展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31-01

“分层次”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愉快、宽松、合作、共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利于激发全体学生自觉性和能动性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一方面,任课教师对“分层次”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组织、发挥教师的专长,教学更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分层次”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原来的“教师逼着练”变为“自觉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态度的转变大大激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情感。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翻开中外教育思想史,我们很容易找到有关分层教育的理论。当代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1978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们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每一个孩子在思维和学习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者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实比较彻底的分层次教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体现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中。当时许多学者试验了许多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这些思想传到我国后,对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战”以后, 随着欧美各国对“英才教育”的重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进一步加以完善。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理论表明,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有所得,逐步提高,获得大面积丰收。分层教学,即是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对学生的客观分析,对他们进行同级编组之后实施分级教学,分级练习,分级评价,分级校正。并结合每个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同时调动学生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各级学生的可能性相互适应,促使各级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分级发展的目的,满足人人都想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到优质教育,从而达到“分层施教,逐类推进,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次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作相应的改革;学进度向非学进度转变;由统一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向多元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转变等等。教师对学生教授的是同一教材内容。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但因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体技能水平、学习能力等的不同,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的层次。教材本身存在着内容多、时间紧的特点,这种也给老师提供了一个较为灵活的空间。在不同的班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都能作为较为准确地安排与取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些原先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了更快的提高,而一些较差的学生原来缺乏自信心,心理障碍较大,在原来的班级里没有太多的课堂实践机会,如今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了较多的实践机会;多数学生得以真正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中去,并且各自都有所收获。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发展意向和意愿进行合理分类。按照自主选择与成绩相结合的原则,分层的标准主要侧重于按照学生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即学生分层,无优劣之分,目的是为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和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促进学生的提高。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品质、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又在按成绩分班的基础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允许他们在开课最初的两周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自行调节,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班听课,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因简单按成绩划分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在实际教学中,各班可有各自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用不同的教材,有各自的教学进度,各自考核内容。一般分层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班内分层,即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二是采用“走班制”的模式,也就是在保留原来专业班级的基础上,学生在上课时间采取“走班制”的模式,即打乱原有的专业班级限制,学生自行到自己所在层次的班级里去上课,课后返回自己的所在专业班里继续以外的其他课程学习。

教学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它要求我们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总之,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形式,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充分满足各层次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朝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简焕镇主编.《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概论》天津教育出版社.

[2] 《分层次英语教学活动》.译林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下一篇:用“爱”放飞特殊儿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