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08-14 10:32:18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几种方法

多年来,笔者临床对糖尿病的治疗,分别采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法;滋阴增液,清胃泻火法;滋补肾阴法;温阳滋肾法;健脾益肾法等五种方法,临床屡用获效。现分述如下,供同道临床参考。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法

适应症:烦渴多饮,随饮随渴,口干舌燥,小便频多,舌红少津,苔黄干燥,脉洪或数。

证候分析:烦渴多饮,口干舌燥是由于胃火熏灼或心火上移于肺,肺阴耗伤,津液不能敷布所致,小便频多是因燥火内燔,故渴欲饮水自救,饮水虽多亦不能化为津液,肺失治节之权,致水液直趋于下,皆从小便而出。舌红少津苔黄,脉洪或数,均系内热炽盛之象。

例1:男,48岁,,某炼油厂工人,2001年8月10日初诊。患者近3个月来,常感口干舌燥欲饮,随饮随渴,小便频数,四肢乏力倦怠。查空腹血糖:8.5mmol/L,尿GLU(+),舌质红,苔黄燥,脉数。此属肺胃津伤,内热炽盛之证,治宜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加味白虎汤治之。处方:生石膏30g,知母、黄芩各20g,沙参、花粉、生地、粳米各15g。守方服药30剂,诸症皆除,查空腹血糖:6.0mmol/L,尿GLU(-),脉舌正常。又嘱其服麦味地黄丸2个月,以巩固疗效。3年后随访,旧病未再作。

滋阴增液,清胃泻火法

适应症: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口渴欲饮,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

证候分析:多食善饥,是由于阳明热盛,精微耗伤所致。形体消瘦是由于胃火耗伤精血,肌肉失去荣养。大便干燥是因胃府燥实,消灼津液,致大肠失去濡润。舌质红,苔黄干燥均为阳明燥热内实之证。

例2:男,55岁,农民,2002年8月7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来渐感倦怠乏力,虽多食善饥,而形体消瘦,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查空腹血糖:10.2mmol/L,尿GLU(++),舌质红,苔薄黄干燥少津,脉洪数。此属阳明燥热内实之证,治宜滋阴增液,通便泻火,用增液承气汤加味治之。处方:玄参、麦冬、生地各30g,大黄9g(后下),芒硝6g(冲服),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5g。服上药20剂后,大便通畅,口渴已减,饮食正常,查血糖7.6mmol/L,尿GLU(-),舌质稍红,苔薄黄有津,脉数,遂上方去芒硝加桃仁12g,继续服20剂,诸症消失。复查血糖、尿糖均正常,1年后随访一切正常。

滋补肾阴法

适应证:吃不多,咽干舌燥,渴而多饮,尿量多而浑浊,形体消瘦,舌红无苔,脉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肾精被耗,日久气阴两伤,致胃气虚弱,故食不多而消瘦。肾脉经喉咙而络阴器,肾水不足,不能上滋,故咽干舌燥,渴而多饮。热伤肾阴,下焦虚衰,肾气摄纳不固,故尿量多而浑浊 。舌红无苔,脉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证。

例3:女,59岁,农民。因发现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在某医院就诊,检查空腹血糖12.2mmol/L,尿GLU(++),诊断为糖尿病。曾口服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治疗两个月,疗效不佳,于2003年3月12日来本院中医科就诊,余观病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动则气喘,头晕头痛,咽干舌燥,渴而多饮,尿量多而浑浊,又查空腹血糖11.7mmol/L,尿GLU(+++),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此属肾阴不足,气阴两伤之证,治宜滋补肾水,益气养阴,用六味地黄汤加黄芪治之。处方:熟地、山药、黄芪各30g,山萸肉12g,泽泻、茯苓各9g,丹皮15g。守服上方90剂,诸症皆除,化验血糖、尿糖皆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温阳滋肾法

适应证:小便频数量多,或饮一溲一,尿如脂膏,面色黧黑,阳事不举,耳轮焦干,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后分析: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脂膏,乃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精微下流之证。而饮一溲一乃气阴被耗,肾阳虚弱,下焦虚惫,摄纳不固,约束无权之证。由于水谷之精气不能营养全身,残留之浊阴又不能排除,所以面色不荣,而现黧黑,耳轮焦干。阳事不举,是命门火衰,宗筋弛纵的表现。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均为阴阳两虚,气阴大亏之象。

例4:男,52岁,农民。2004年4月10日初诊。近半年来,自觉疲乏无力,形体消瘦,小便频数,饮水后即小便,夜间尿浑浊如脂,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痛膝软,阳事不举。查空腹血糖10.3mmol/L,尿GLU(++),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此属阴阳两虚,气阴双亏之证。治宜温阳补肾,益气滋阴。取金匮肾气丸加黄芪治之,处方:熟地30g,山茱萸15g,泽泻、茯苓、丹皮、附子各12g,肉桂6g,黄芪、生山药各30g。前后共服药90剂,诸症悉除,查空腹血糖6.2mmol/L,尿GLU(-),舌脉正常,嘱其再服金匮肾气丸两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血糖尿糖均正常。

健脾益肾法

适应证:多饮、多食、多尿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腰困肢冷,气短少言,身体倦怠,腹胀便溏,伴见面部下肢浮肿,舌质淡苔白润,脉象沉细。空腹血糖尿糖异常升高者。

证候分析:气短少言,倦怠乏力,腹胀便溏等证均为脾虚之证。腰困肢冷为肾虚之象。脾主运化,肾主水,脾弱肾虚,排泄水湿无力,水湿溢于肌肤,故见浮肿。脾肾两虚,固摄无权,脏腑之精微随小便而出,故尿中含糖。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均为阳虚之证。

例5:胡某某,男,60岁,农民,2004年8月9日初诊。患者近两个月来,自觉形体消瘦,疲乏无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腹胀便溏,腰困肢麻,下肢浮肿。查空腹血糖9.0Mmol/L,尿GLU(++)。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观其脉证,此为脾肾两虚之证,治宜健脾益肾。处方:生山药、黄芪、扁豆、党参各30g,菟丝子20g,白术15g,葛根12g,炙甘草9g.遵上方服60剂,食欲大增,体重增加。诸证悉除。半年后复查血糖6.1mmol/L,尿GLU(-)。

小 结

上述五法是笔者临床治疗糖尿病所常用的方法,但临床必须审慎辩证,灵活变通,既不可固执一方一法,更不能机械进行论治,这样而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剖宫产窒息儿复苏75例体会 下一篇:延期植皮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