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8-14 10:28:32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也是新世纪的人才所必备的素质。美国教育家杜威曾就传统教育中缺乏创造性的弊端提出过批评,提倡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日益受到重视。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创设疑问情境,启动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叩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创造才有灵感和源泉。新课伊始,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设置疑问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制造认知冲突,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的疑问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创造性思维已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越活跃、越深刻,心中的疑困被激起,形成悬念问题,置其于积极探索的疑境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态度投入学习活动。例如,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一课时,有的教师请学生欣赏一段动画,并讨论后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这样的情境动画)鲁宾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然后出示问题: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试说明理由。下面有两项选择: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大家都很聪明,都选择第二个答案,理由也比较充分。因为第二种吃法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样,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再加上教师的小结,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自主思考,标新立异,强化创造性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生物教学更是如此。课堂上,当我们顺乎学生的天性、精心设计情境激起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标新立异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的课堂在不经意间有了活力,变得丰富起来,生动起来,创造发明也并不是神话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可见,学生的发散思维凸显之时,创造性思维也得以强化。例如,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片断时,有的教师布置学生:1、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流动的?)2、看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3、分组讨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直观性较强的“能量流动图解”使学生对“能量流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对“能量流动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突出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从而强化创造性思维。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生物学观点。

三、实验操作,发展创造性思维

实验操作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最有效途径。生物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要‘手脑并用’。在用脑的时间,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间,同时用脑去想,才有可能去创造。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齐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生动地说明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对发展智力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学“植物茎的输导功能”一课时,有的教师布置学生实验:2人一组,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已染色的杨树茎段纵切面和横切面,然后讨论:枝条的哪一部分被染红了?由此得出什么结论……这样,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他们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材,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中华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市第六中学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