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时间:2022-11-05 11:53:33

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摘要: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主要途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有助于发挥学生专业特长,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受政策背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因素的影响,“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课程考核尤其需要优化和加强。

关键词:“专创融合”;课程设计;新媒体营销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和社会变革、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1]数字时代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需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专创融合”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助于激发人才培养的创造力,为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两张皮”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高职“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推进“专创融合”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同年,为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大赛主旨之一就是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改进课程,强化实践。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建设“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二)相对滞后的课程体系跟不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突出技能教育特色,需要在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规范课程设置上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聚焦行业发展中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持续增加创新、创意、创业课程数量,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和跨专业交叉课程,构建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训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通识性的课程定位不适应企业对双创人才的实际需求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创业课程密不可分,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通识性的创新创业课程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院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融入专业核心课程[2],从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各方面建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要融入相应的工作情境,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内容移植到实际的工作任务中,激发、培养和输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商业运作,获得潜在职业机会。

二、新媒体营销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新媒体营销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新媒体运营的互联网思维、技术工具和运营方式。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在新媒体营销岗位群工作的基本能力,进而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得到有针对性的提升。

(一)课程体系专业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行

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课程内容选取围绕两条主线,一是专业技能培养,二是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横向理论线主要解决新媒体运营技能、运营模式、运营方式和运营技巧的问题。纵向应用线以创新工具和创新方法为依托,主要解决创新工具学习、创新方法应用、创业实践达成的问题,逐步实现创新行动力和创业精神的提升。1.专业技能培养。依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将课程分为四大主题:思维篇,以创新思维破冰———新时代的互联网思维为主题;技能篇,以创新工具应用———新媒体编辑技能为主题;应用篇,以创业技能培养———新媒体运营实战为主题;实战篇,以创业大练兵———创办你的企业为主题。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创新工具和创新方法,将商科经营理念、商业管理模式、商科经营流程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行动力的培养。充分挖掘企业创新创业资源,将其改编成完整的创业教学案例,并对每个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经营理念和商业创新思维。学生小组使用创业经营沙盘模拟软件,完成一家初创企业三年的完整运营,实现创业团队建设、创业资金使用等创业知识与新产品开发、新媒体运营等专业知识的互融互通,能够将专业技能有效应用在创业模拟中,塑造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为理论依据,学习者围绕某种主题、现象、话题,基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生成新的意义,建构新的知识。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跨专业领域的探究性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观建构能力与主观能动性。新媒体营销课程“主题”的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专业经验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提供大量的、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运用在线绩效工具组建学习、考试、实践模拟模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主题教学”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学生通过完成相关主题任务(作品或产品),结合项目式学习、情景体验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获得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企业真实项目

院校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拉近了教学与市场和行业的距离,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市场观念和实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地调研分析。在“新媒体编辑技能项目”中,学生需要完成企业产品的详情页设计。在以往的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学生模拟案例进行产品详情页设计,这种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千篇一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后,为更好地完成企业任务,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商场实地考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与用户沟通,分析目标用户需求。项目任务的成果既展现了学生对产品新的认识,又有机会在市场中得到检验,促进学生向新媒体运营专员的角色转换。2.企业产品进入课堂。院校引入企业产品直播营销项目,学生按照直播团队的方式进行小组分工,完成直播产品选品、直播方案撰写、直播间搭建、直播海报设计、直播营销话术、直播复盘等直播营销全流程工作,小组之间互相竞赛,不断创新直播营销技巧。企业教师从直播准备和直播销售额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在完成直播营销任务时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职业感,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互融,提升了职业素养。

(四)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新媒体营销课程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出发点,课程网站包含网络视频、文本资料、案例资源、图片资源、试题库、讨论专栏、在线互动等内容,把尽可能多的资源整合到网络课程平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下,学生可以随时在移动终端上学习,参与多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活动,实现个性化学习,融入混合学习环境。网络课程平台将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了学习模式,做到了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的统一。

(五)实施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完善学习规划,迭代升级学习成果。为达成提升创新行动力教育和创业精神教育的教学目标,新媒体营销课程采用跨学科的课程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视频营销、内容营销、社群营销、自媒体营销四个项目的评价,主要考察创新行动力的达成。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定位于学习者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形成,对课堂观察、课堂讨论、开放式的项目作业、研究报告、进度日志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增进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识,推动学生成就感的获得,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总结性评价主要针对课程中平台营销这一实战项目,旨在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创业精神教育的成效。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自主选择真实的平台开展真实的网络营销活动,在真实的运营中与校友、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创业合作关系。外部资源拓展和网络营销绩效是评价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

三、“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方向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背景、岗位职责和工作能力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一要具有创新意识,不断尝试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学习任务和评价方法,探索不同类型的项目教学和行动教学,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二要增强多元化的领导能力,与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科研机构及其他有关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丰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活动,激励学生将创新创业学习与专业和职业抱负联系起来。[3]三要具有反思能力,将“专创融合”之后的课程与原课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定期回顾和评估,有机融合思想与行动,实现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渗透交融,提高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二)构建“学做赛创”的课程内容体系

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双创教育改革相关要求,“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一要对接产业发展,既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内容支持,又为技能培养和考核提供实训平台。二要对接创业比赛项目,让学生体会经营决策、市场定位、商业模式、财务决策等创新创业关键环节的系统性,知道“怎么创”。三要对接真实创业项目,让学生开展真实项目运营,进行商品推广与销售,鼓励学生“敢于创、乐于创”,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自信心。

(三)实施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强调以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为核心,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主题或内容组成教学模块,教学模块在内容、时间和评价上自成一体,有一定的独立性。模块化教学改造了重知识内容组织的线性序列,通过结构优化实现学科融合,促进课程功能的发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基础与潜在能力,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四)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实施过程化考核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常态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改进过程化考核方案,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线上教学平台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资料管理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对学习行为和效果作出更加及时的分析和反馈。考核方案设计应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将在线学习时长、参与讨论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纳入考核体系,重点关注学习态度、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四个层次,突出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以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更加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效为价值导向。

(五)加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

实施课程诊改,提升教学质量,是开展课堂革命的基本要求。课程诊改一要依据课程建设方案,结合绩效考核落实年度建设任务。二要基于课程标准,实时监测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同步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三要基于课程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规律,形成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有效落实“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参考文献:

[1]陈煜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N].人民日报,2021-01-20(9).

[2]曾秀臻,李亚昕.论高职“专创融合”的课程选择及实施路径[J].职教论坛,2020(7):64-70.

[3]崔军.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家框架:理念更新与思路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20(5):63-69.

[4]李彦蓉.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2):108-110.

作者:杨晓黎 刘凤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自然资源生态价值核算研究 下一篇:财务管理视角企业纳税筹划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