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2-08-14 08:32:18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教学工作之中,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文明。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情感教育涉及到一个人的心理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他的感觉、知觉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感情,他的价值走向、态度、情绪、利他主义和道德观。”面对越来越强调“人才观”、“素质观”的现代社会,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教学工作之中,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文明。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潜移默化 以情感人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即一个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这好似物理学中的“感应”现象,再加上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是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具体地说,为师者必须具有“三爱”情感,即热爱教学工作、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而这种情感,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

《学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尤其是语文教师,要与学生接触交谈,一是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能促进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三是能使师生的知识、才能得到互补(课余交流可谓是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的形式之一)。如有位同学,患有肾病,常常因病请假,老师就利用休息时间为他补课。老师的爱生之情成了他学习语文的动力,原来对语文并不感兴趣、语文基础较差的他对语文兴趣颇浓,成绩提高得很快。

2、把握文本 挖掘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倾注了作者真实深刻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全身心的投入,让情感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字里行间,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其丰富的情感魅力深深感染着读者。语文教材中,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占有相当比例。不管是优美动人的自然景观,还是赏心悦目的花鸟虫鱼,也不管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是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都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语文情感教育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特有功能,促使学生实现与具体艺术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2.1反复诵读 体验感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的朗诵就是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重要一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是登堂入室的第一步。

有些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读者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的复杂情感。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这首诗歌,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大陆故乡的怀念。诗歌用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教师对学生提出朗诵要求,学生自会在充满激情的朗诵中体验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历劫不灭的思乡之情、民族之魂。同样,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词感奋与感伤的双重感彩。也需师生逐句反复品读,深入理解苏轼当时既有建立功业的奋发之情,昂扬之志,却又涌动着失意之苦,难言之隐无奈之情。引导得当,学生是能够深切体验诗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的,也完全能够感悟词人陷入矛盾中的既超脱又无奈的双重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值,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情意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神静想,心驰神往,或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反复诵读对学生感情体验、语感形成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忌浅尝辄止。

2.2想像联想 进入意境。

意境指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渲染,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努力发掘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3、架设桥梁 培养情感

19世纪德国著名的天才卡尔?威特的父亲在他的育儿书中就说过:"失去感情人就会变成冷冰冰的机器……陶冶好孩子的感情直接关系到他将来的幸福。"学校教育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还肩负着塑造人的使命,而语文教师更可以利用学科特点联系延伸,为学生架设沟通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情感。

首先,可以介绍好的课外读物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对待挫折的态度、身为学生肩负的职责。

其次,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看了新闻“神六”升空,可让学生讨论“神六”升空的意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读了劳模徐虎信奉的格言"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劳模的内心世界,培养服务他人的高尚情感;很多孩子都听说过哈佛女孩刘亦婷,教师可以介绍学生读一读刘亦婷母亲的教育手记,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生活的真谛是什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真情。

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人对事物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思考和创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参与学习的动力,那么,提高效益、培养能力、发展个性都将成为空谈。

上一篇:广东省2009-高考理数试卷分析 下一篇:浅析摄影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