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展望

时间:2022-08-14 02:36:24

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展望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建设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是促进社会福利增长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运行体制以及管理方式逐渐显现出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发展态势。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必须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革。本文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事业单位经济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我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福利的增加以及社会服务的力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于竞争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保证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活动在纵向和横向的切入度。但是随着市场自由度的提高,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特别是在监管力度不严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民众利益的损失,使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增长呈现不协调的状态。为此,必须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控制,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职能和覆盖面,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传统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特点。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运行的主要目的是增进社会福利和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因此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果并不能简单地以物质形态和货币形式进行估量,这就决定了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在运行方面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将资金和各种实物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作为发展的首要目的;其实,事业单位不存在市场化操作,在企业管理中经常会涉及到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等一系列的市场化操作,但是事业单位没有这些内容;最后,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是财政拨款,并不具备所有者权益问题。

(二)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等促进了事业单位必须对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并显现出于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所不同的发展特征。第一,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涉及面将会更为广阔,凡是对民众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产生影响的领域都会有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进行干预;第二,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将会更加多元化,突破了以国家财政补贴为经济来源的限制,事业单位通过业务活动获取合法的收入,极大地拓宽了经济来源渠道;第三,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复杂度明显增加。经济来源的多元化以及业务活动涉及面的广泛直接降低了事业单位的资金稳定性和可操控性,增加了预算管理的难度以及经济风险;第四,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将会将会更加规范,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的投入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其经济管理将会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前进,以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来源困境造成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是依靠国家财政补贴,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家财政在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上的财政拨款出现很大的比例失衡状况,就迫使某些事业单位进行市场化的经济操作。虽然这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以及经济管理方式,往往在进行筹资或创收时增加了自身的财务风险和还贷压力。事业单位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并不是利润的创造主体,因此一旦发生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往往很难做出应对困境的有效措施。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事业单位实现长远期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对资金和实物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有效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通常存在资金的支出不合理,分配比例严重失调等现象,使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极大的财务困境。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重要表现是不考虑实际需求而进行盲目建设,特别是事业单位新上任的领导为了突出政绩大搞形象工程,出现了“拔上任的树,栽自己的苗”以及“用明天的前办今天的事”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三)经济管理意识薄弱。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资金来源,使很多内部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由此造成危机意识的缺失和经济管理意识的薄弱,特别是对于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使经济管理从制度到具体工作都出现相当大的缺位现象。

三、实现事业单位经济良性发展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要深刻理解进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注意预算方法的改进,防止出现随意增加支出范围和项目的不良现象,避免使事业单位陷入更深层次的财务负担困境中。在实际进行操作时要结合往年资金收入状况和主要支出项目,运用先进的核算方式对预算进行合理地控制,尽可能低保证当度的收支平衡。在年初要进行本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的编制,工作中将预算内容作为业务支出的重要实施依据,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对收入进行管理,使其纳入到财务管理范围之内。

(二)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完善的制度是进行经济管理的依据,同时也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要落实统一管理、协调发展的理念,对单位的预算和支出进行总分制的实施。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工作的实际效果决定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对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其法规意识、业务能力、风险意识等都有所提升,极大地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力,为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落实经济发展改革的基本保证,通过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进行监督管理并作出有效的调整能够极大地避免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对称以及使规章制度流于表面现象的发生,真正发挥了经济管理的作用。在内部控制的内容上一方面要注意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保证财务报表能够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于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和日常经营开支的控制,避免实物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此外还要加强对于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避免出现经济违规违法行为对人民利益和国家财政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李云仙.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中国外资,2013(01).

[2]李克华.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2(09).

上一篇:浅析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必要性 下一篇:人力资源职能管理视角下现代企业绩效评估策略...