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时间:2022-09-11 04:35:41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已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与这种形势是很不适应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教授最近指出:“获得诺贝尔奖,需要积累,需要有很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教育的知识面太窄,缺乏基本素质的训练等多种不足外,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下面就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

一、诱发动机,创设情境

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1)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细胞数量增加过程中,如何保持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呢?”又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有丝分裂”时,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总结如下表:细胞周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个数2N2N2N4N2NDNA分子数2N4N4N4N4N2N然后问学生:“这些数量关系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呢?”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减数分裂的模型,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又如,在讲“自然选择”时,我介绍了达尔文考察过的克格伦岛,使学生沉浸在昆虫与风暴搏斗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二、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蛋白质代谢”时,可向学生提出:“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在人体细胞内都能合成吗?”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连续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例如,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引导学生观察“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和“中心法则”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哪里?(2)为什么基因中存在着遗传信息?(3)遗传信息如何从基因传到蛋白质的?(4)在什么情况下,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差错?其后果如何?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生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系统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

以上从四个方面列举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还很不全面、很不完善。并且创造性思维能力仅是创造能力的一部分,而培养创造能力也只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部分内容,在生物教学中,要全面实施创造性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上一篇:观察事物用“五觉”,写好作文并不难 下一篇:雷倒众生的另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