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切入点

时间:2022-08-14 09:50:25

正确把握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切入点

摘 要:新课程改革指出小学教学应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无效教学为有效教学,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找到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切入点

小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指的是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效率上要优于传统小学教学课堂。以素质教育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着手:

一、以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为先导

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构建中,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入教学内容是有效的教学方式。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从已知知识中找出与未知知识的连接点,解决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对不能同化的新知识而出现的认知冲突。一个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思考和自我探索。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相关的客观教学条件,如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素材,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师生协作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以《声音的产生》一课为例: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知声音的产生原理,并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在本课教学内容引入之前,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如“同学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下雨打雷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一样吗?”如此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探究热情。然后,教师准备教学活动开展所必需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怎样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准备材料包括:小闹钟、塑料袋、水、玻璃瓶。实验方式:将已经定时的闹钟装入塑料袋做好密封放入水中。然后组织学生将耳贴在玻璃瓶上听瓶内的声音,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可以听到声音。借着学生产生的疑问来向其讲述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原理。教师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拓展实验内容,来让学生谈论“声音产生的奥秘”。实验实例:利用音叉在水中的发声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1)将震动的音叉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倾听和观察发声的物理现象――能够听到声音且水面有波纹;(2)让音叉停止震动在放入水中,同样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倾听――没有声音且水中没有波纹。从两次实验对比中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音叉的发生是因其震动而产生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问题情景创设引出教学内容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内容,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辅导学生完善实验内容并做好问题总结。

二、以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为前提

著名科学教学启蒙学家刘默耕先生曾讲到:就教学而言,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儿童念书”,也不再是一味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传授知识,而是要为儿童的学习认知精心设计所学知识所必需的“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和重组,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认知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材料,既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贴近学生的社会实践认知,同时要融合趣味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互动的同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以《有趣的磁铁》一课为例:吸铁是磁铁的最基本特质,然而“能吸铁”并不等于“只能吸铁”。为帮助学生正确地区分这一概念,教师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可探究材料:铁钉、铁皮、木块、纸片、铜丝、硬币等材料,在教学开展前让学生认识材料的各自特点。然后组织学生亲手操作,在活动中发现磁铁能吸引铁钉、硬币、铁皮等材料。然后,教师让学生讲述不同材料的组成元素,其中硬币为镍质材料,铁钉和铁皮为铁质材料。进而学生在操作认知和体验总结中得出:磁铁能吸铁而非只能吸铁。

三、以寻求最优化教学活动开展方式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有一句名言: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开展,教师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和认知方法。新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强调自我探索和开放思维。其中,实验教学也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转变。在这种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验探索过程。以《认识光》一课为例,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借助已有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以谈话的形式来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大世界,周围有很多美丽的事物。特别是我们生活周围的夜景,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夜景。(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农村或城市不同的夜景景象)

生:好美的夜景!

师:美在什么地方?

生:星光美、灯光美、街道美;

师:其中最美的是什么?

生:光的绚丽多彩。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光的知识”。

师: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了它,我们将面临一片黑暗,所以我们要对光的知识要认真的学习和掌握,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光是怎样传播的。

然后,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配合完成实验内容,并汇报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最后,教师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实验操作,并仔细思考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深入的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方法,这对打造高效课堂至关重要。

四、以落实自主性探究为关键

自主探索是指在教学中以教材资源为基础,发挥学生的主体思考能力,促使其养成自我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模式。以《改变浮动和沉》为例,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重组。教学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所可能需要的材料,如,水槽、橡皮泥、硬币、水、盐、烧杯等、气球等。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以上材料完成以下实验内容:实验一:不借助任何辅的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实验二:借助多种实验材料使沉在水中的硬币浮出水面;实验三:设计多种方法使小潜艇在水中自由的沉浮。

以上每一项实验都有着不同的实验目的,可以从多角度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不同实验内容的探索思考和演示操作而总结出:可以通过改变物理形状、借助外力、增加液体浓度的方式来达到使物体漂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萍萍.小学科学课堂有效评价之五要素[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12).

[2]徐孟琪.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不和谐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01).

(作者单位 山东省章丘市水寨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在反思中追求有效的品德教学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