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好声音具体训练方法指南

时间:2022-08-14 06:18:46

教师好声音具体训练方法指南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本文针对教师 “虚、喊、杂、嘶”的发声错误。用声虚多因气息不足,唇舌无力。喊,多因习惯性用声错误。应加强腔体共鸣和声音指向性练习。声音不纯净、杂音多,多因舌头无力,飘唇。声音嘶哑,多因声带已受损。具体表述了气息感受控制、口腔、胸腔等腔体共鸣的获取方法。习得这些方法,成就教师好声音。

【关键词】教师;发声;健康;共鸣

发声,人人需要。科学地发声说话可以不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专利。科学发声的研究目前多局限在声乐及戏曲领域。播音与主持专业对发声的研究多停留在形而上的理论高度。形而下的,以普通人学会科学发声为研究目的的实践性研究很少。该文的最大价值在于将专业知识简易化让初学者也可以快速学会专业的科学的发声方法。

一、常见教师发声问题

毫无疑问,老师声音好听会提升学生听课积极性。怎样才算是“教师好声音”呢?如何成为“教师好声音”呢?解答这两个问题前,首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教师坏声音”。

“冷、虚、喊、杂、嘶”是常见教师发声问题。

冷是发声状态不积极。冷冷的声音容易浇灭学生听课的热情,所以需要老师们特别注意。虚不单单是指教师声音小,更是指发声时的有气无力。这种虚弱的声音最致命的危害在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根本听不见台上的老师在说什么。其次,教师发声虚对课堂氛围影响也很大,课堂是有氛围的,就像哈欠会传染一样,消极的听课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这节课不重要”“老师怎么有气无力的”“讲的真没意思”等意识。虚的发声状态不改变,这些恶性意识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无论对学会还是对教师都是一场灾难。

喊着授课是老师们课堂发声最常见的误区。喊着说话不但让声带疲劳更让学生听起来费劲。“学生那么多,我不喊怕最后一排的同学听不见我在说什么”一位教师如是说。很多教师对上述情况有共识。由于教室大,学生多,正常的发声音量不能让全班都听清,所以才被迫加大音量喊着说,喊着喊着就变成了一种下意识发声状态。殊不知,喊着说话时音高变化幅度很小,容易产生“听觉催眠”。这也就是很多老师喊得那么费力,依然有学生哈欠连天的原因。

杂是指发音不干净有杂音。干净纯粹的声音会给听者美的感受。相反,发声有杂音不能给听者美的感受。在声带健康的情况下,发声有杂音可以通过发声技巧加以纠正。

嘶是一种很危险的发声现象。嘶哑的声音首先表明发音器官不健康,其次表明发声时这种情况在逐步加剧,如不及时更正,则存在声带小结甚至失声的危险。在实际教学培训中,有些老师认为自己声音嘶哑是天生的。实际上,先天因嗓音缺陷而导致的声音嘶哑极少。绝大部分是由于疾病和缺乏用嗓技巧这两方面导致。

二、科学发声理念认知

(一)认知声带

A防“不好听”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不是现在没有出现就不需要关注预防的办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这句话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预防什么?防治什么?我们发声要健康,首先要保证声带的健康,声带如何才能健康?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声带不是怕用,是怕你不会用。绝大多数教师声带出问题是由于错误的使用方法。错误的使用方法来源于错误的用声意识。正确的用声意识是什么?声带也是一块肌肉,是肌肉就存在锻炼的可能和必要。一味不发声,惜声如金,将会降低声带发声能力,不足取。是肌肉就存在拉伤痉挛的可能。凭仗自己嗓子比常人耐用,或是嗓子自愈恢复的能力强,不管不顾地发声,更不足取。

变速跑与匀速慢跑相比更容易拉伤肌肉,不断改换频率的发声比固定的低频率发声更容易拉伤声带。所以,声带不是怕用,是怕高强度地不断更换振动频率的使用。用相对固定的低频率声带振动来发声,会减缓嗓音疲劳,延长发声时间。

(二)认知共鸣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体的上半身就是一个最精细最神奇的乐器,是乐器它就存在学习使用和进阶修炼的必要。二胡、吉他、小提琴等乐器最大的部分是“箱体”,抛开箱体,弦本身无法凑出优美的音乐。只用声带来发声就好比只用吉他上的弦来演奏。失去了“箱体”共鸣的声音听起来微弱单薄。发声是个系统工程,有效使用其它人体器官,激活各大共鸣腔体,可做到发声的“四两拨千斤”。人体中有头腔、鼻腔、口腔、咽喉腔、胸腔,这些腔体可以放大声带发出的原音。共鸣腔体间的配合及参与共鸣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我们发出的声音色彩。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共鸣的使用不能过度,否则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三、教师好声音具体训练方法

(一)针对声“冷”的训练方法

药方:笑着说话。笑着说话不是常态下的说话,所以需要声“冷”的教师加强练习,把非常态练到常态。

讲课用声应本着自然亲切的原则,笑着说话会让声音自然亲切有感彩。有了感彩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才能吸引学生。最快捷的练习方式是唱一些喜气洋洋的歌曲。学过声乐的老师,可以尝试用唱歌时的面部状态来说话,但不要用唱歌的气息状态来说话。

(二)针对声虚的训练方法

药方:加强体育锻炼。学会用气说话。学习唇舌使用时的“两力两感”。

说话不只是声带的运动,更是整个机体的运作。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激活与发声有关联的人体器官,提升人的发声性能。说话虚声虚气的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做适当体育训练然后再去上课,会大幅度减少虚的状况。锻炼之后气息会更加通畅,用临时的体育锻炼来减少虚的情况是无意识运用气息的结果。

丹田,丹田,这里指的是下丹田。丹田分上中下丹田,下丹田与发声关系最为密切,详解之,其余两个省略。“田中有丹,丹在田中”,丹是一个小圆球,田是一个正方体,它不是一个平面的概念,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定位在人体上,丹就是肚脐眼往里4cm左右的地方,这个丹就是田这个立方体的中心,往外延展出的正方体就是田。气息沉到丹田就是指沉到这个正方体内部的下部。

气沉丹田在生理学上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气是吸入肺部的,最多是到肺底,沉到丹田一说不科学。道家认为气沉丹田是可行的。道家认为“血行其内,气行其外”,气息可以通达身体的任何部位。综合两种观点,可把气沉丹田理解为气息尽量下沉并存放的意识。

明确丹田位置后,可练习下述方法去除声虚现象。

第一步:直立上半身,坐椅子前三分之一。

第二步:将矿泉水瓶放置在肚脐眼下方。

第三步:保持上半身挺直的前提下弯腰,让矿泉水瓶嵌入小腹。

第四步:上半身保持静止,吸气入小腹,小腹与水瓶产生对抗力,上半身被动抬起。

第五步:重复上半身被动抬起的动作,在小腹与水瓶对抗过程中发声。

除此之外,再介绍两种方法,供大家选择。

第一种,站立,开肩展胸,口腔以哈欠状对着天花板,使劲吐出身体中的气息,至完全吐完,憋住,不要急着吸气,憋到极限后,由于身体缺氧,你会下意识使劲吸气,这时的吸气就会自动沉到丹田。反复练习后,你会感觉从口腔到丹田是一条线。叹气,感受气息从丹田到出口腔的全过程。一开始练习不需要注意气息均匀与否,只关注上行通道畅不畅通。练一段时间后再对小腹进行控制。

第二种,前倾式发音。在笔直站立的前提下,上本身前倾30度说话。为了维持身体造型,腰部会自然用力,腹壁会自然站立,丹田空间相对稳定。当呼吸时,因丹田处空间不变,气息进入身体后会因气压差原理首先进入下丹田。

做好丹田气的储备,才好进行气息的提取。“气取其深”就是指气发于下丹田。这样用气的好处很多。肚皮柔软有弹性且便于控制,储气量大小、用气频率、气息送出时的强度都可以通过调节小腹部的肌肉群来实现。有了优良的气息发动机,才能提供稳定的优质气息,有了稳定的优质气,气息自下而上经过胸腔、咽喉腔、口腔时才能引发稳定持续的腔体共鸣。通过控制小腹来操控气息,还会给胸腔减负,使胸腔放松。女性教师吸气浅,气存于胸腔,发声时气量变化易引发胸腔紧张,胸腔紧张叠加声带做功时咽喉部的紧张就会使发声者嗓子快速疲劳。

(三)针对喊的具体训练方法

诊断:习惯性用声错误。加强腔体共鸣练习和字音的喷弹力练习。

药方:首先,贴“不要喊”三个大字在教室后方,暗示自己不要喊着讲课。方法是土了点,但效果好。其次,掌握口腔、胸腔共鸣和发声集中的技巧。

习惯的力量强大,非学会几个技巧就能与之抗衡的。战胜习惯的方法是用另一个习惯来替换它。如何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只能是平时有意识运用新技巧。

口腔共鸣练习方法是哈欠状开口腔后保持在最大开度上,将圆形铁勺柄头立于上下尽头牙中间,勺柄头尽量直立放置。此时的口腔状态由自然状态下的喇叭状变为马蹄形,声波反弹次数增多,共鸣加强。用力吸腮帮子,会明显感觉软腭上挺。此时口腔后部空间加大,利于声波反弹,共鸣加强。

胸腔共鸣练习方法是将声乐上的“1234567”倒着来发音,双手分别放于前胸后胸感受“1”的延长音。或是将“啊”音从高到低发,手分别放于前胸后胸感受胸腔共鸣。

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可以将声带发出的微小原音放大音量,轻轻松松就能达到所需音量。

字音的喷弹力练习可以使声音有穿透力。字音从形成到发出共经历成阻(发音器官形成阻碍)、持阻(发音器官保持阻碍)、除阻(发音器官破除阻碍)三个环节。喷即是除阻时力度拿捏准确,干脆简短。弹是指除阻时,舌头要果断快速不拖泥带水,像弹弓一样将字音发射出去。练习喷弹有利于加强声音的穿透力。声音有了穿透力,最后一排的同学也可以听清老师的话。

(四)针对杂的具体训练方法

诊断:舌头无力,飘唇。发声时,成阻部位的位置不精确,最常见的是j、q、x发音不当。口腔开度不够。

药方:多练口部操,尤其是顶舌、绕舌。发声时坚持唇齿相贴。调整成阻位置。打开口腔。

舌头力度的具体练习方法是舌体以箭头状高强度左右冲击腮内侧。舌面与齿面相贴,沿山下齿面最大幅度画圈。

飘唇的具体解决方法是发声时有意识地将唇部贴近齿面,特别要注意嘴角与齿面的贴合。

声母j、q、x的发音不当最常见。普通话中舌面音j、q、x发音方法为“舌体往前下方运功,舌尖抵住下齿背,前舌面抬起与硬腭前部成阻”。这种发声状态下气息控制与口腔开度要拿捏得当,否则很容易因上下齿开度过小导致气流挤出口腔产生“刺刺拉拉”的声响。这些杂音非常影响听觉感受。如教师使用电声设备扩音,声音经电声设备收音放大后“刺刺拉拉”的杂音会更加明显。

除母j、q、x的发音不当外,因成阻部位的位置不精确而造成的发音有杂音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z、c、s、zh、ch、sh的发音,多因成阻位置靠前或靠后不当造成。

“音包字”的错误发声现象多因口腔内各部位过于松弛所致,尤其是成阻部位的成阻力度不够。学生听得见老师的声音,但听不清楚字音。这是一种比“刺刺拉拉”更要命的发声。学生听得见声音但听不清字音比听不见你说什么更着急更累。

成阻位置不精确解决方法是根据《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P13、P37、P38、P39、P40提到的声韵母发音方法做单音素练习。在单音素标准发声方法熟练后进行声韵母拼读训练。

口腔开度不够的解决方案是多发包含a音的大开口度音,并以a音的发音状态来发其它音素。实践证明,开口度大了,往回收比较容易。开口度小,往外放难。所以,练习时不妨尽量夸张地张大嘴发声。

(五)针对嘶的具体训练方法

诊断:声带已受损,应即刻停止发音。

药方:休息,如伴有明显不适感,应去医院就诊。

很多老师不拿声音嘶哑当回事,意识上的疏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医学证明,声音嘶哑多由喉部病变导致,声音变低变粗是轻度声嘶,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失声。

四.教师嗓音保护常识

充足的睡眠可以缓解嗓音不适,相反,睡眠不足将加重嗓音问题。声带也是肌肉,睡眠可以缓解疲劳,恢复其机能。睡眠不足易引起咽喉上火,局部血液流通不畅。

早上起床后不宜马上外出练声。声带的苏醒晚育人的苏醒,急于开嗓发声将使声带被动投入运作,长此以往,不利于声带健康。

适宜的体育锻炼会提升发声机能。发声是系统运作的过程,体质的加强将直接影响人的发声能力。

仰卧起坐有利于提升发声者对丹田气的控制。

俯卧撑有利于男教师感受和提升胸腔共鸣。

生病时不要练声,尤其是咽喉有炎症的时候,需要禁声。

声音是教师的职业生命,学会科学发声是教师基本职业素养之一。祝愿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可以用健康充满活力的声音传授知识。

参考文献:

[1]徐恒.播音发声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王晓勇.教师职业与嗓音保健[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7

上一篇:从物流角度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提出建议 下一篇:浅谈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